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梦》第18章


他听到星星在恳求那瘦姑娘,不停地恳求,可是这一群人里似乎没有一个人听得懂她的话。星星耐心地赔着笑脸。当那几个壮汉推搡着他要把他带走的时候,她终于愤怒地大叫起来。她拽住他们的胳膊,用最难听最恶毒的语言咒骂那瘦姑娘和那群漆黑的壮汉。可他们仍然像没听见似的。他们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星星看到无晔惨白的脸。她冲上去,一个壮汉轻轻推开她,她站立不稳几乎摔倒。她看到无哗苍白的唇在动,她听不清他在说什么。那个瘦姑娘忽然冷冷地笑了。然后从灰衣服里取出一把短剑,飞似的出手刺向她的心窝,她只觉得黄昏雾霭中有淡青色的露珠在闪亮。瘦姑娘对她那副表情惊奇地扬扬眉毛,然后急速收剑刺向自己。半晌她才明白瘦姑娘既不想刺别人也不想刺自己,不过是比划比划。那短剑的鞘似乎是青铜色的,上面好像有骷髅的装饰。这两下出刺的动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J是得意之举?是威胁?还是什么仪式?
短剑划出一道弧光,迅速入鞘了。眨眼之间一群人消逝得无影无踪。
星星看见黄昏最后的一缕光消失在三危山后面了。
第四章 观音大士
观世音是佛国众菩萨的首席。她在世俗世界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决不低于释迦牟尼。菩萨在佛国中的地位仅次于佛,又叫大士。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道众生”。他们的职责是协助佛普渡众生,了却一切烦恼,永远欢乐。
佛国第一菩萨观世音,又译“光释音”。又称“观自在”、“观音大士”。唐代因避太宗皇帝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所谓“观世音”,便是指在芸芸众生受苦受难之时,诵其名号,菩萨就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即前去解救。“观世音”这个名字本身,就显示了这位菩萨的无边法力。
观音的最初原形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马驹,称双马童神,象征慈悲与善。它们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佛教产生之后,双马童神渐变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做“马头观世音”,塑为男身。在佛教密宗中,至今有一位“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嗔怒黑色面、大笑颜面、碧马头。这便是那位“马头观世音”在今天的变种了。
佛教又有《悲华经》一部,说是过去有一转轮王,大太子名不晌,即观世音;二太子叫尼摩,即大势至。不晌立誓使众生脱离苦海。后来转轮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晌和尼摩成为父亲的左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观世音传入中国后,逐渐被汉化,被附会为汉家公主。流传很广的关于妙善的传说便是如此。
观世音又有许多形态,所谓六观音、七观音、三十观音等。六观音有两种说法:天台宗所传为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至圣观音。密宗所传为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
在中国佛教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马郎妇观音。传说唐朝元和十二年,观世音化为陕右一位美女,有众多男子前来求亲。美女云:谁能一夕诵读《普门经》者,可成佳婿。于是众男子诵经逾夕所剩二十,美女又让求婚者在一夕之内诵完《金刚经》,所剩仅十余人。于是观音化成的美女又提出新的要求:令求婚者于三天之内诵完《法华经》七卷。三天到期时只剩下了一个马氏子。于是美女答应嫁他。谁知婚宴未尽,新娘便死去了。几天后有一老僧来到美女入殓之处,以杖拨尸,尸骨化尽,只剩下黄金锁骨。老僧云:“此圣者,悯汝等障重,故垂方便化汝身。”说完腾空而去。从此,陕右一带便供奉马郎妇为观音。
