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545章


不过大明的贸易依然是顺差状态。每年顺差达到了一千万两白银,杨潮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要限制白银进口了,因为大明银行的存银已经达到了一亿两,信用坚挺无比,用国家信用发行国债来增发货币的情况下,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白银。
江南以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已经出现蜕变的姿态,城市人口开始暴增,苏州、南京、扬州等过去的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不稀奇。连松江府、杭州、广州这样的城市也成为百万大城,似乎就预示着一种不可遏制的大潮了。
内地经济则恢复了原来的盛况,湖广再次成为了大明的粮仓,湖广丰天下足,因为有湖广的粮食支持,还有海外殖民地、以及缅甸、暹罗、越南等盟国进口的超过两千万担的粮食,江南老百姓种植粮食的收益实在是不划算,因此才促成了他们大量涌入城市,同时乡下开张桑蚕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河南、陕西甚至云贵等地都从战争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北直隶和山西的土地也都分给了当地的过去被当做包衣的百姓。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以往的程度,但是也出现了丰衣足食的景象。起码大家都吃喝不愁了。
唯独四川还在缓慢的恢复着,劳动力不足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四川人口还不到两百万,连成都平原都占不满,大量地区还是一片蛮荒,战争对这个地方的伤害,尤为严重,没有十年二十年很难抚平伤疤。
政治上杨潮已经解决了各种不和谐的问题,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官员,习惯了高薪廉洁,同时抑制没有松懈,并且不断完善的监管制度也保证了这种廉洁风气持续下去,而且大量从军过的书生背景的官员,做事自然有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官府运作十分的高效,基本上可以满足杨潮十天之内一条政令下达到底的要求。
政通人和的情况下,北伐草原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从南京往南北眼神的铁路南到广州,北已经修到了北京,并且延伸出了张家口。
修铁路是隆武六年那次北伐失败后,杨潮回江南的时候突然萌生出来的念头。
当时他看到士兵们用木板在泥泞中铺设的两条炮车车路,突然恍然大悟,谁说没有蒸汽机就不能有铁路了。
轨道带来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
在轨道上,一个妇女或一个孩子能拉一辆载重一千的货车,一匹马能干二十匹马在普通的道路上所干的活。
但是修铁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是一个想法,或者一个理念就能成事的,杨潮提出概念,同时自己出了大量建议,宋三金还是用了一年时间,才造出成熟的铁轨和车辆系统,投入建设后,又用了三年时间,才开始掌握建筑技巧。
第一年从南京出发只修了不到三十里,可是到了今年,一天时间就能够修三里了。
据说华人在美国修铁路的速度记录是一天十公里,杨潮不求达到这个速度,等到了草原的时候,希望那种平坦的土地上,自己的建筑工人可以一天修十里就可以了。
每隔一百里建设一座容纳百人的堡垒,驻扎上骑兵,足可以维护这一段铁路的安全了。
军队跟着铁路的延伸,会一直通到天边。
站在张家口的城楼上,看着沿着铁路线慢慢前行的大军,以及随性的长达数里的车队,杨潮觉得在铁路上推动的不是一辆辆货车,而是一个帝国!
(全书完)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选书网—。xuanshu。
声明:本书为(。),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