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878章


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清国王朱四九望着对岸正在倒塌的加拉塔,低声喃喃地说着。不过这位很快就要拿下君士坦丁堡的国王的脸孔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表情。
因为“高祖到云梦泽来了”。这是他的心腹幕僚们的一致意见!那位高祖,自然就是大明皇帝陈德兴了!大明皇帝万里西巡,不能说一定是为了朱四九,但是对朱四九而言,却肯定不是好事儿。
皇帝很快就会驻跸巴格达或巴士拉,郭侃、严忠济、刘整,甚至拜伯尔斯和罗马教宗西利修斯二世还有神圣罗马皇帝阿尔方斯一世,都会亲自前往参见。身为大明藩臣的清国王朱四九能不去吗?
要是不去,就能躲得过吗?朱四九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打造自己的朱家军。但是他在小亚细亚的武力支柱,还是明军的六个师。亲到巴格达的陈德兴,只要一道圣旨,就能让这六个师对朱四九开火!
不过跟随陈德兴多年的朱四九知道,陈德兴自打颁布《陈礼》之后,就开始以身作则,什么事情都要依着《陈礼》的规矩来。讲究的就是一个师出有名。
陈德兴到了巴格达或巴士拉,身为华夏藩国之君不去参见就是违礼。而且自己这两天还活蹦乱跳的在指挥大军作战,要称病也不像啊,一看就是假的,摆明是欺君……陈德兴立马就有理由整治自己了!
可是硬着头皮去参见,会不会有去无回?朱四九的眉头越拧越紧了。
之前,他可没有想到陈德兴会亲自跑来西面这么远的地方!躲着不见,显然是不行的。去巴格达或是巴士拉一见,老老实实的请罪认错,或许还能回君士坦丁堡。哪怕回不来,自己儿子朱初一还能接班当国王,自己最多也就是回国圈禁……丢了性命和灭国应该不可能,自己怎么说都是功臣,灭忙哥帖木耳,灭伊利汗国,一路打到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功劳,都能够得上千古第一人了!
杀掉这样的功臣,不仅会让大明的藩臣人人离心,而且还会在史书上留个恶名。
想到这里,朱四九扭过头,看着身边的参谋长徐挺,低声道:“等君士坦丁堡打下来,我就去参见圣人了。军中之事,国中之事,就拜托你和汤英、海大崴了……”
“大王……”徐挺多眉头也一直皱着。西军中的几个师帅,除了海大歪之外,都不是朱四九的心腹。但是西军军将司的军官,大多都是朱四九的人。徐挺自不例外,朱四九已经封他做了清国内阁府丞相。他和朱四九算是一体的了!
“无妨!”朱四九摆摆手,“圣人行事公道,孤王虽有过错,但是功劳远远比过错大。而且是功在千秋……华夏自今往后,可以牢牢压制欧罗巴和蒙古。只要吾华夏不自乱,他们永远也翻不了身。有这等功劳在,最多就是回大明养老,把清国王让给初一做。”
徐挺轻轻叹口气,他的看法和朱四九一样……因为依据《陈礼》的体制,华夏诸国都不是一家江山。而是君王、贵族、国人(士绅)共有的。不能因为国王的过错灭了整个国,这样就等于侵犯了贵族和国人的利益。
所以清王国无论如何都会保留,问题只是谁来当王。而且这也不是随便指定个人就能来当的。因为朱四九的集团早就形成了,有心腹、家臣、门客等一整套班子。因此才能顺利在小亚细亚立国。从某种角度来说,把朱四九这个“强君”拿掉,换上朱初一这个“弱君”,对下面的文臣武将来说没有什么不好。
可如果陈德兴剥夺了朱四九的王位,又不让朱初一继承。那么清王国的统治集团就得换人了。这可是极其不利于清王国稳定的——新王上台,肯定要在国内搞大清洗,不说杀多少人,驱逐上两万人是稀松平常。大清一国,这可就要元气大伤了。同时,一大帮子跟着朱四九为华夏民族立了大功的臣子和战士,陈德兴能翻脸不认?还得把他们运回国当大功臣安置。要不然以后谁肯辛辛苦苦出国替大明征战?
而且,另立一家王朝,就一定比让朱初一这个小娃娃当王更好控制么?
更关键的是,大清国远在小亚细亚,和陈德兴的大明相距数万里,根本威胁不到陈家江山。这和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和梁王彭越这些汉高帝的藩臣是不一样的。
君臣二人相对无言,心思却是一遍遍的转动,已然将自己和大清国的前途命运想透想通了。
就在这时,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突然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传来了!
