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异国丈夫和中国情人》第32章


“烦恼?”还是她居高临下的设问,像一个长者的口气。 
他奶奶的,管她是谁!“我要疯了”我喊道。 
她轻轻的笑了,看不见她的表情,这让我异常的愤怒,很愤怒。 
“我正要找你,准备将我这里搞成佛教用品展览中心,你的资金怎么样?”她语调平和。 
我心头一震。“没有问题。”我知道自己肯定会这么说。因为,我的公司依旧保持着她的股份。 
之后,我们开始了佛俗的合作。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五十)
发言:罗思雨
第一次来到孙丽修行的地方,准确的说是她工作的地方。幽静的山林间,青松参天、山涧溪流喷翠、林中鸟语莺啼的小陇山中,有一座奇峰恰似从平地拔起,峰的顶部还耸立着一座佛塔。这座山峰的形象很特别,它的顶部略呈圆锥形,向下逐渐缩小,很像农村里收割后堆积的麦秸。它的周围山石壁立,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下便是绿树掩映的恢宏的寺庙建筑了。分为西院和东院两部分组成,西院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组成,东院又叫新庙,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组成,是寺院的主体。殿内藏有铜制释迦牟尼佛像,还塑有大悲菩萨、倒坐观音、弥勒佛、天王像、罗汉像等。位于院中央的大雄宝殿内曾珍藏着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木、石刻造像数百尊,工艺和艺术水平很高。
她,应该叫异瑞法师,一席黄色的袈裟,表情祥和,带领众尼迎候着我们。
方丈室里,也是她起居的地方,除了供奉的佛像,便是她画的一副副禅画,颇有些深厚的功底,想到当年她在办公室里的涂鸦,我的心里丝丝的隐痛,人生如戏。
我们谈的很好,合作其实根本不是问题,而是我终于又看到她了。虽然没有了当年的霸气与骄狂,但还是那样的果断,还是。。只是她不再是我的女人了。
吃过素斋,踏着细碎的枯叶,我们坐在山上的一个小亭子下,一壶清茶。我们回忆着过去,平静的回忆着。她不曾流露些许的伤感,明明知道她应该如此,但我的惆怅溢满心间,也许,真的不该再见到她,这对我是不公平的。她,面前这个女人,在我的心里她永远的样子,从此真的会消失在我的生活中了,我预感。我也会消失在她的生活中。我们都老了,老了。不是年龄,而是心。
“这样的约会对你的身份合适吗”我绝对不是调侃。
“出家人把持于中道,空即是色”她辩解着。
“你空了吗”我紧接着问道。
“没有”她深深的看着我说,然后目光流盼到远方轻轻的说道“又能如何?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有多少可以自己把握?有多少自己能懂?”这时她说话的样子才像她的过去,我真的想揽她入怀。她默默的看着我,很久,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天发问:“我这一生,到底做了什么?”然后她深情的看着我,说:“我们的交往,我不后悔,真的。”。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语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分手的时候,我们再没有回头。 
回到家里,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也要返璞归真,我想有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田园:“栽几棵青青竹,立一座小小轩,青山当户,绿水绕弯”,井栏菜畦瓜棚豆架,也“晨起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一旦累了,就“窗明几净看诗篇”。摆脱一切羁绊,抛开任何虚妄,去拥抱去亲近历来的所爱,才是真正地返璞归真;再简单一点,就是本性的回归。人生的沉浮,世事的变迁可比的是心态,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与实际所处的位置。回忆一下也许就发现,我们人生中的一些“壮举”,很可能不是建立在纯粹地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当初的决定,现在想起来,看起来可能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能力、地位、实力过分相信的基础上的,因而我们就会经常有“庆幸”的感觉。但要注意地是,冷静和理智地评判才是最基本的,也是我们经常忘记了的。忘了没关系,经常提醒自己想起就是了。 
一个人可能幸运一时,不可能幸运一世;同样,一个人可能经过刻苦地改造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但这“另一个人”也只是某种程度上的,不会是绝对意义上的。而在整个改造的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和进入更高境界所带来欢欣是值得的,但同时也一定有一些痛苦。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完全地迷失是经常地;适当地回归也是比较容易地。观念,关键的问题在于观念: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必须该怎么做;然后,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才是我最喜欢、习惯的? 
