《文天祥传》第6章


调动兵马进行有效的抵抗。如能建立地方镇,辖几个州,选用知兵而有名望的人任事,许以调度之权,地方的力量得到加强,对抗蒙战争是有利的。
第三,“就团结以抽兵”。他指出二十家抽兵一名,一个州以二十万户计算,就能有一万精兵。一镇有两三个州, 就有兵两三万。 东南各路都建立地方镇,就能增加十多万兵。 只要将帅能很好领导他们,“教习以致其精,鼓舞以出其锐 ”,就不怕没有可以调动的兵员了。宋初太祖南征北伐,势如破竹,当时军队还不满二十万呢!
第四,“破资格以用人”。他反对本朝用人专重资格,认为这种制度常使“有才者以无资而不得迁,不肖者常以不碍资格法而至于大用”。国家有事, 那些顸无能的废物身居要津,才能出众的人则拱手熟视,祸患怎么能消除呢?他主张“进英豪于资格之外 ”,只要是“豪武特达”之才,就可以破格选为将帅。
文天祥知道上这样的奏章是“干犯天诛”的行为,随时都可能遭到不测。即使皇帝宽免了他,得罪了内文天祥传 ?33?臣(宦官),也将招来横祸。 但他感到现在是“社稷震动,君父惊虞”的“危急存亡之秋 ”,与其噤口结舌,坐待国家之难而后死,不如冒死进言,万一感悟天听,建策被接纳,国家转危为安,个人也有生路,这不是更好吗?因此他不顾一己的安危,向皇帝直言极谏。
随后,他又上书给宰相吴潜,也提了一些建议。
奏章送上以后,理宗置之不理。大概是他既没有进行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又因为前线告急时惩办直臣,难免遭到朝野的非议,只好采取这个做法。
这年十二月,突然传来鄂州解围的消息,临安的紧张空气顿时消失,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理宗更是像天下太平了一样的高兴,下诏改明年为景定元年。文天祥传 ?34?
第四章 正道直行抚地方
景定四年(1263年)八月,29岁的文天祥奉命出知瑞州。十一月初,他到瑞州上任。
为什么宋理宗把他派到这个地方去呢?
原来,文天祥回乡不久,被先后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和太子府教授、校书郎,后来被提升为著作佐郎兼权刑部郎官及景献太子府教授。由于他治学严谨,太子学业进展迅速,宋理宗大喜,传旨召见文天祥,送给他一只金碗,以示奖励。文天祥乘面见理宗之机,重申了他的政治主张,他极力指责董宋臣的滔天罪行,要求皇帝不要再起用董宋臣(此时董宋臣已出为保康军承宣使)。 固执己见的宋理宗当然不会采纳文天祥的建议。文天祥怒而辞官,要求重回故里,幸亏右丞相贾似道出面调解,于是,文天祥离开京师,出知瑞州。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文天祥的轿子还没有进城,就听见一阵阵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他不解地下轿问前来迎接的人:“今天一不逢年, 二不过节,为什么大放鞭炮 ?”那人回答:“瑞州府的百姓早就得知大人的为人,听说大人到瑞州为官,家家欢天喜文天祥传 ?35?地,人人眉开眼笑,那鞭炮声是迎接大人的 。”
“唔 ?”
“一点不假 !”
文天祥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文大人,请上轿 !”手下人毕恭毕敬地说。
“不!”文天祥摆手阻止,“我等进城,一不要鸣锣开道,二不要惊动百姓 。”
“这……”执事为难了。
文天祥说:“瑞州刚遭北兵(蒙古军)洗劫荼毒,困苦不堪,不能破费民财 。”
执事说:“新官上任,大闹三日,古来如此 !”
“要破掉这个陈规陋习。”文天祥坚决地说,“身为百姓父母官,岂能不为民着想 !”
就这样,堂堂太守悄悄进城,悄悄入府,安顿下来。
次日,文天祥带了两个人,换上便服,出门视察民情。
行至城北,文天祥突然看见一座土屋的屋顶上爬着一位白发老汉,老汉正在把瓦一块一块地迭起。
文天祥感到纳闷, 欠身施礼:“老人家,你是在捡漏么 ?”
