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第1371章


司马懿心思剔透,岂能听不出纪灵的话外之音?只见他脸色微变,眼睛咕噜一转,对常林拱手一揖,而后看着纪灵,轻笑道:“承蒙太守赏识,纪灵将军又如此深明大义,竟将全城两万余兵马交予在下全权指挥,如此盛意拳拳实令我难以推辞。既如此,司马懿不才,便却之不恭了。”
说话间,司马懿脸上的笑意悄然隐退,转而一脸严肃地道:“西门是荆州军的主攻方向,城外攻城兵马多达两万余众,此时已然渡过护城河,直接对城门和城楼发起攻击;再加上,贼人早有准备,白天便已派遣一支数百人的精兵乔装潜入城中,与城外大军里应外合攻取城门。是以,除非我等将城中一半的兵马派往西门守城,否则单凭三千守军是守不住西门的,早晚都会被荆州军攻破。
然而我等今夜不仅要守住西门,还要调派兵马加强北门和东门的防御。这是因为这支荆州兵马孤军北上绝不是为了攻取颍川,而是企图与曹仁大军在此会合,从而完成两国之前达成的盟约。据可靠消息,两天前就在卫将军郭嘉率军北渡黄河前往河内郡之际,驻扎在中牟县的曹仁便已率军南下,其目的正是前来阳翟与荆州军接洽,履行盟约。需要注意的是,曹仁大军赶来颍川的目的不光是与荆州军交接,还有攻取颍川或汝南,打通兖州与荆州南面通道的战略目的。所以,相比西门外的荆州军,即将到来的曹仁大军对阳翟城的威胁更大。”
说到这里,司马懿话音一顿,沉声道:“有鉴于此,我等现在要做的不是增兵防守西门,而是调动兵马加强北门和东门的防御力量。除此刻驻守西门的三千将士之外,眼下我等手上还有两万两千守军和我带来的一千骑兵,还有太守连夜招募的一万名青壮,一共三万三千人,这是我等现有的全部人手。
我意,南门只留一千将士驻守,陈兰将军率领五千守军和五千名青壮驻守东门,纪灵将军率领一万守军和五千青壮守北门,郡守府留下两千人马驻守;余下八千将士由关羽将军率领前往西门正街两侧埋伏,待到荆州军攻破城门之后给予其迎头一击。届时,关羽将军如能击败荆州军、自然最好,若不能打败荆州军,务必烧毁其粮草,迫使其无法与曹军履行盟约。倘能如此,即使阳翟城陷落,我等仍是功大于过,虽败犹荣。如此安排,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常林好奇道:“眼下荆州军和北魏曹军已经联手攻打我西晋,即使无法完成盟约,恐怕对他们两国结盟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司马懿点头道:“太守所言不错,即便不履行盟约,北魏和南汉两国照样会联合出击,直到打败我西晋为止。但是,如果没有履行盟约,就意味着两国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彼此间必然互生嫌隙、心存戒备,纵然联手出兵与我西晋为敌,也会刻意保存实力,决计不会倾尽全力与我西晋力战到底。
这恰恰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情形,对我军极为有利,只要利用得当,就能逐个击破,继而赢得整个战役的胜利。此战若胜,北魏和南汉两国的实力必然大损,而我西晋则越战越强,为日后一统天下打下牢固的根基。言尽于此,三位还有疑问吗?”
纪灵应声问道:“南门只有一千守军,一旦遭遇偷袭,岂不等于拱手让出南门?南门一破,阳翟城必将沦陷,到那时我等岂不成了瓮中之鳖,全军覆没?”
(……)
第261章 喋血山河(六)
“纪灵将军莫急,此事早在预料之中。”
司马懿抬手示意纪灵不必急躁,高深莫测的笑道:“此次我奉命前来颍川时,后将军(诸葛亮)便已传书陛下,请陛下调遣驻守合肥的张辽将军率领武威营铁骑北上增援,并传令豫州都督周瑜领兵前来颍川。
截至此时,陛下的军令已经下达两天了。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再等两天,周瑜都督帐下朔风营铁骑和五万郡府兵就会赶到,三天之后张辽将军帐下武威营也会赶来。正因如此,我料定荆州军和曹仁大军都不会攻打南门,因为他们担心周瑜将军随时会出现在他们身后。所以,只要我们拼尽全力守城,坚守两天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三位没有异议的话,事不宜迟,我等分头行动吧。”说完话后,司马懿招手示意关羽上前,遂轻声低语地叮嘱关羽一番。
冷面关云长闻声后微微点头,面无表情地走到纪灵身旁,一声不吭,但纪灵却知道关羽是在等他派遣兵马。毕竟,在司马懿到来之前,城中两万五千守军都是他纪灵帐下的兵马,眼下虽说是司马懿掌军,但要调动兵马还得他纪灵前去发号施令才行。谁让司马懿刚到呢?