密宗又有所谓十一面观音,具有十一个脸面:前三面作菩萨面或慈悲、寂静相,左三面作嗔怒相,右三面似菩萨相而长有狗牙,后一面作大笑状,顶上一面作如来相,十一面各戴华冠。另有一种形象有十头四臂,右边第一手持念珠,第二手施无畏,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军持。
至于千手干眼观音的来历则有若干说法。其一是据佛经云,观世音在过去“无量劫”,听干光王静如来说法,立下大誓愿,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干眼,千手表示遍护人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寓大慈大悲,法力无边之意。佛教所云“慈悲”二字有特定含义,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佛经宣称供养千手干眼观音,可以得到息灾、增益、敬爱、降服等四种成就法。
还有一种中国式的说法。说是妙庄王有三位千金,大女二女都顺利出嫁,唯独三女妙善各色,非出家为尼不可。妙庄王大怒,将她赶了出去。妙善修行成了正果。后来庄王得病危在旦夕,需亲生儿女献出手眼方能治愈,无奈大女二女均不肯献,三女妙善化作香山仙长断手剜眼,庄王服后即愈,才知仙长为三女妙善所化,于是吁叩天地,求佛祖让三女长出手眼。后来,妙善长出千手干眼,成为干手干眼观音,庄王亦皈依佛门。
又有一种说法是妙庄王便是春秋时代的楚庄王,公主妙善以手眼救活他后,庄王命人建寺,塑成全手全眼,不料侍从误听,传旨为“千手千眼”,于是造出千手千眼观音像云云。
总之,观音的各种形态不过是一种迷惑世人的障眼法。张恕想。
《红楼梦》第五十回“暖春坞雅制春灯谜”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黛玉笑答:“虽善无征。”是说观世音生平不可考。
的确,无论是双马童神、转轮王的王子,还是妙庄王的女儿都不过是一种传说,真的观音,连性别也无法确定,生平便更是无法考证了。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星星迷路了。
天空的浓云好像不断坠落,与三危山溶化在一起,变得墨一般黑。远处树影怪兽般的呼啸,好像周围有一种沉重的冰凉的东西向她袭来。她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赤裸了身子在走,有一种兽的冰凉的鼻子在蹭着她的脚腕。她几乎连气也不会喘了。她疾走如飞。她看见仍然蹲在那儿的两条老狗阴险地瞪着她,形同鬼魅。她忽然想起了“往生咒”。
那是好些年前的事了。外公死了,外婆对母亲说,为了超度外公的魂灵,她要念诵“往生咒”。外婆跪在佛龛前的蒲团上,念了整整一夜。
她从外婆那里知道了“往生咒”并且会背上几句。神圣的“往生咒”被作为病笃乱投医的法术,外婆的灵魂地下有知也要骂的。
但是“往生咒”的确很灵。在她反复念涌了大约第六十遍的时候,她看见浓黑的云似乎慢慢退去了墨色,在变浅了的边缘,好像有淡淡的金光从那薄薄的云翳中透出来。她想起外婆讲过的关于天门开的故事。每年一度的佛祖显身,大约是在七月里的某一天,哦,如果按阴历计算现在正是七月……
佛祖坐的是金色的马车。左有普贤,右有文殊。东方的佛祖与西方的阿波罗神为什么都要乘坐金马车?阿波罗并无胁侍,大约是为了更方便地追逐他心爱的女神。那么佛祖将如何显现呢?以法身?应身?还是报身?
据说很早很早的时候,佛像是从不出现的。因为早期佛教认为佛既然是超人化的因此不能规定具体相貌。在印度阿育王时期,表现佛的“逾城出家”不过是几个男子向巨大的佛的足迹礼拜。凡佛出现在艺术品中时,不过是用法轮、宝座、菩提树等等来象征与隐喻。
直到犍陀罗时期才出现了佛像。
她觉得。自那时起,佛更失去了真实。现在她想起佛的时候,宁可把他想象成菩提树,想象成莲花,甚至想象成海洋,想象成刚刚诞生的纯洁无瑕的婴儿。
后来黑暗中真的响起一个慈和的声音。
一辆无声无息的黑色轿车停在她身旁。现在她回忆起这轿车,身后还会突然感到冷嗖嗖的,像一只又湿又凉的黑色甲壳虫突然爬上后背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被那慈和的声音成功地掩饰住了。一个女人探出头来,在车灯的反光下星星看到一张极其和善宽厚的脸,长长的下巴双了两层但并不难看。眼睛是秀长的、眉毛是疏淡的,看不清表情,她只觉得那脸矜持、端庄,活像观音大士本人。
“你要去哪里?”
女人大概是第三次这样问了。星星一步跨到车窗前,这一步的距离她没有掌握好,突然离那女人很近很近,过分地近了,几乎和那女人的鼻子贴在一起,她暗叫惭愧,急忙调整,可那女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