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3518章


领军,进驻日本,那唐秋离绝对会带兵回国,届时,蒋委员长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民望,挟灭掉日本之余威的唐秋离,一旦回国,不需要花多大力气,登高振臂一呼,国民政府的政治格局,立马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把日本灭国的民族英雄,其影响力和号召力,绝对可怕,何况,其背后还有几百万打遍海外的百战之师做后盾!
在刘鼎夫不知道天高地厚,大放厥词的时候,张群就已经在脑子里,思考对策,见蒋委员长点将,知道该是自己出场的时候了,便不慌不忙的说道:“委员长,中国百年之心腹大患日本灭亡,举国欢庆,理所应当,也是顺应民意之举,想必在座的诸位,都有同样的想法和心情吧!”
“此战,唐副委员长居功至伟,又是国民政府的代表,无论从那个角度出发,国府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发表一份声明,盛赞唐副委员长的丰功伟绩,以彰显我中国之雄威!一扫百年颓废之势!”
“国民革命军华北独立师部队,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作战序列,亦可代表中央军占领日本,实至名归,军事解决日本,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日本占领区行政方面的事务了!”
“因此,我建议,与唐副委员长沟通之后,国府可从各个相关部门,抽调大批精干政务人员,组成各级地方政府架构,进驻日本本土,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方能尽显我中华民国政府对日本的主权!军事占领,政务管理,历来是对新占领地区,实施主权和有效管理的不二法门!”
高手!绝对的高手,在场的百余名国民政府党政军大佬,以及少壮派势力,包括蒋委员长在内,都忍不住在心里喝彩,如果谁敢驳斥张群刚才的这番话,大家伙儿肯定会群起而攻之!
张群之建议之妙,就在于,不去触碰最敏感,也最容易激化矛盾的军事问题,另辟蹊径,从行政角度来渗透进日本,参与占领日本后的政府行为,只要是把国府人员派到日本,掌握各级地方政府,那么,日本就不是唐秋离一家独大,更不是独立师铁板一块的占领区。
而且,张群的建议十分老道,没有把话说死,而是提出来与唐秋离沟通,但不是协商,如此,进退则可自如,若唐秋离拒绝,或者是自有安排,国府也没丢什么面子,若唐秋离同意,蒋委员长的手,就算是彻底的伸到了日本。
“老狐狸,绝对是一只成了精的老狐狸!”大员们尽管已经知道,张群张岳军是个奇才,对于他在民*政两届长袖善舞、游刃有余的本事,司空见惯,但还是忍不住在内心发出如此感叹,那个愣头青刘鼎夫与之相比,连幼稚园的水平都算不上。
“好好好!”蒋委员长兴奋得满面红光,毫不避讳的连声称赞,道:“岳军之建议甚妙,彰显对占领日本的主权,军事固然重要,但行政管理也是不可缺的一环,这件事,就交给岳军你去全权办理了!”
“国民政府行政院会下达相关政令通告,要名正言顺,嗯——给你个名义,中华民国政府日本列岛行政管理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师出有名吗!”
蒋委员长的表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张群浑身一激灵,中华民国政府日本列岛行政管理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含金量,可是极高,如果与唐秋离达成协议,自己就是未来日本列岛的头号行政长官,属于一方诸侯,位高权重,可以决定所有日本人的死生存亡。
同时,这又是个烫手的差事,跟那位权柄赫赫的唐副委员长打交道,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以他的强势,即便是接受了国民政府派员接管对日本行政管理一事,自己也得跟个小媳妇似的,逆来顺受。
“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张群对蒋委员长不大满意了,平心而论,出此计策,张群自己压根儿就没有跑到日本,在唐秋离的眼皮子底下,当什么统治日本头号行政长官的心思,尤其是看到这些老资格的同僚们,红得发紫的两眼,满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扑上来咬自己几口。
张群愈发觉得,这个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差事,不但烫手,还烫心!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三千二百七十七章 准备剿共
以张群的老道和丰富的经验,自然知道,日本最高行政长官的宝座,不但烫手,还能烫死人,且不说现在仅仅是提议,还有唐秋离那一关没过,就算是最后通过,宝座也不好坐,他绝对不能接这个差事。
张群打定主意,要婉辞了,出谋划策可以,架在火上烤不成,可他抬头的时候,看到蒋委员长眼中,那一抹恳求之色,内心所有的坚持,瞬间变化为虚无,暗自叹息一声,道:“既然委员长已有定计,张群唯有奉命,成与不成,自当尽力而为!”
