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第213章


痰氖焙颍⑹纺潜〔加忠霸霰保匀徊坏萌诵摹?br />
随着冬季的到来,西域的战事又暂时平息下来,两军对峙着,迎来了大业三十一年(公元六三五年)。
三月,大雪刚刚融化,中郎将丘行恭率五千军马和大批粮草辎重,抵达盘陀。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支支援徐世绩的新锐力量。
然而,我在派出这支兵马时,却是别有所图。
这支人马进入葱岭之后,不是向西,而是向南。
几乎与此同时,徐世绩却派出刘黑闼领精兵一千五百人,秘密向东,进入葱岭。
一个多月后,两支军马突然出现在胡恩扎河谷。
这里,当时由一个小国………小勃律(今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
大兵压境之下,小勃律国王赶紧遣使求和。
根据我的指示,隋军的方略,本就是“降者抚,不降者战”,小勃律归降后,仍然自成一国,国王“授侯爵”,成为大隋的“藩属”。
随即,隋军立刻马不停蹄,继续东进三百里,迫使东边的大勃律国(今巴控克什米尔巴勒提特)也成为大隋的“藩属”。
其实大小勃律,原本是一个国家,史书中又称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曾经大败勃律国,只是当时的吐蕃,正致力于吞并女国诸部,还没有吞并勃律的实力,或者说兴趣。战后,勃律国一分为二,一部分西走,迁移到胡恩扎河谷,建立小勃律,大部分仍然居于故地,称大勃律。勃律虽然只是小国,但是扼印度、中亚和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据史书记载,吐蕃正是通过控制勃律进入西域。虽然大隋与吐蕃已经签订和约,但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此刻,吐蕃虽然在泥婆罗取胜,但是也损失重大,阵亡数万,正要休养生息,一时间无力西进,松赞干布更是好在东都,吐蕃群龙无首。
至于戒日王,兵败之际,已经无暇北顾。
而勃律向西,便是阿史那薄布的吐火罗,此时阿史那薄布被几路牵制,根本顾不上勃律。
相反,隋军一旦攻取勃律,更是可以在阿史那薄布后方,开辟一个“第四战场”。
勃律归顺后,朝廷在葱岭择要害而又有谷地可农耕之处设置钵罗…护密都护中郎将府,以刘黑闼为中郎将,属安西都护将军府。但是隋军在葱岭以西驻军,负担重大,其地贫瘠,又不适宜大规模移民屯垦。不到两年,朝廷准刘黑闼所请,将钵罗…护密都护中郎将府易名葱岭都护中郎将府,东迁盘陀,升盘陀校尉府为葱岭镇,驻军三千,而在钵罗…护密都护中郎将府改置岭西校尉府,屯兵八百,移民百户。
随着勃律归顺,加湿迷罗(又称箇失密,在今印控克什米尔斯里那加)国王很快遣使到了丘行恭、刘黑闼军中,表示愿意“称藩”。
随后,漕矩吒(今阿富汗加兹尼一带)也和隋军达成协议,脱离了阿史那薄布的阵营。
大业三十一年(公元六三五年)十月,在大隋的策动下,加湿迷罗、漕矩吒等国组成了“笈多联盟”。
还是十月,单雄信部渡过乌浒河,乌那曷国王归顺,受封乌那曷都督,也归入昭武军,封节度副使。
阿史那薄布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地步,险峻的铁门关,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
一片新的土地,展现在大隋将士们面前:阿富汗北部是兴都库什山脉山麓的倾斜平原、阿姆河平原以及巴达赫尚和瓦罕平原,总之地形利于大军征战,无论是蒙古还是苏联的铁骑雄师,无不从此浩荡经过,就是美军,也选择此地作为陆上进攻的突破口。
中部的兴都库什山地,有着许多易守难攻的地形,但同时,这里有十多个可以贯通山脉的大山口,经过这些山口往东到帕米尔和中国新疆,往北入中亚草原,往南更是肥沃膏腴之地印度河和恒河平原,自亚历山大大帝到苏联,无不对此要冲之地在所必争,当然,这里的地形也摧残了一支支常胜于平原的大军;南部和西部则分布着大片的荒原和沙漠,东南靠巴基斯坦边境则是平均海拔3000米的苏莱曼山脉,虽不及兴都库什山脉雄峻,但在制造凶险战场方面毫不逊色,当年英国远征大军从位于中部的首都喀布尔往南面边境撤退途中,一路遭到不断的游击,最终竟然全军覆灭。所以从地理来说,要克服中部和南部地区,困难多多。
