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聘教师》第40章


这次的课程是湖北方言(荆楚方言)和当代小说研究。授课的分别是华师客座教授湖北文化馆馆长和华中师大博导。这两门课都是桂香老师感兴趣的课,她总是提早去占座位。匆忙地吃完早餐,就拎着讲义走进课室,抢到第二排的中间座位,专心地听着,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的讲话,她的笔记速度经常得到同事的赞扬,也经常被学友们借去参考,她这次学习也充分发挥了这一特长。到深圳工作了一年半,她真的觉得充电的重要,年近不惑之年,觉得有很多“惑”的地方,需要借用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恶补一通!这样一来,她倒有点特立独行了,与其他学员有了点距离。 
“唉,别那么积极嘛!对比得我们这么懒散!”原校的同事打趣道!“上班太累,好不容易可以放松一下了,又得这样作息,像抓小学生一样点名,真受不了!”另一位学友也附和道。。 
“我没有你们那么累,我们的中考早在6月22日就结束了,已经休整得干劲十足了!”桂香老师平静的说。她说的是实情,如果没有这几天中考成绩引起的是是非非,她真的是休息得非常充分了,闲得想读书想工作了。何况博导讲得当代文学的名篇,都是她最近读过的,博导举到哪一情节,她都能呼应,弄得博导认为她是在哪所大学教当代文学的。 
一次,课间休息,和蔼的博导走到桂香老师的座位前,问:“你来自哪所学校?”桂香老师如实回答后,博导说:“你读了那么多作品,我还以为你是教大学的呢。一般中学老师哪来时间读流行小说!”的确如此,一般的中学语文老师是没有时间跟踪当代流行小说的,桂香老师得益于这一年半的借聘时光,儿子不在身边,没有家务,不用拜会亲友,才得到了宝贵的阅读机会。 
她的读书体会经博导的高屋建瓴的剖析的引领,升华了;她心中关于语文教学的纠结在文学的熏陶中化解了。利用课堂,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热爱文学,在闲暇能远离电脑游戏能兴奋地捧读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有一种用自己的笔和键盘写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声的冲动,那才是语文老师的境界,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桂香老师陷入憧憬中,前方是一片阳光灿烂的美妙天地! 
章节内容中不要含章节标题。为了避免您的稿件丢失,请勿在线直接创作。 
第三十六章后悔莫及
十天的集中学习在一张大合影后结束了。从98年暑假到02年暑假,四年时光,“跨了一世纪,还只是一纸结业证。”一中年女学员幽默道。“唉,反正也不靠这张文凭混饭吃,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另一中年男学员纠正道。桂香老师并不熟悉这两位学员,不知他们来自湖北的哪个地方,只是觉得面熟而已,也不好搭讪。
“桂香老师,回老家么?”原校的一位同事在叫她。他是学校的勤工俭学办公室的主任,兼教语文,也来参加研究生课程培训,他是一位很仗义的中年男教师,保养得很好,人也帅气,人缘很好,学习时,总是他鞍前马后的为一众同伴服务,很多时候,还慷慨解囊,带着一大帮人走街串巷,吃武汉的特色美食,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不少有趣的话题。平时人们都称他帅哥,他也愉快地笑纳。“回的。”桂香老师连忙回答,急步迎向他。
“跟我们一起走吧,X小学的车来武汉啦,今天回。”他热情地说。
“太好了。坐得下么?”桂香老师问,“如果没座位,那就算啦!”
“有一个空位,那几位你都熟悉!一起走吧!”他还是真诚地邀请。
“什么时候出发?我在哪里等?”桂香老师高兴地问。
“中午12点,在照合影的地方集合。”帅哥看了一下表,“还有半小时,你去收拾东西吧。待会儿见!”
