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医经》第138章


真是遇到贵人了,他们如何相报才好啊。
婢女搓着手迈进家门时,天又下了起了雪。
屋子里传来女童的说话声。
“……真可惜姐姐你病了,没看到十五花灯,我和爷爷一起去看了,可热闹了……”
门外的丫头见婢女过来,忙恭敬的拉开门。
屋内陈丹娘正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花灯。
“…你看,我特意给你买的,好不好?”她说道。
程娇娘点点头说声好。
婢女上前接过。
“真的挺好啊。”她也赞叹道。
一旁的仆妇提醒陈丹娘该走了,陈丹娘有些不舍,但还是记着家人的嘱咐,起身告退。
“姐姐好了,去我家玩。”她说道。
“我已经好了,请不要记挂。”程娇娘说道。
婢女亲自把她们送出去,看着马车走了,才回转。
“娘子,我去看过了,都办好了。”她坐下来含笑说道,“郎君他们已经搬过去住了。”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啐了声。
“那窦七真是过分,将店里收拾的一干二净,恨不得把柱子都拆走呢。”她说道。
程娇娘弯了弯嘴角。
“不足为怪。”她说道。
“匠人已经按着娘子的要求开始修整了,三郎君说,二月十五差不多就好了。”婢女说道。
程娇娘点点头。
“李大勺也同意了,我没有跟去,想必他自己此时已经去见郎君他们了。”婢女说道。
“要如何做,你跟三郎君都交代好了?”程娇娘问道。
婢女应声是。
“按娘子说的都交代了。”她含笑说道。
日近傍晚时,大路上一队人马疾驰,为首的两匹马勒住,看着路边似有些意外。
“真是奇怪了,醉凤楼不是在这里吗?”一个问道,看着一旁空无一人,只开着一扇门的食肆。
没有炊烟,没有热闹的人群,冷冷清清的孤立。
“关门啦。”路旁牵牛而过的一个老汉听见了大声说道。
“关门了?”马上的人更惊讶。
“搬进京城里去了,发大财了。”老汉说道,一面打量这群人,“有你们这帮富贵食客,不发财都难啊。”
他低声感叹,又羡慕又嫉妒,牵着牛摇头晃脑的走开了。
原来如此,两人调转马头。
“郡王。”他们奔回去,在一辆马车前停下,说道,“醉凤楼已经关门了。”
“那就不停了,直接进城吧。”
车内传出少年的清朗声音。
官路上人马疾驰而过,荡起一片雪雾。
徐棒槌从门里站出来,打量四周,看着远去的一队人马。
“要说这里,位置还不错,过往的人不少。”他说道。
李大勺紧跟着走出来,闻言忙点头。
“是啊,是啊,虽然说离京城近了些,看上去远近都不合适,但客源还是不错的。”他说道,虽然还带着病后的虚弱,但精神已经好多了。
“更要紧的是菜肴好。”徐茂修说道,看着李大勺笑,“如此,以后就有劳李大厨你了,我们兄弟可是不懂这个的。”
李大勺带着几分惶恐忙施礼说不敢。
“东家,我必然要尽心尽力而为。”他说道。
徐茂修点点头。
“还有一件事,说来有些惭愧。”他忽的说道。
还有事?