眼见关羽站在身边,纪灵倍感压力,尤其是关羽那双冰冷如霜的眯成一条缝的眸子,见之令他莫名胆寒。心中发怵,惴惴不安。于是他本来还想问一问司马懿,周瑜都督当真能在两天之内赶到吗。但现在关羽冷冷地站在身边让他浑身不自在,遂不再赘言,直接带着关羽前去南城军营,把八千将士调拨给他,尽快打发这个瘟神离开。何况纪灵也知道,眼下西门战事危急,片刻都不能耽误。赶快让关羽领兵前去增援才是正途。
纪灵前脚刚走,太守常林与司马懿对视一眼。遂轻声道:“阳翟城就交给仲达贤弟了。只要还有一丝可能,请仲达务必坚守此城,切不可轻言撤军,毕竟这是一座拥有十几万百姓的郡城。但是如果形势危急、断不可守之时。贤弟也不必犹豫,只管领兵出城便是。愚兄是陛下钦点的郡守,一旦城池沦陷,我责无旁贷,理应与全城百姓共存亡,死而无憾。”语罢,常林神情决然,目光坚定,显然不是惺惺作态。而是由衷之言,尽忠职守,大义凛然。
司马懿见之神情一怔。心中颇不平静,隐隐有些惭愧。正如常林所说,如果事不可为,城池守不住了,司马懿还真有率军撤退的念头。但此刻看到常林正义凛然的神态之后,司马懿瞬间改变了注意。下定决心守住此城,即便不为李利尽忠。也要为自己真心结交的好友倾尽全力。
“兄台尽管放心,小弟无论如何也要坚守此城三天,等候周瑜都督领兵驰援。但是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三天之后周瑜将军还未率军赶到,小弟纵然有心驻守此城,只怕也无能为力了。此一节,还请兄长明鉴。”
司马懿这番坦诚之言让常林闻甚为感动:“有贤弟这句话就够了。愚兄乃一介书生,即便登上城楼也帮不上忙,是以我带上郡府一众僚属连夜招募青壮协助将士们守城,豁出去这张老脸,我一定赶在明日正午之前给贤弟召集三万青壮。愚兄这便去了,贤弟多保重。”说干就干,常林说完话后转身走进大堂,不多时原本沉寂的郡守府就变得喧闹起来,郡府辖下一众僚属相继赶到大堂。
这一幕看得司马懿心头一热,暗自赞叹“常伯槐真乃干才也!”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县人,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与司马懿是同乡,年长司马懿三岁,两人相识多年,私交笃厚。为躲避战火,常林曾避祸于并州,自行开垦山地,自给自足,司隶大战后被并州刺史鲁肃看重,遂举其为孝廉,在上党郡内出任县令,三年后转任河东太守。由于冀州之战中表现卓著,遂被李利看重,两年后出任豫州别驾,兼领颍川太守,而今他的任期将满,据说不久之后就要前往长安任职,跻身朝堂。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曾在河东郡内躲藏了半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就住在常林的府邸之中,随后他执意前往并州投靠崔琰,常林担心他沿途之上出意外,于是亲自把他送到并州刺史府。这就是司马懿和常林之间不为人知的私交,绝对称得上是过命的交情。
正是因为司马懿和常林私交笃厚,情同兄弟,因此当他发现颍川郡极有可能是北魏和南汉两国的接洽地点之际,他主动向诸葛亮请令前来支援颍川太守常林。果不其然,司马懿的判断极其准确,并于赶到阳翟城途中碰见了乔装改扮混进城池的荆州军,那浓厚的荆襄口音,对于见多识广的司马懿来说,只要听到这些人开口说话,他立刻就能知道他们的来历。
发现敌人的行踪固然可喜,但究竟能不能守住阳翟城,司马懿心里也没底。于是,在敲定守城计划后,他跟在关羽军中,迅速赶往西城门。
阳翟西门。
“杀!”当黑衣人七手八脚的挪开鹿角路障时,但见他们的首领黑衣彪形大汉甩手扔掉手里的短刀,抓起地上的长枪一边厉声暴喝,一边纵身跃过路障,直奔城门甬道杀将过去。这位身材魁梧壮硕的黑衣首领就是徐庶帐下勇将九江周泰周幼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