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之门(又名:六爻玄机:八卦推断详解)》第11章


诙拢缥逶挛募镜牡诙鲈拢挛杭镜牡诙鲈拢衔嗽挛锛镜诙鲈拢考镜诙鲈录粗屑湟桓鲈拢湃顺莆僭拢视兄俅骸⒅傧摹⒅偾铩⒅俣怠0次逍屑纳淖刺蜃印⑽纭⒚⒂暇弁拢醋游牡弁拢缥鸬牡弁拢镜牡弁拢衔鸬牡弁隆M保印⑽纭⒚⒂嫌治逍械奶一ㄖ兀醋游啄镜你逶。ㄓ纸刑一ā⑾坛兀┲兀缥鸬你逶。ㄌ一ǎ┲兀鸬你逶。ㄌ一ǎ┲兀衔伤你逶。ㄌ一ǎ┲亍0吹刂逍胁环忠跹衾此担勺印⑽纭⒚⒂戏直鹞尽⒔稹⒒稹⑺奶一ā?br /> 寅、申、巳、亥按与八宫方位的对应关系,分别在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隅(又叫四维)方位。按地支与月建的对应关系,分别是春夏秋冬每季的第一个月,即寅为正月,巳为四月,申为七月,亥为十月,古人称之为四孟月,按五行寄生十二宫来讲,则分别为木(长生在亥)、火(长生在寅)、金(长生在巳)、水(长生于申)四长生之月。按木、火、金、水三合局冲长生者为驿马来说,则寅、申、巳、亥分别是四个驿马星,即申、子、辰合水局马星为寅,寅、午、戌合火局马星为申,巳、酉、丑合金局马星为亥,亥、卯、未合木局马星为巳。
辰、戌、丑、未按与八宫对应关系,也分别在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隅(又叫四维)方位,按地支与月建的关系,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中最后一个月,即辰为春三月,未夏六月,戌为秋九月,丑为冬十二月,古人称之为四季月。按五行寄生十二宫来讲,则分别为四墓(又叫四库)之月,即辰为水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
以上是就干支分别来讲,即甲、己为符头,符头的地支如果是子、午、卯、酉,则五天就用该节气的上元局;如果符头的地支是寅、申、巳、亥、则这五天就用该节气的中元局;如果符头的地支是辰、戌、丑、未,则这五天就用该节气的下元局。
实际上,干支是组合在一起的,一元为五天,一个节气包括上、中、下三元,即十五天,六十天用完六十甲子的组合,所以六十天中必然有四个上元、四个中元、四个下元。因而,在实际遇到的日干支中,就是甲子日、甲午日、己卯日、己酉日这四个符头日开始的五天,用该节气的中元局;甲辰日、甲戌日、己丑日、己未日这四个符头日开始的五天,用该节气的上元局:甲申日、甲寅日、己巳日、己亥日这四个符头开始的五天和该节气的下元局。
以上就是奇门定局的干支历依据。
第二节用拆补法定局既简捷又符合自然规律
上节讲到奇门遁甲定局的两大依据,一个是二十四节气,一个是六十甲子系统,如果一年正好是360天,一个节气又正好是15天,则符头与交节日对应不爽,自然奇门遁甲的定局,即确定用阴遁或阳遁几局,就简单明了,不成什么问题了。
但实际上,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是365。2422日,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平均15。2184日,并非正好15天,而地球绕太阳运行又是一个椭圆形轨道,二十四节气也不是绝对等分的。这样一来,每一个节气交节的这一天,并不能都与符头即上元的头一天的日干支碰到一起。由此就出现所谓超神接气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古人提出了三种办法:第一种是置闰法,即超神多达九天以上时,阳遁就在芒种节置闰,即将芒种节所用上、中、下三元再重复用一遍,这样到夏至节改阴遁时自然就变成接气了;或者阴遁时,在大雪节置闰,即将大雪节上中下三元再重复一遍,这样到冬至节改阳遁时自然就变成接气了。这种方法,违背了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运行时,不可能至芒种节或大雪节时放慢速度,将过去十五天左右走过的路程改为用三十天左右才能走完,所以它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