中午12点,他们如约坐上了M市区直小学的金杯车,来接他们的两位学校领导桂香老师都熟悉,曾经在一起开过会,还不止一次。寒暄一阵后,都闭目养神,这两位小学的领导是到湖北教科室开完德育课题研讨会返校的,也很辛苦,来前要准备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交流期间又要拜亲访友,紧张的两天时间也是筋疲力尽。桂香老师有午睡的习惯,尤其是酒足饭饱以后,瞌睡虫准来袭击,眼皮有千斤重,将阳光和清风都挡在了视线之外,沉入迷蒙之中,金杯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平稳,安静,轻微的起伏犹如摇篮般晃动,桂香老师找准了一个舒适的角度蜷缩着,一路无梦地向睡眠的大草原滑去。
车下了高速,开始颠簸,他们全都醒来,开始聊天,聊原学校的近况,聊深圳印象,聊各自的孩子的教育,话题随着路在转换,似接又断,似断又还续,漫无边际,没有主题,也不需要主题,只是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而已。这样的聊天,很轻松,好久没有这样的闲聊了,半年?不对,快一年了。快节奏的生活是不可能有这么轻松的闲聊的,为调动为考试所追赶着的生活是不可能有这么拉杂的闲聊的。
车到M市区,已是晚霞满天,桂香老师告别好朋友,走进了熟悉的家。儿子欢呼雀跃,家公家婆嘘寒问暖,连忙端出热腾腾的饭菜,饱餐一顿后,她带着儿子去散步,去找儿子的班主任办转学手续。
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是优秀的,被评为“十佳少年”,成绩很理想。班主任有点舍不得,说:“他一转走,又少了一个升入重点高中的苗子!”桂香老师感激地望着儿子的班主任说:“这一年半,多亏了你的教导,我们远在深圳,实在鞭长莫及,全靠学校对他的教育。我还担心他到了深圳后会不会适应那里的学习呢?那里的孩子太浮躁了!”儿子的班主任与桂香老师年龄相仿,是市里有名的数学老师,正兼任学校的德育处副主任一职,是一位让学生既爱又敬的好班主任。桂香老师真觉得儿子离开这样的一位好老师是遗憾的,但凡事不能两全,下学期,她必须把儿子带在身边,看着他成长,减轻家公家婆的负担,也让儿子体验一下他们借聘时候的苦日子,免得以后如她的几位深圳的学生一样不知父母的甘难辛苦只知道乱花钱而无心向学。她要儿子经历这段苦日子,让苦日子来磨炼他的心性,让他的成长路上多一些不平坦的经历,让他看到父母拼搏的身影,使他以后走得更稳一些。
儿子并不了解父母的苦心,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到异地学习的兴奋中,忙于跟同学告别,忙于收拾必带的物品,走时,还叮嘱爷爷奶奶不要随意将他的物品送人,他要留作纪念。
有一个黎明,他们回到了深圳,走进了那13平米的房间,打开空调,开始收拾床铺。从旧货市场淘回来的窗式空调,发出轰轰的响声,如开拖拉机般。电视仍然不能用,没有信号。就听收音机,每天吃罢午饭,就坐在小塑料椅上,靠在那面柜门上,听权威的长篇小说连播《呼啸荒原》,听冬梅的《欢乐正前方》,听红石的《午间快报》。到沃尔玛去买菜买水果,总觉得苹果太贵,香梨太贵,就专挑长得像香梨而价钱只有香梨的三分之一的早酥梨,一起听写英语单词,一起到操场跑步,生活虽清苦,但有乖巧的儿子的陪伴,也其乐融融。
“喂,您是桂香老师吗?”一个陌生电话让桂香老师急忙将收录机的音量调小了。
“是的,您是谁?”桂香老师柔声地问。
“我是魏娟的妈妈,我找你有事。”桂香老师在大脑中急速搜寻,魏娟,六班的一个乖巧的小女生。“您有什么事?请讲。”
“我的女儿不想读这所中专,太差了,连教室都是租的。别人都说这里的风气很差!我希望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魏娟的妈妈大声说,显然是带着怒气的,桂香老师隔着听筒都能感觉到家长的瞪着大眼睛在生气的脸容。
“那就换一所学校吧!”桂香老师试探着问。
“怎么换?哪一所学校都要中考分数,都要出示中考准考证。”魏娟的妈妈几乎歇斯底里了。“是你们学校劝她不参加中考的,说这所学校有多好的。”
“学校推荐的不是这所学校呀,您说的是一所深圳市的成人中专学校。而学校推荐的是位于广州市的一所职业学校呀。您的女儿也去参观过,那是一所很大的学校,设置了十几个专业,有教学楼,有学生宿舍和各种活动室实验室呀!”桂香老师想一口气说完前因后果。
“那里太远。我们不去,一定要在深圳读,你说怎么办?”魏娟的家长继续咆哮。这样下去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激化矛盾。
“那我去问问学校领导后,再给您回话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