听到张群应允,蒋委员长彻底放下心来,无论此事成与不成,这个差事儿都非张岳军莫属,其他人都不行,与唐秋离打交道,张群是最合适的人选,即便是占不到便宜,也不会吃大亏。
张群意外的拿下了这个看起来令人眼红嫉妒的差事儿,此事算是揭过去了,但各路大员们的心里,却波澜起伏,颇为复杂,顺着这个思路往深里考虑,如何在未来的日本行政管理委员会里,插上一脚,安插己方势力,说不得,国民政府各个派系之间,又是一场刀光剑影的博弈。
大员们的脑袋里,还在消化刚才的事儿,蒋委员长接下来的话,则是把他们全都给震惊了,顿时忘了所有的事情。
蒋委员长的目光,忽然变得阴沉起来,道:“接下来的议题,是日本战败之后,国民政府如何解决*的问题,这几年,*躲在远离抗战前线之地,隐忍不发,势力愈发膨胀。终成今日之心腹大患,到了必须彻底解决的时候了,否则。*军队会打到重庆来,这方面。我想听听军方的意见?”
一干大员们的脑袋,被震惊得“嗡嗡”作响,他们谁也没有预料到,蒋委员长要迫不及待的对中国势力动手了,军方两大巨头,军令部部长陈诚,军政部部长张治中,更是满脸的愕然。
老头子向听军方的意见。自然是两个人其中的一个,来作答了,陈诚看看张治中,觉得自己责无旁贷是回答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两大系统里,军令部主管作战,负责指挥中央军,履行的是总参谋长的职责,而军政部则是不主管作战,权柄上自然不同。
张治中也看看陈诚。点点头,陈诚便站起身来,道:“校长。学生十分惭愧,关于此事,军令部方面并没有事先做出完整的计划,有负于校长的期望!”
陈诚说的是实话,中央军躲在大西南休养生息几年时间,武器装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兵力达到了五百多万人,大部分趁着唐秋离把全部兵力,都用在国门之外征战的机会。部署到了江南等地,不过。不敢触动独立师部队的利益,在长江以北地区。却没有涉足,而*军队全都在长江以北地区。
此前,陈诚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立足于江南地区,扩大兵力,根本没有考虑对付*军队的事情,原因很简单,握有数百万重兵的唐副委员长,肯定不会允许中央军与*军队刀兵相见。
左右中国政局和军事格局的唐副委员长不点头,这仗打不起来,不管是国民政府方面,还是*方面都不敢打,因此,蒋委员长突然抛出这个议题,着实让陈诚措手不及,只能如实回答。
蒋委员长眼中的阴霾之色,愈发的浓重了,充满威压和不满的问道:“辞修,我想听你的实话,国民政府什么时候,可以对*发起进攻?”
“最快也得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慢则两年!”陈诚斟酌着,回答道。
“那好!”蒋委员长淡淡的眉头一皱,道:“就给你一年半的时间,做好进攻*的一切准备,另外,文白也协助你,警告诸位,今天会议的内容,严禁外传,如果谁胆敢泄露,我决不轻饶,!”
说到这里,蒋委员长已经是声色俱厉了,目光看着军统局局长戴笠说道:“雨浓,你负责今天会议的保密工作!有权不经我的批准,逮捕任何一个泄密者!散会!”
说完,蒋委员长转身离去,留下头皮发麻的党政军大员们,心里兀自在嘀咕,先后散去,陈诚和张治中却没有走,两个人的脸色,都十分凝重。
“陈部长,委员长怎么会突然提出来,要对*动手呢?”张治中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