而阿富汗,更是被称为“帝国坟场”,十九世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二十世纪令整个欧洲为其战栗的苏联帝国,都在这个“落后”、“分裂”的国家折戟沉沙,就是二十一世纪一家独大,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USA,也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所以,对于阿富汗中南部的那片土地,我并没有太大的野心。
只要成为大隋可以发挥一定影响,大家可以做生意,也就行了,如果可以“结盟”、“藩属”,自然最好,不能够,便也不必强求。
但是北部不同,那里,还有突厥最后未能臣服的一支余脉。
现在,隋军已经在吐火罗周边,形成了“四大战场”:
北路,李靖一万隋军主力,西域诸部五万为主力,兵临铁门关;
西北,单雄信率隋军五千,昭武军诸部一万余,与李靖遥相呼应,颇有夹击铁门关之势;
东面,徐世绩、郭孝恪隋军主力一万六千余,虽然兵力不多,但五千飞虎军,却是主力中的主力;
东南,丘行恭、刘黑闼的隋军六千余人,以及加湿迷罗、漕矩吒等国,此路隋军虽然是守势,但无异于扎在阿史那薄布背后的一把短刀。
最要命的,是隋军以武力压迫的同时,大搞“政治攻势”,对地方首领分化瓦解,极尽收买拉拢之能事。吐火罗各部,本来就对阿史那薄布的忠诚度有限,阳奉阴违,不肯出兵出粮,如此一来,更是立场可疑了。
阿史那薄布是个聪明人,对于当前的局势,他心里还是清楚的。
他现在心中期盼的,就是严冬到来,隋军的压力减轻,为自己再争取时间。
但是到了十月,隋军的压力却是一点不减。
先是乌那曷国王归顺大隋,被编入昭武军,接着,仅仅十余天后,史国军队攻入那色波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卡尔西西南),那色波又称小史,原本与史国同出一脉,大隋默许了史国对那色波的吞并。
十一月,在隋军的诱劝之下,坦密(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一带)、俱密国(今塔吉克斯坦南部)步乌那曷和穆国的后尘,脱离阿史那薄布,归顺朝廷,分别被封为姑墨州都督、至拔州都督。这两国的倒戈,使得铁门关愈加腹背受敌。
十一月中旬,真珠统设率领三万五千残部,在隋军攻击之前,主动放弃了铁门关,与阿史那薄布会合。
君臣两人一合计,眼下只有采取老办法………走!
往哪个方向走?
向南?南边的高山峻岭,大雪已经封山,很难走,即便走得过,加湿迷罗和漕矩吒已经加入了隋的阵营,他们如果途中阻挡,李靖等人在后面跟进,以阿史那薄布现在的力量,不可能有效抵抗。
向西?当时的波斯萨珊帝国,还是一个“大国”………虽然不久以后就会被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击败,但至少这时,在虚弱的阿史那薄布看来,波斯绝不是一个易于对付的角色。
阿史那薄布做出了一个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决定………沿着乌浒河向西北走。
西北地势平坦,利于突厥人的马匹行动,虽然有单雄信所部和已经依附隋国的乌那曷和穆国灯,但这些小国,还不敢与西突厥主力对阵,而单雄信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很容易被绕过去。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杨侗监国
大业三十一年(公元六三五年)十二月初一,冒着大雪,阿史那薄布、真珠统率领突厥骑兵五万、部众近十万,再次踏上了迁徙的漫漫长途。
许多突厥人,尤其是吐火罗当地的一些突厥别部,选择了留下………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故乡,何况,大多数的首领,已经和隋军暗通款曲。
而阿史那薄布为了保密,除了真珠统等少数亲信,不敢公开迁徙的路线,使得许多由河中等地逃来的突厥人,也不愿意和他再度逃亡了。
十余日后,李靖和徐世绩才得到了突厥人逃走的消息,一面向单雄信派出三万援军追击,一面进一步收服吐火罗各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