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聘教师》第38章


;再算平均分,一班略低于二班。“一班居然连二班也没有考过?”铁梅老师大叫,好像找到了一个重大的证据似的,拿着成绩册去向领导汇报。
桂香老师望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知道该自己背黑锅了,心情郁郁地回到了宿舍。不想辩解,也不想听好心人的安慰。她是明白人,这时候的安慰无异于挑拨离间,只会激化矛盾,于解决问题毫无裨益,还是避开为好。
走进宿舍,她反锁了房门,打开朝东的窗户,坐在办公桌前发愣,任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呆呆地坐着!
楼道上传来了脚步声,是蒙古人回来了。“考得怎样?”是张明老师在问。“就这样。与生源还是相符的。但领导不太满意!”蒙古人大声说,“我们只教了一年,能有多大作为?”
“唉,领导是不会考虑这些客观原因的,因为社会上的人只看绝对人数。”张明老师说,分明有一份理解与同情。 
桂香老师擦干了泪,抽开屉子,拿出了久违的日记本,她想记录下此时的心情。她写道: 
“斗转星移,又是大半年过去了,翻看以前的日记,顿觉惭愧之至。去年的日子,我虽前途未卜,但信心十足,寄希望于初三(1)班在中考中出好成绩,那时也深得领导信任。但一年的辛勤耕耘,收获的却是秕谷,虽有两个过了700分,但还是语文拖了后退,遭人指责。领导虽在安慰我,说本届学生太差,你的付出我们是看到了的,也是承认的,但我听后心里更难受,领导的不批评和谅解更使我有种负罪感。也许是我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了,也许是在以往的高中教学中语文总是优于其他科,使我脆弱到无法承受失败打击的地步。我焦虑,我自责,但仔细反思,也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这一年:扩宽知识面,写作训练……落实基础,丝毫没有放松,学生也满意,调考也不错……但关键时刻,学生却失误了。一是两所重点初中练过课外阅读题(中考卷中有);二是学生心理素质差,几个目标生学生心理压力太大,胡坤看错了题目,将答案写反了,活活丢掉了4分,折算成标准分,那就是40-50分呀!文晓政治只考了28分(总分50分),出乎意料。考前半月的分科补差,真是拙劣之举,使各科尖子放弃了对优势科的巩固,导致优势丧失殆尽,弱科仍处低谷,不能以强补弱,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真是“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拿蕴健来说,综合科只考500多分,由于语、英强,都在740分以上,总分超过了700分,这次教训应该记取、吸收,以资以后的工作。让我不理解的是,分数出来后,没有几位老师真正在反省自己,总是在指责别人。总是在寻找放大自己的优点……这样下去,只会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是未出力(带差班的)的高谈阔论、评头品足,指责重点班教师,好像他们成了功臣,冲锋在前的老师们倒成了阶下囚。这也是分重点班的痼疾,尤其是重点班太少,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不干事的人指责干事的人,看戏的人批评演戏的人。重点班的师生都背上沉重的包袱,又怎么能轻松应考?” 
“听到互相攻击的话语,我的心反而轻松了些,如果有一个群策群力的备考氛围,有一个团结协作轻松的迎考环境,结果会好许多。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啊!” 
“这也是我愿意下学期执教初一的原因,但据说这一届的生源也很差,算我倒霉,一来深圳W中学,就碰上了较差的一届,两年到头,又碰上这一届,恶性循环,万丈豪情顿失。再说‘努力工作”‘好好干’不知领导会相信否?” 
“回想这一年的初三工作,苦劳是有的,功劳没有。‘无论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猫论在深圳是有市场的。我的苦劳又算什么?简直成了笑柄,这是我最痛心的地方。记得每次与冬雪老师在一起吃饭,我总是充满信心地说‘付出总有回报’,我们互相鼓励着不知疲倦地往前冲,没想到,历来信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人有好报’‘付出总有回报’,如今我的这帮学生将我的这一信念击得粉碎。我彷徨,我苦闷,我沉默,我只有沉默。” 
“当我回到M市,当同学好友盛情相邀,当昔日同事羡慕我时,我的心情复杂极了。我究竟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自从来到深圳,除了调干考试很顺利外,其余皆不顺。调动之事还悬着,中考又未如愿,儿子虽在下学期将来到深圳,发展前景又如何?现在的孩子哪如我们那一代人,我不敢保证他会永葆朴实勤奋之本色,学有所成,如果不能学有所成,我们奔深圳吃苦受累意义何在?” 
