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第272章


内的军官就有三百多人,也就是平均十个人里面要死一个当官的。当时日军所组建的新编师,都得靠有作战经验的军官或老兵撑着,此举真可谓伤筋动骨。
仅以身免的余程万因无令撤退,“遗弃部属”,被拘押至重庆,并遭军法审判,幸得上级同僚进言,加上常德民众六万人签名求情,得免死罪,被改判为坐监两年,后提前出狱。
几年后,作家张恨水受托创作了《虎贲万岁》,这是一部“真炫、真事、真时间、真地点”的文学著作,此作流传坊间后,更使虎贲师的形象深入人心。
小虎和大虎
12月3日,横山勇完全侵占了常德。
这时,各路援军已陆续齐集周边,形成了很大的攻击声势,但声势也只是声势。鄂西会战后,总计有七个军被抽去云南和缅甸,军事重点的转移,让各个战区在用兵上都倍感困窘。
数量上倒还有优势,可光有数量有什么用,真能打的没有几个,等到第十军乏力,下面就没有哪一路再敢发起雷霆万钧式的攻击,即便是后来赶到的第七十四军,由于失去了一个主力师,亦无能力与敌主动决战。
战斗力制胜太重要了,这种时候,若没有攻击力超强的部队,你怎么可能想象会取得上高会战或者第三次长沙会战那样的大捷?
薛岳没了利爪,威风大减,急得到处找趁手的家伙。
本土“虎部队”跳不起来,他看上了洋老虎——飞虎队,也就是第十四航空队,从鄂西会战到常德会战,让薛岳发现了空中特种部队的厉害之处,一时如获至宝。
薛岳与飞虎队的灵魂陈纳德由此惺惺相惜,成了铁哥们。薛岳把湖南蘑菇和缴获的日军军刀作为礼物送给陈纳德,后者也回赠威士忌和雪茄烟,哥俩一个块头小、一个块头大,在电码中互称为“小虎”和“大虎”。
美国大虎非常清楚中国小虎的难处,尽管那是一个比史迪威还要强的军事天才,但他所指挥军队的物质条件实在太差了,除了像第七十四军、第十军这样的极少数部队外,大部分人马都没什么强劲火力,使用的步枪连枪管滑槽都磨得光溜溜,不仅瞄不准,有时还打不响,至于机枪、迫击炮、山炮之类,由于弹药有限,则只能放在仓库里看看,没人舍得用。
不需对方多说,陈纳德已指挥中美空军再次飞向常德。
进入1943年秋天,飞虎队装备了一批P…51野马式战斗机,这是二战中最先进的机型之一,别说日本陆军航空队的97式没法比,就是刚刚配备的2式屠龙战斗机都只能靠边站。
野马袭来,包括屠龙在内的日机“脸色”大变,很快就从常德上空消失了,因为知道再不跑,被屠的就是它们自己。
常德城里没了中国人,不用怕误伤自己,陈纳德一连派去四个战斗机中队和两个轰炸机中队,任务就是往下面扔炸弹,反正左一刀,右一刀,刀刀不离后脑勺。
12月3日,日军的屁股在常德还没坐热,就赶紧撤到城外,为的是不白白挨炸弹。
在用飞机将横山勇赶出常德后,各路中国军队加快向城外的日军聚拢过来,虽然不可能施以“猛击”之类,但给横山勇的压力可不小,毕竟打了这么多天仗,他的部队也很疲惫。
薛岳再施故技,拿出了历次长沙会战中频繁动用的那个招数,即对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不停顿袭扰。
眼看着粮弹运不上来,就算横山勇强装镇定,畑俊六也耐不住了。
常德不是已经占领了吗?那就快回来吧。
12月6日,“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向第十一军发出了撤退令,使横山勇如蒙大赦。
什么战术用多了就不新鲜,以往中国军队都是在尾追中占便宜,但自浙赣会战后,日本指挥官都汲取了失败的经验,撤退时无一不是各师团靠拢着并列后退,让你在后面想偷偷扎它一刀都难。
12月12日,横山勇退至澧水。
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好不容易离开了常德,畑俊六竟然又在这要命的时候来了一份意思完全相反的电报:“请再次进攻常德。”
有病啊!
