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74章


半个月后,T再次告诉英国《观察家报》:“这本书披露了我从事的秘密工作的极为详细的情况,包括所有官员的真实姓名。这些问题极为敏感,绝对是一枚炸弹。”“我无非是想上法庭,我已经写信给我原来的上司,如果有公正的裁决,我将不出版此书;否则,网上的所有用户就会知道英国的秘密。”
T还在电话里告诉军情六处的那些官员,已有别国情报机构的人找到他,要求他为他们干,不过自己暂时还没有最后决定——T的这些话当然有恐吓的意思,但是军情六处的官员听了之后却信以为真,并且在猜测是俄罗斯或者是以色列的特工在活动。他们非常紧张,担心T会投靠敌国,马上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
英国政府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显得十分紧张。因为他们既怕T的书出版后会公开那些不能告人的内幕,又担心某一个敌对国的情报组织派人来“搭救”他。尽管T是个小人物,但他毕竟曾是军情六处的一名特工,掌握许多重要的机密,这些东西对英国以外的那些情报机构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而这将会威胁到英国国家的利益甚至是安全。
为此,有关当局命令军情六处马上采取以下措施:一、主动与T建立“热线电话”先稳住他;二、命令为T出书的代理商马克·卢卡斯交回书稿,中止合同;三、派人秘密前往西班牙将T逮捕回国;四、赶紧疏通英国最高法院,得到最高法院的上方宝剑——阻止T谈工作秘密,对“已经非常烦琐”的《保密法》做进一步的充实。秘密情报局发言人说:“任何泄密都将对其他特工造成威胁,情报部门将继续做不开庭的努力。”
1996年11月17日,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这样报道:“秘密情报局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一名前情报官员出书泄密的问题……政府一直非常担心秘密情报局的那名‘无赖’侦探将出版《我的间谍生涯》一书和把书稿存入国际电脑网络,以及背叛祖国的行为发生。政府唯恐1987年《反间谍者》的旧事重演。”
《星期天泰晤士报》还在报道中说,“秘密情报局局长大卫·斯佩丁证实:为了追捕他,早就成立了专门行动队,而且可以肯定地说,T已与一个外国情报机构的特工取得了联系。据说已经有人在西班牙见过他”。
不知《星期天泰晤士报》的这篇报道是真是假,但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那个叫“T”的英国特工的消息,包括他的那为数不多的几个最要好的朋友。
这就是英国情报机构某些特工人员的命运——尽管他们并不是“鼹鼠”。
第十九卷 “师生”联手,虐囚丑闻惹火烧身
第六十五章 “X训练营”培训了5名中情局局长
英国情报机构当年不仅帮助美国人创建了中央情报局,而且一直同美国情报机构合作到今天,但是他们也给自己惹下了不少的麻烦。
威廉·史蒂芬森是英国谍报界的首脑,也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创建者。他是西方情报界一位传奇的人物。
史蒂芬森原是加拿大一位巨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他加入了加拿大陆军,后来成了一名杰出的飞行员,并被调到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由于作战英勇,战友们送他一个绰号“无畏”。
1936年4月,史蒂芬森得到消息说,希特勒正在疯狂扩张军力,并对外隐瞒了8亿英镑的军费开支。他觉得这严重违反了《凡尔赛条约》,将对欧洲乃至国际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就把这些情报报告给了当时英国反对党议员温斯顿·丘吉尔,得到了丘吉尔的高度重视。丘吉尔后来以此为炮弹,在议会里炮轰时任英国首相阿瑟·尼维尔·张伯伦政府的绥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史蒂芬森一直从事无线电和破译密码工作,参加谍报活动,曾多次赴北欧执行任务。1940年4月,已经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任命史蒂芬森为自己的全权特使,到纽约同罗斯福总统商讨两国情报工作的合作计划,从此英美两国的情报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丘吉尔命令史蒂芬森在美国秘密建立了“英国安全协调局”,由他出任局长,代号“勇士”,并将总部设在纽约,负责整个南、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情报活动。
整个二战期间,史蒂芬森领导的英国安全协调局一直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战略情报局进行全程合作,直到1945年底二战结束后,威廉·史蒂芬森才撤离纽约。当年英国安全协调局曾成功地探明了挪威的“重水”工厂,毁灭了德国人的原子弹美梦,还破获了德国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划,让许多犹太人获得逃亡的机会。
