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王侯》第789章


马洪图也笑道:“前者朝廷里有宵小构陷武定侯郭千岁,内中也攀扯到了张公,当时我们四大家已经做好准备,要把官司打到御前,分说个清楚。最后也多亏大都督断事如见,没让一些小人的奸计得售,我们几个老不死,是欠了大都督一个人情的。听说都督从京师往陕西来,老朽特意准备了两朵解语花,不知可合都督心意。”
“马老爷子,有心了。那两朵花的事,我们稍后再谈,咱们还是说现在吧。四位员外贵人事忙,都有着偌大家私要打理,却要跑到青龙山来,闻香教的面子这么大了?据在下所知,山西始终不是闻香教的地盘,按说,教主怎么换,也该和四位员外没关系吧。”
王现放下了参茶,手中轻轻揉着一对核桃“大都督,我们几个老骨头,家里供着菩萨,闻香教……我们是不信的。就算是族中子弟,也没有几个人信这个,不管是谁做教主,我们其实都没什么意见。说到底这是闻香教的家事,我们活了这么大把年纪,有一个道理是懂得,那就是,绝对不要去干涉别人的家事。我们这次来,不是谈闻香教的教主,而是谈生意。一笔真正的大生意。”
见杨承祖来了兴趣,杨省身接过话来“这次的生意,很大,二十万人的安置。从住房饮食,到衣服家具,这是一笔多大的生意,想想也能想清楚。这么多的人过来,朝廷要给他们房子住,要给他们找饭吃。其中一部分人可以成为兵员,或者做工人,但是起码有六成的人口,是要吃闲饭的。这么大的盘子,朝廷自己接不下来,至少以陕西的财力,是接不住的。杨记修桥补路,最喜欢行善,这种事,肯定不会落于人后。我们这几个商人,也是大明子民,为国分忧理所应当。所以这次的生意,我们希望和杨记一起做。乃至今后的生意,我们两下,也该联起手来,互通有无,不知道大都督意下如何?”
“二十万人的安置?这个题目,确实不小。四位员外怎么会对二十万人这么有兴趣。你们做生意的,讲的是利益,不要说自己有多仁义,这种话,留着给你们送匾时再说。在商言商,大家都是商人,做这种事,肯定是杨石淙给了你们一些承诺。你们帮他,他帮你们。但是我不明白,这种事有好处就拿着了,何必要告诉我。”
王现点点头“实不相瞒,这次二十万人越关北归,朝廷的压力很大,杨制帅知道老朽几人,算是有办法的。特意找到了我们,请我们从中出手,也许了一些好处。毕竟我们几家,有上万子弟要养,做生意,肯定是要图好处的。好处里,包括了陕西的,也包括了河套的。但是我们今天过来拜见,就是要说明白一些话。这些好处,我们可以转送给杨记,这闻香教的教主,我们也可以支持大都督支持的人。”
其他三位员外也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王现的意见,他们今天过来,并不是为了某个闻香教教首站台,或者说,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想过真的为某个教首站台,而是把闻香教教主的位置当做了一个筹码,堆到台面上,进行交易。现在他们出了价,就只看杨承祖如何选择了。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晋商(三)
四大晋商财雄势大,以现场四位员外为例,如果他们愿意,随便说几句话,也可以拿出几十万银子来周转。他们与江南商人不同,于生活物质上的享受都不追求,吃喝穿戴,都追求节俭,把银子省下来要么买成田地,要么就铸起来,存在地窖里。
杨承祖上一世参观过一些晋商人家的住宅遗址,对于他们存钱的本事,是从心里佩服的。虽然杨记的出现,极大动摇了晋商的根基,但是眼下在西北,晋商依旧是个强有力的集团。杨一清想要复套,赵全的人想要得到安置,都少不了晋商的支持。在这个地区范围内,他们比官府更有力量,调动资源也更为便捷。
杨一清不管是想要复套,还是想要妥善安置那二十万百姓,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官方自己的力量达不到,借助民间力量,也不足为怪。真正引起杨承祖兴趣的,是晋商接下来要谈的交易,肯把闻香教内的力量,以及未来可以从杨一清手里拿到的收益作为交换的,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那几位闻香教的大头领,本以为晋商一来,自己就有了靠山,几位大员外财雄势大,富甲一方,即使不如大都督,至少可以有谈判角力的本钱。没想到刚一开始,就被卖了个彻底,心里都有些发凉。王现等四位员外,却已经对这几个头领的存在以及利益,没有什么关注,一门心思的与杨承祖谈起生意。