“几次失败,我的心情坏透了,信心大迭。几乎有几分伤感了。但愿新一学期在新的年级组长领导下,我能恢复自信,带好班级,教出好学生,立于不败之地。” 
写完,放下笔,长舒一口气。她走出了宿舍,到操场跑步,暮色笼着她,一圈又一圈,匀速地向前,起点就是终点,大脑一片空白,只有四肢还活着! 
章节内容中不要含章节标题。为了避免您的稿件丢失,请勿在线直接创作。 
第三十四章不再续约
当桂香老师还沉溺在未完成中考指标的自责中时,初三办公室已被一个重大消息牵住了。这个消息似一枚重磅炸弹,让初三办公室投充满了火药味。
“已在一个学校连续签约了两年的未通过调干考试的借聘教师一律不再续约,另谋他就!”开始是小道消息,由消息灵通人士秘密传进,有的借聘教师开始恐慌,找熟悉的人打听确切的消息。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希望这是谣传,希望打听到的消息与小道消息相反。
但这不是谣传!下午一上班,办公室就打来内线电话,要求级长通知借聘教师于第七节课时到小会议室开会,传达上级精神。
“究竟是怎样的精神呢?”桂香老师虽没有被解聘之忧,但还是为几位共事了近一年的好朋友担忧。蒙古人,一班的数学老师,硕士夫妇,还有一位年轻的教生物的女老师,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信息化实验的领军人物。更有有一位来自湖北的中年女教师,一来,就主动承担了语文组的区级竞赛课课,铁梅老师多次当着桂香老师的面夸张地表扬她,顺带责备桂香老师太低调,同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来自一个地方,为什么差异就这么大呢?
“性格使然!”桂香老师在心里说。当了那么多年的学校中层领导、人大代表、党代会代表,早已对出风头上镜头淡然了,能避则避,埋头读书写点心得体会捉摸一下学生情况要实在得多,有益得多。“我是一个低调做事的人!日久见人心!”桂香老师在心里肯定自己,不为所动!这一倔强的个性,给她带了些许麻烦,至少不被语文科组长铁梅老师看好。但后来几年发生的事情让她觉得低调的好处和领导的明察秋毫,例如中考失利后领导的宽容与理解和对其工作的肯定,都说明领导是看到了桂香老师的扎实作风的。
办公室很沉闷,空气好像凝固了。政策未弄清楚之前,谁也不便发表看法,都埋头做事。
“真见鬼,瞎子点灯白费蜡!”“嘙”一本书被扔在了桌上。蒙古人发怒了,一进门就将物理教本扔在了桌上,板着脸发怨气。
“不早说,现在各个学校都要放假了,到哪儿去联系学校?”一班的数学老师也责怪道,“我不是找不到一所好学校,只是现在太迟了,一般学校都在五月份就确定了下学期的教学人员。”她说的有道理,但这次也许有转机,各个学校不都是现在才传达市教育局的精神么?桂香老师提醒说:“还是尽快联系看看吧!别的学校也会有借聘老师流出来呀!”
“对呀!”小孔雀老师大声附和道。
“也只有这样了!”蒙古人沉闷地说,“但我心里就是不服气,为什么会出台这样一个鬼政策?”
“据说,国家新的合同制出台了,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三年,就得签永久合同。”小孔雀老师神秘地说。
“不对,是八年。合同制工人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8年,就是终身员工了!”阿梅老师纠正道。
桂香老师并不知道这一改革政策,默默地听着,没有插话,心想:“中午到电脑室上网查查,老早就在说人事制度改革,今天终于来了,还得关注一下!”
几位不再续约的借聘老师收拾着东西,动作重重的,心情愤愤的。桂香老师惟恐哪一句不妥而引燃了火药桶,就悄然走出办公室,走向电脑室。上网,没有心情。干脆关了机,回到宿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