第二种方法,是所谓茅山道人用过的方法,即严格按二十四节气交节时间定奇门用局,即一交节,就先用该节气的上元局,然后用中元局,各用完五天后,再用下元局;如果用了五天下元局,下一个节气仍未到,则继续仍用该节气的下元局;如果下元局尚未用够五天,下一个节气已经来到,则立即舍去上个节气的下元局,从交节的那一刻起,就改用新的节气的上元局。这种方法,严格遵循了奇门用局的第一大依据二十四节气,但却舍弃了第二大依据干支系统,所以我认为也是不符合遁甲日历阴阳合一的科学依据的。同时,这种方法违背了古代每年事先按交节时刻编好的奇门遁甲历书才能应用。
第三种方法,就是古人创造的拆补法,这种方法,即严格遵循了奇门定局的第一大依据二十四节气,即进入某节气就严格用该节气的奇门局;同时,也严格遵循了奇门定局的第二个依据干支记时系统,即甲、己为符头,符头日地支为子、午、卯、酉的,就用上元局,符头日地支为寅、申、巳、亥的,就用中元局,符头日地支为辰、戌、丑、未的,就用下元局。这种方法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又简捷实用,只要有一本标明交节时刻和每日干支的历书,每一个研习奇门遁甲的人都可以自己随时来确定每天的奇门用局,不必依靠某些所谓“奇门大师”事先编好的奇门遁甲万年历才能定局预测。因此,我提倡使用拆补法定局。
关于使用拆补法定局的原理,在《神》书第81-90页已经讲得很清楚。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加深一下印象,同时说明必须注意的问题。
比如:2001年阳历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一)这一天的干支为乙卯,这一天16时12分即下午4点12分交夏至节。这一天下午4点12分以前属于芒种节内,芒种节上中下三元用局是六、三、九。再看6月21日乙卯日的符头为甲寅,寅、申、巳、亥地支用中元,这样就知道6月21日这一天16时12分以前应该用阳遁三局。
6月21日16时12分交夏至节,这表明从下午4点12分开始进入阴遁的夏至节内,夏至上中下三元的用局是九、三、六,而乙卯日的符头仍是甲寅,寅、申、巳、亥地支用中元,所以下午4点12分开始就必须改用夏至中元阴遁三局才符合自然规律。
6月22日丙辰,符头仍是甲寅,所以继续使用夏至中元阴三局。
6月23日丁巳,仍为夏至中元阴三局。
6月24日戊午,仍为夏至中元阴三局。
6月25日己未,换了符头。符头地支辰、戌、丑、未用下元局。因此这一天开始用夏至下元阴六局。
6月26日庚申,仍用夏至下元阴六局。
6月27日辛酉,也用夏至下元阴六局。
6月28日壬戌,仍为夏至下元阴六局。
6月29日癸亥,仍为夏至下元阴六局。
6月30日甲子,换了符头,符头地支子、午、卯、酉的用上元,故从这一天开始改用夏至上元阴九局。
7月1日乙丑,仍用夏至上元阴九局。
7月2日丙寅,仍用夏至上元阴九局。
7月3日丁卯,仍用夏至上元阴九局。
7月4日戊辰,仍用夏至上元阴九局。
7月5日己巳,换了符头。符头地支寅、申、巳、亥的用中元,故从这一天改用夏至中元阴三局。
7月6日庚午,仍用夏至中元阴三局。
7月7日辛未,仍用夏至中元阴三局。但是,这一天上午9点52分交小暑节,说明只能在9点52分以前用夏至中元阴三局。9点52分以后必须改用小暑中元用局,小暑上中下三元的用局是八、二、五,故应改用小暑中元阴二局。
我们回过头来把夏至节的用局看一下:
6月21日下午4点12分至6月24日共三天零6个小时38分,用的是夏至中元阴三局。
6月25日至29日这五天,用的是夏至下元阴六局。
6月30日至7月4日这五天,用的是夏至上元阴九局。
7月5日至7月7日上午9点52分以前,共二天零11个小时51分(每天24小时,从头一天晚上11点开始计算起),用的又是夏至中元阴三局。
从上例可充分看出所谓拆补局的特征,即它不是整齐地在每个节气内,先用上元五天,次用中元五天再用下元五天,而是将某个元(或上元或中元或下元)的用局拆开了,同时又根据符头干支的实际情况,交节后该先用中元就用中元局,该用下元就用下元局,该用上元就用上元局。
比如上例,进入夏至节后,先用了三天多中元阴三局,然后五天用下元阴六局,再用五天上元阴九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