畑俊六不是有病,他是奉命。
日本统帅部给南京发来一份电报,说是为了将来打通大陆交通线的需要,还是守住常德为好。
敢情上面这些人还不知道武汉第十一军已撤离常德的事,畑俊六没奈何,只能照方抓药,让横山勇再打回去。
“勇哥”一向不把领导当领导,随即回电一封:“我看,还是明年再攻常德吧。”
畑俊六收到这封明显带有挑衅意味的电报,气得差点没吐血。
我花多少代价,不惜硬把第一一六师团要过来给你,竟然对我这种态度!
横山勇是个不知进退的人,他才不管畑俊六吐不吐血,只知道外面太黑太危险,他得回家。
很快,他给“中国派遣军”和日本统帅部各发了一份电报,还是坚持不能再去常德。这下子,纸包不住火,横山勇和畑俊六的“婆媳之争”,上上下下全知道了。
在日本统帅部的压力下,畑俊六又派人去现场看了一下,去的人得出结论,横山勇确实不容易,如果要照原计划的话,不增加三个师团绝对没戏。
12月18日,武汉第十一军全部撤回原防地,最终也没能真正影响中国部队的调动,当然,也无法阻止已经开始的第二次大远征。
第23章 谁伴我闯荡
第一次远征失败后,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为史迪威及英军殿后。英国佬自己过了江,怕日军追来,竟然没等中国军队过完就要炸桥。
孙立人见状非常气愤,当即找到英军指挥官,“在仁安羌,是我们新三十八师把你们从生死线上救出来的,如今怎么能弃我们的安危于不顾?”
英军哑口无言,只得答应无论情况多危险,都会等新三十八师全部过江再炸桥。
进入印度境内,英国驻印军又要求新三十八师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驻扎当地,理所当然遭到孙立人的拒绝,他随即下令部队构筑工事,做好自卫准备——我们既然能从仁安羌把你们救出来,再揍你们一下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新三十八师是中国远征军中保存相对完整的一支部队,即使靠两条腿走到印度,也不像那些英缅军般失魂落魄,要打完全没有问题。
英国驻印军不是不晓事,又得知眼前的中国军队正是他们在仁安羌的救命恩人,态度才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新三十八师的遭遇,正是远征军艰难闯荡异域的一个缩影。
傲慢和偏见
折戟缅甸,让蒋介石对史迪威相当有看法,可是他一时却拿美国人没有办法。
史迪威跟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关系不错,尤其“徒步旅行”后,他不仅避免了下课的命运,而且几乎像麦克阿瑟那样在自己国人面前初步树立了英雄形象,倘若让“英雄”滚蛋,就要冒触怒对方的风险,你还想不想获得援助了?
中国从“租界法案”中得到的援助微不足道,不及苏、英等国的一个零头,然而抗战打了一大半后,国内经济已经一落千丈,物资更是贫乏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种时候,哪怕仰着脖子接滴露水都是好的,更何况那露水毕竟还不是一滴。
史迪威对此也心知肚明,并且他就牢牢抓住这一点,依恃自己拥有援华物资分配权,毫不客气地向蒋介石发出各种通牒式的“建议”,一门心思要做中国军队的“太上皇”。
1942年7月,经过与印方谈判,中国驻印军得以成立并就地组织训练,但这支部队组建后内部一直风波不断,始作俑者即为史迪威本人。
杜聿明在危难之时率部越过野人山,差点把性命搭在山里面,但由于他在缅甸时“得罪”过史迪威,蒋介石只能第一个把他召回国。
接下来,又轮到了罗卓英。
罗卓英原本就没有实际指挥权,可当史迪威独自“赴印旅行”后,他却把所有失败责任都一股脑儿推给罗卓英,还将对方说成是“弃军逃亡”。
这些罗卓英都忍了,不料到了印度,史迪威不但不领情,还变本加厉,列举了罗卓英的“十大罪状”,非把人家赶走不行。
反正说一千道一万,驻印军这座山头上只能由他史迪威一人掌控,“太上皇”地位也必须实至名归。
史迪威认为中国人只能“劳力”,到前线去流血卖命,军官应该全由美国人来当,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因此他曾提出要全部撤换中国军官,不过他这个“雷人”建议,别说在蒋介石那里通不过,就是美国政府也觉得很过分,因为连美国陆军部都知道,中、美是盟国关系,中国军队并不是像缅军、印军那样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