老汉没好气地应道:“年轻人, 作田人没功夫同你开玩笑 。”
文天祥传 ?36?
“这是怎么回事 ?”
“三天没得米下锅了,只有卖瓦糊口 !”老汉见文天祥态度诚恳,才实言相告。
“卖瓦糊口! ?”文天祥仿佛被黄蜂蜇了一下,“那到了下雨天怎么办,屋里不住人了吗 ?”
“哎,这年月过一天算一天,眉毛底下还顾不了,哪顾得了明天 。”老汉声泪俱下。
文天祥用颤抖的声音说:“老人家,你快点下来。”
老汉不知文天祥要干什么愣愣地从屋顶上下来。
文天祥从袖中取出仅有的一点碎银子,一把塞在老汉手里:“老人家,不要卖瓦, 这点小意思送给你买点米吧 。”
老汉喜出望外,扑咚一声跪倒, 连叫“恩人”。
经过几天的奔忙,文天祥深深感受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那颗粒无收的荒芜田园,那被北兵火焚而倒坍的房屋,那路边没人掩埋的尸骨,简直使他目不忍睹,他决心花大力气,使瑞州改变面貌,成为百姓的安乐之地。
文天祥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民间的措施,比如,他减免赋税,取消徭役,重申法规,安定秩序。开初,他的这些措施遭到一些地方土霸和流氓地痞的抵制,有人公然把牛屎抹在太守府门口贴的文告上。文天祥及时地对这些不法分子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和惩办,使文天祥传 ?37?新的政令与措施得以实施,百姓们扬眉吐气,无不拍手称快,称文天祥是大慈大悲的活观音。
接着,文天祥致力于兴百废,治理战争的创伤,他决定,先动工修复被北兵焚毁的碧落堂,以示他重建新生活的意志。
碧落堂位于瑞州碧落山,这是一座曾经吸引过许多名人秀士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北兵杀进瑞州后,把许多美貌女子掠到这里,肆意蹂躏,谓之“逍遥堂”。北兵撤退时,点起一把火, 将碧落堂烧成了瓦砾场。
文天祥修复碧落堂的决定得到瑞州百姓的热烈拥护,木匠、石匠、泥水匠主动出工,农人们纷纷背粮上山资助,妇女们自愿上山为工匠们做饭。文天祥也经常到工地察看,有时还和匠人一道搬砖运瓦。
第二年秋天,碧落堂的修复工作完毕,它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碧落山上,青瓦朱梁,雕栏画栋,雄伟壮观。
文天祥十分高兴,特意选了九月初九重阳这一天在碧落堂举行落成仪式。
百姓闻讯,一个个奔走相告,不少在战争中流落外乡的瑞州百姓也都纷纷回到故乡。
重阳到了。清早,山道上满是扶老携幼的人,一路笑语,一路歌声,比逢墟还热闹。
文天祥传 ?38?
当文天祥出现在碧落山时,百姓们向他拥来,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围在当中。
落成仪式开始,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个不停。
亭内,文天祥望着一张张笑脸,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提起笔,即席赋诗《题碧落堂》: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
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还今宇宙,伤感犹记旧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
咸淳元年(1265年)春天,文天祥上任江西提刑不久。这天,他前往临江(今清江县)视察。当他的乘轿和随从刚进入临江境内时,一位老妇人跪在路中央,手持状纸,大声喊道:
“冤枉啊!大人,我儿死得好冤啊……”
“去,去,去,有什么话到县衙里去说,快让开……”随从上前驱赶老妇人。
对这地方的官吏草菅人命、制造冤案的事,文天祥已有所耳闻,他这次来就是想为百姓伸张正义。他走到老妇人身边,接了状纸,扶她坐在路旁。
“老人家,不要怕,尽可把你的冤屈都讲出来。”
老妇人十分感动,边哭边倾诉她的满腔悲苦……文天祥传 ?39?
原来这老妇人年轻时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