“赵全那边,已经派了人跟我们接触。这个家伙听说是个从边塞逃出去的汉人,还是个白莲教徒,在蒙古那边投了虏,曾经是博迪酋重要的谋士,后来又反了水。但是这都不重要,他已经带头反水了,就是大明的好百姓。只要朝廷给他补一份文书,就可以把他招安,将来,说不定你们还可以同殿称臣。他这个人,有一定的才华,也肯动脑子,在北边,很是研究出一些东西来。比如他这次拿来的,包括晒盐的方法,糖的提纯,我们试了一下,都有一定的效果。除此以外,他还有几样小的研究,都能改善作坊的产出,让我们的作坊,可以多出一些东西。他是想和我们几个合作,由我们出钱,他出技术,进一步扩展这些东西。”
杨记虽然体量大,但是晋商的根基深厚,如果再有了技术方面的支持,在一段时间内,与杨记展开竞争,还是有资格给杨记制造一些麻烦的。
当然,最后这些东西,还是会被杨记拿到,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强的技术壁垒,尤其官方背景的商号,想要去搞明白别人的发明,只要肯使手段,怎么也能拿的到。可这几个晋商一开始,就把这些东西交出来,没想着当做法宝与杨记打对台,怎么也得承认,这是一个善意的信号。
“这几年杨记的发展,或者说闻香教的发展,我们全都看在眼里,对于大都督的作为和想法,我们也能明白一点。老实说,大都督的一些意图,让我们觉得吃惊,我们中有人几辈子经商,却也想不到大都督那么远。这也跟所在的位置有关,到不了都督那个位置,也不会去想那个位置的事情。”
“在商言商,大都督的杨记,肯定是让很多商人不高兴。都像你那么做,天下的商人,怕是要饿死一半。可是在百姓而言,杨记却是大救星,活菩萨。西北这地方,地穷,出产有限,就算是一等的好手,一年也打不出多少庄稼。加上有北虏,年年寇边打仗,就更不容易耕种。西北人命贱,日子难过,想要在这里招工人,都比别处便宜。现在,这个好处没了。赵全那二十万人,很多人惦记着,就是图他们人工便宜,可以省钱。”
“初时,朝廷兴开中法,商人就雇了人,在这里种地。可是后来发现一年辛苦的种田,得了盐引却未必支的到盐,那些勋贵还有亲信的太监,皇亲国戚,早早的就把盐拿走了。商人们辛苦了一遭,什么也没得到,心里肯定不高兴,大家就不支盐。当初废开中法,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不废,商人就要活不下去了。”
“现在恢复了开中法,盐商的生意艰难,但是对于边军来说,却是好事。毕竟粮食多了,他们吃饭的开支就小了,以往朝廷是给银子。可是光给银子,这里的粮价也就跟着涨上去,恶性循环,总是有边军买不起粮吃。现在不管高兴不高兴,大家都要往这里运粮食,粮食多了,价格就被压了下去,边军里挨饿的人就少了。加上有你杨记从中平衡,基本没有边军人家会挨饿。可是你这样搞,三军或许感激你,但是边军的将领、商人,都会恨你。”
王现的兄弟王瑶,自己就是扬州大盐商,这次朝廷复行开中法,对他的影响很大。其他几位晋商家里,同样有人做盐的生意,其他诸如粮食、茶叶等生意,有杨记存在,受损都不小。
“有人希望我们出来,跟杨记打对台,觉得杨记挡了我们的财路,我们咽不下这口气,最后就只能对上。哪怕拼不过大都督,也能拼出一条路来,让大都督不得不退一步。”
马洪图看了看几位教首“他们几个与我家里一些不肖子弟来往,希望借我们当靠山,表面上是闻香教的事,说到底,其实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是杨记里,一样有掌柜,觉得做生意是要赚钱的,跟着杨记走,不管名声多好,收入都受影响。他们想要当有钱人。但是,老朽等几个老骨头,不是谢遵,我们可以看的到,大势……”
“晋商人家,以耕读为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