我经常感觉很累,我经常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经常还有得不偿失的感觉。可是就是不明白,到底是谁让我这么累、这么受委屈和哪些方面得不偿失。是不是我自己造成的呢? 
有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给我们扔掉、冷落了许久的东西,原来却是我们的挚爱。许许多多地东西,我们所以怀恋它们是因为真实;而所以给丢掉了甚至至今没有重新拥有还是因为它们的真实。所以,返璞归真是一种相对自觉地意识,也是一种境界。所以,返璞归真更多地是在心里,是一种观念。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常常能使自己得到解脱,假如我们也能在数不清的丑恶、庸俗,难堪、窘迫中突破虚假的伪装,更多地表现了“真我”,也许就活得不太累了。 
就这样,我把公司的一切交给刘伟一个人,然后在她出家的那个地方附近,买个个不错的地块,这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幽静而不贫瘠,荒凉而不凄凉,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这里无异于一种田园,四合院背后的绵延起伏的山峦,门前有一条缓缓流水的小溪,院子打扫的十分干净,室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整一面墙的书架,将这间农村的普通小屋装饰得书香典雅,这是我的归宿。我开始编纂一部《中国寺庙大全?佛教卷》,事先和刘伟说定这样一个选题,他明白我的心态,毫不犹疑的定了下来,但我心里非常清楚,佛教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思想,佛学理论,寺庙建筑等等,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宗教概念,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中国人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我国弘扬佛学思想,提倡佛教文明,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中国广大群众,很多人出于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及向善祈福的心理,希望更多地了解一些佛教思想,希望到一些寺庙旅游观光,但缺少这方面的读物。目前,中国大陆尚且没有一套完整地介绍佛教寺庙的书籍,书由国内一家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发行。这套书印数一万册,全部转送给清锋庵。 

(五十一)
发言:孙丽
弹指一挥间,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也效仿着师父,为了佛教事业的发展而乐行精进,问心无愧。几年来,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胆识。佛教师祖倡导的潜心修造,不准向外驰求。我本人曾经以身作则的封闭于红尘之外,更多是因为来这里的原因是想闭门思过,目标明确。但是仅仅持戒并不等于人性本身文化内涵的禅悟和对红尘之中的新生事物的理解,我自知,这种效果长此以往会将佛教与现实的生活脱节,佛教的弘扬,如何才能“走出去”?佛道之路,苦行为首,将之异化,独辟蹊径,现代的文化发展模式不可不借鉴。宗教的出路,也应该市场化发展。
就这样,安静了几代人的庙宇,在我这一代手里变成了宗教产品开发展览中心,这一切离不开他与我的配合,我们过去的公司也成为专门开发宗教出版业务的知名企业,在刘伟的具体指导下,作为集团整合,庙宇与企业联姻发展,成为弘扬佛教文化的一个开发亮点,而我也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下领悟着出世与入世相结合的修为。
这是我第一次下山,参加一个佛教用品展览会,顺便看看萨沙和孩子。火车的轰鸣提醒我回到了尘俗的喧嚣,车窗外依旧是这个平平凡凡的世界,家越来越近了。快两年了,家里的一切还是惦记的,我对不起萨沙,将他留在中国,却离开了他,不知道他生活的如何。对于萨沙,这一切真的很不公平,对于亲人,我是自私的,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情,虽然自己的际遇不幸,许多的时候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情字,铸就了我的迷茫。我突然想到苏蔓殊这个人,很久以来,少女时代我一直将苏蔓殊视为我的梦中情人,喜欢苏蔓殊,不如说更喜欢一个充满才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