二战结束后,史蒂芬森重回商界,曾任加拿大政府的工业发展顾问,后来在丘吉尔的多次邀请下重出江湖。虽然为英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史蒂芬森却不拿英国政府一分钱的报酬。他雇用了数百人,大多数开支都是自己掏腰包。
威廉·史蒂芬森一直被认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开山始祖”。他当时的正式身份是“英国护照控制官员”,私下里却是丘吉尔安排在罗斯福身边的私人代表,他很快赢得了罗斯福的信任。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给史蒂芬森提供了一台发报机,以便他同伦敦进行直接联系。当史蒂芬森需要在美国邮政系统截获某类信件时,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便从邮局给他偷来;联邦调查局还把从德国间谍手中夺来的文件转给英国,而不让军方的情报机关知道,因为当时美国军方的情报机关一直反对同英国人合作。联邦调查局很快就发现,他的英国同行非常善于偷拆别人信件,于是就派特工人员向英国人学习这方面的技术。当时史蒂芬森也把他们搜集到的大部分情报交给了联邦调查局,双方合作一年后,英国人给联邦调查局提供的情报多达10万件。
由于战争的需要,罗斯福决定建立美国战略情报局,任命自己的好友威廉·约瑟夫·多诺万担任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和史蒂芬森的关系很好,彼此信任,史蒂芬森认为多诺万正是英国人所需要的那种对情报工作很内行的人,从此就帮助多诺万的战略情报局开展工作,为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略情报局后来发展成了现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
史蒂芬森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在加拿大成立了“X训练营”,这是北美地区第一所培训战时秘密情报人员的学校。多诺万选派了一大批青年特工到“X训练营”接受专门的特工训练。英国情报机构因此成了美国情报机构的“老师”。从1941至1945年,约有2000名英、美、加等国的特工在此接受过培训,其中有5名学员后来成为中央情报局的局长。后来中央情报局几乎在全世界搞秘密活动,只有三个国家例外,英国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那些刚刚接触秘密情报行当的美国青年对这一行还显得很陌生,但都充满着热情,一个个都认真好学。英国人在国内外开设了六处大型秘密训练基地,给他们传授基本的谍报经验,包括暗杀、格斗、擒拿、爆破、审讯、伪装、野外生存、侦察与反侦察等等,从而为美国情报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从1966年开始出任美国中情局第六任局长的理查德·赫尔姆斯,当年就是“X训练营”的学员。
赫尔姆斯对他最初在训练营里接受的教育一直记忆犹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不许用真姓名,要设法了解同学的真实出身。英国著名突击队的训练官费尔巴恩上校教他们在生死关头如何自救,费尔巴恩甚至还教他们如何对付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他说,第一步是威胁她,要毁她的容;如果这一招不能奏效,就揪住她的下嘴唇,狠狠打她的耳光!
年轻的赫尔姆斯和他的同伴一样,被这种与大学里迥异的讲课方式和内容惊得目瞪口呆。很多技术或者说是手段并不令人愉快,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但上校说,用绅士的方法置人死地,这是自卫的态度。后来,当这些美国徒弟告别老师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毛头小子了,在很多方面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X训练营”毕业后,他们都活跃在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敌后战场,为盟军取得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蒂芬森后来也一直被认为是“007”的原型之一。詹姆斯·邦德这个形象诞生后,“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对谁是“007”原型的猜测一直不置可否,他唯一一次的表态是在1962年10月。当时他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