朱四九和徐挺同时怔了一下,双手举起望远镜,向海峡对岸看去。只看见高大巍峨的君士坦丁堡城,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再仔细一看,就发现城墙上招展飘扬的旗帜和闪烁着金色光芒的罗马鹰旗已经不见了踪影!
“一定罗马人逃走了!”朱四九放下望远镜,吐了口粗气。“君士坦丁堡是孤王的盛京了!”
“一定是的!”徐挺重重点头,“那只八脚蜘蛛肯定不会和君士坦丁堡共存亡的,而且他的军队现在也毫无斗志。”
朱四九勉强笑了笑:“好了,孤王总算可以名留青史了……而且咱们的圣人也比汉高帝量大,皇后也不是吕雉那样的女人,一个淮阴侯总是能让我做下去的。”
第869章全世界人民的伟大领袖(一)
君士坦丁堡战役的两个月之后,波斯湾内的巴士拉港的河面上大小舰船云集,桅樯如林、白帆胜雪,宽阔的夏尔·台伯河河面几乎被远来的各种舰船堵塞。
码头上大军蜂拥蚁聚,步兵们扛着滑膛枪,穿着胸甲,带着头盔,在各自指挥官率领下形成齐齐整整的方阵,三寸大炮、十寸和十二寸的臼炮,大大小小的辎重马车通通有条不紊,排着长队从码头上面离开,在早前下穿的骑兵护卫之下,往远处的巴士拉城而去。
水面上有无坚不摧的坚船利炮,地面上有骁勇善战的步骑炮兵!
刘孝元站在巴士拉城的墙头,虽然早知道大明帝国猛将如云雄兵无数,可是亲眼见到如此威势的大军,特别是如此庞大的舰队无疑给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居然强盛如斯!海上是巨舰如云,自是天下无敌了。而陆上之兵仿佛是人人钢甲火枪,还有恁般多的大炮,而且还严整如此!”
刘孝元虽然是文士,但是对于军事,特别是火器军,他不仅不陌生,甚至可以算得上专家!
他知道弓箭对身披钢甲的战士几乎没有任何威胁——那种能百步之外射人脸的射雕儿手,整个大蒙古也没有多少。而且那是在比武场上射箭,对面可没有几十门上百门的大炮在疯狂开火,更不会满是硝烟,看都看不清楚——很显然,未来的战争就是比火枪比大炮了。蒙古人的齐射,完全可以丢弃不论了。
刘孝元将目光从正在入城的明军大队身上收回,投到身边的几个“同路人”身上。
身高马大,长相也颇为英武,只可惜瘸了一条腿,一辈子只能柱拐棍了,恐怕也再上不了战场了。
不过他的英格兰却仿佛有点前途啊,孤悬欧陆海外,蒙古人够不着,距离欧陆又不远,不仅可以做买卖,还能吸收欧罗巴逃出去的人口。法兰西和德意志的文化,也能在英格兰得到保存。而且,由于香港这个大明海外殖民地的存在,英格兰在吸收大明文化和知识方面,也有着欧罗巴大部分国家所没有的天然优势。
另外,由于和罗马的距离相当遥远,英格兰也不会受到罗马大公教会太多的管束。
这个国家,应该是很有些前途的,将来或许是蒙古的大患……
刘孝元的目光从瘸腿爱德华身上扫过,转到了罗马大公教会教宗西利修斯二世身上。这个法兰西老头在几个穿着十字军战袍的欧罗巴君主的簇拥下,俨然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而忽必烈又是上帝家老二……光凭着两方面的宗教身份,就是个结不开的死结!今后,两方面多半要没完没了的斗下去的。
神圣罗马皇帝阿尔方斯一世也在城墙上,和教宗远远站开,身边也围着一群穿着丝绸长袍腰佩宝剑的欧罗巴君主——他们身上却没有十字军的标记!
“教宗和皇帝仿佛不大愉快啊!”刘孝元在心中暗自冷笑。大公教会和神圣罗马皇帝之间的蜜月期显然已经过去了——在蒙古人的攻势陷入疲态之后,双方就难免要为基督教世界剩下的利益争斗了……
虽然基督教世界失去了大部分的地盘,但是剩下的利益却并不算少。因为欧罗巴的工商业中心意大利还完好无损,而且还有大量法兰西和德意志的资本都流入了意大利。
而大明这两年加快开发新大陆,也给欧罗巴的工商业带来了繁荣……新大陆的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