今天一天的意外事真是不少啊。
“东家客气了,只管说便是。”他恭敬的说道。
徐茂修却没有开口说道,而是指了指一旁的大厅。
“来,我们坐下说。”他说道。
李大勺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妇人抱着孩子正等的脖子都长了。
“怎么样?是真的吗?”她急急问道。
“韩恩人介绍的,怎么会是假的?”李大勺说道,一面伸手接过孩子,“你快去做饭吧,吃过饭再说。”
妇人不再多言,忙去做了饭,曾经李家的条件在村里算是好的,但一场病,再加上没了工做,如今的日子实在是艰难,端上饭桌的只是两碗索饼汤。
如同所有人家一样,妇人没资格上桌,等着丈夫和婆婆吃完了,自己喂完了孩子,匆匆在厨房吃了一口。
“到底怎么样?是什么人?真的要开食肆吗?”她收拾完进屋忙问道。
李大勺坐在油灯下,正看着手里的纸。
“这是,文书吗?”妇人问道。
李大勺点点头。
“有行会的印鉴。”他说道。
妇人大喜,合手念佛。
“不过,我看那几个人,也不像是开食肆的料。”李大勺摇头说道,“倒像是军汉。”
“也说不定呢,那姐姐不是说是西北回来的。”妇人说道,取过针线开始缝补,“他们买了食肆,真心经营,你把饭菜做好了就好了。”
李大勺点点头。
“什么时候开张?”妇人放下心事,只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飞针走线也轻松了很多。
“正修整呢,半个月就好。”李大勺说道,“带着我看了,可是下了功夫了,都换了新的,屋子里都是花纹,也不知道什么花,一个房间一个花样呢,特别的好。”
妇人更放心了。
屋子里沉默一刻,妇人抬起头,见男人还看着手里的契约。
“还看什么看,你又不识字。”她笑道,“文书念得你都记住了吗?”
“不是,这个不是给我的。”李大勺说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十九章有偿
元宵节快乐~
妇人惊讶的抬头。
“还有一张?”她问道,这才看到男人手里果然拿的是两张文书,“这是?”
“这是要给恩公的。”李大勺说道。
妇人更为惊讶了。
“恩公?”她问道。
“其实原本也是我的。”李大勺将文书放在矮桌上,盘膝而坐,“但我决定送给恩公了。”
妇人瞪大眼,放下手里的针线。
“是这样,东家说,他们几个人把所有的钱都用来盘下装修这个店,所以前几月给我的工钱只怕有些难。”李大勺说道。
妇人顿时呆住了。
“不给工钱?”她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那,那。”
“所以他们打算给我一个干股以作补偿。”李大勺说道,“等半年后再给我工钱,不过这些日子,吃食可以从店里拿。”
妇人哦了声,一脸迷茫。
“给股这么容易啊?”她说道,一声叹息,“当初窦老太爷给你一个,还藏着掖着,到最后还被孙少爷赶出来,要不是因为这个,如今也不用如此。”
“我也说了,东家笑了,说他们这小店,也挣不了几个钱,就是大家有口饭吃,安稳的过日子就够了。”李大勺说道,“说是干股,其实说不定还没工钱多呢。”
妇人点点头,又是外乡人又是门外汉,盘下人家店,生意可想而知,怎能跟曾经的醉凤楼比。
“那,又跟恩公什么关系?”她忙又问道。
“我跟那东家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他们的曾经,说在西北的时候怎么受苦,好像病的还要死了,也是得了路人的帮助,所以听说我的事很是感慨,我们这些受人恩惠的,真的是对恩人感激不尽呢。”李大勺说道,感叹说道,“那东家说,所以他一定要请我来做大厨,就好像自己报了恩情一般,虽然这个根本是两码事。”
他说着摇头笑了。
“这些西北的汉子,真是…”他说道。
“是个实诚人。”妇人也说道。
“所以当那东家拍着我肩头感慨,能报恩才是最大的乐趣时,我突然想到了。”李大勺说道,看着手里的契约。
或者说,当时有人建议吧,反正不管怎么样吧,他记不太清了,总之就有这个注意了。
“我何不把这个干股送给韩恩公,反正几个月后,我就能拿工钱了,这干股什么的,如果没有韩郎君,也就没有这个干股,更别提工钱什么的,我干脆将这个转给韩郎君算了,受人恩惠,必当相报,是为男儿!”他说道。
当李大勺说出这句话时,他似乎又回到了跟那掌柜的说话场景,只觉得很是痛快。
妇人看着男人,亦是满脸惊讶。
李大勺转过头看到妇人,咳了一声,重新坐好。
“你,是不是,觉得不好?”他说道。
妇人摇头,笑了。
“大郎,我觉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