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采风流》第76章


东北晚报》的销量不相上下。
京城卫视的记者采访王诚对“反三俗运动”的看法时,王诚依旧是狂傲的性子说:“我对这个运动是极为赞成的,它净化了我们的出版物市场,让民众不在被那些“文字垃圾”所毒害。比如说把一些低俗的历史小说禁止连载,我觉得就很好。但我觉得目前调查组的执行力度还有些不够,让一些三俗的武侠小说蒙混过关,这是不可取的。”
王诚虽没有明说《明朝那些事儿》和《射雕英雄传》的名字,可他跟孟南星的一些过节,媒体却知之甚详,自然知道他暗中所指,回去添油加醋解读一番,在电视上播出来,立刻引起观众们的强烈反响。
《明朝那些事儿》被停刊后,一直跟书的读者心生不满,在一些激进读者的组织下,众书迷们昼夜不停地拨打“反三俗”举报热线电话,要求调查组撤销停刊决定,准予重新连载。调查组自然不会轻易向民众妥协,始终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在网络时代还没兴起的时候,众多书迷只能用打热线电话和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恶。在这个关头,写信自然就太不且实际了,哪有打个电话骂一通爽快。只是打了之后不是被挂掉就是没有回应,让他们心里更加郁闷。
众书迷们正有火无处发的时候,没想到王诚却跳了出来,瞬间就把仇恨拉过去了。《明朝那些事儿》的铁杆粉丝们开始给《京城晚报》的热线打骚扰电话,而有关系广的书友不知从哪弄来王诚的手机和家里的固话好,大家直接把他的手机打的不敢开机,固话打的拔掉线路。
在新闻媒体出版物市场风声鹤唳、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一匹黑马却逆市杀出,那就是正在《东北晚报》上连载《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在2月13日开始在《东北晚报》上连载,以每天万字更新的速度,到4月2日时已经连载21万字。刚好连载完旧版的第七回,比武招亲。这一回里,郭靖初遇黄蓉,杨康、穆念慈、杨铁心等纷纷登场,算是一个小高潮,正是读者们看的大呼过瘾的时候。偏偏赶上“反三俗”运动,大量的武侠小说被禁止连载,《明朝那些事儿》的书迷们也转而支持《射雕英雄传》,让《东北晚报》的销量在4月5日这天,轻松突破两百万份,当天紧急加印了三次,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国内的报纸中《参考消息》和《华夏日报》因地位特殊,发行量都在三百万份以上。其余的报纸却没有一个发行量能达到两百万的,《东北晚报》却是一战成名,成为第三个发行量超过两百万份的全国性报纸,而《射雕英雄传》更是得到了媒体书友们的广泛赞誉,让张铎的新派武侠宗师的名头算是彻底坐稳。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本书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1954年时,金庸一部《书剑恩仇录》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尚未写毕,就有《香港商报》上门邀稿,如此遂有金庸的第二部小说《碧血剑》。直到《碧血剑》发表九个月后,《书剑恩仇录》才告结束。
这九个月间,金庸以一名刚刚出道的作家,同时连载两部小说,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厚此薄彼。倪匡对此说得很准:“金庸在金蛇郎君和袁承志双线并叙的时候,虽然只是一线出色,还有可观之处。到了金蛇郎君那一线告一段落之后,就有溃崩的迹象。尤其是到了末段,是金庸小说中最差的一段,可称败笔。”
《碧血剑》56年年底结束,次年的第一天,《射雕英雄传》就见报了。依然是《香港商报》,依然是金庸的小说,内容和主题却有了天壤之别。《射雕》一出,鬼神震惊,风头几乎盖过了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
如今在《东北晚报》上连载的《射雕英雄传》,由于《天龙八部》珠玉在前,虽不如前世那样迅速引起轰动,却是厚积薄发,在其他小说纷纷落马的时刻,更显得它的非凡。
4月6日这天,《东北晚报》发表公告,宣布其销量在4月5日这天超过200万份,成为国内第三个销量过200万的报纸。如果不算地位超然的《参考消息》和《华夏日报》,它就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啊!
冯玄清等人看了这条新闻,却没发表任何言论,更没人提议从重审核《射雕英雄传》的事。至于王诚,则气地直拍桌子,险些把手指拍折。
他怎么也想不通,《东北晚报》如何就一下飙升到两百万份,《京城晚报》却降的不足一百九十万份了。之前明明上涨的势头良好,难道仅仅因为自己含沙射影的一段话,就让《京城晚报》失去了这次争夺国内第三大报纸的机会。
王诚想到自孟南星出道以来,方方面面都要压自己一头,想不到如此针对的“反三俗”运动都弄不倒他,居然还让《东北晚报》成为第三个销量过两百万的报纸,顿时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这种想法刚一出现,王诚就怒不可遏,他怎么能承认自己不如孟南星,绝不可能。
“孟……南……星,我就不信我会比不过你,来日方长,咱们走着瞧!”说罢,手中的一管钢笔被折为两段。
第六十七章 庆功会
4月7日,周六下午,《东北晚报》报社的社长办公室内,周明德坐在豪华的实木办公桌后,靠在椅子上,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椅背,嘴里哼唱着《智取威虎山》的选段:“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哦哦哦哦哦哦哦!”
周明德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地唱着小曲,心中十分的得意。这时敲门声响起,周明德叫了一声进,就见吴惟忠满脸堆笑地走了进来。
周明德笑着问道:“张铎怎么说?”
吴惟忠说:“他同意来,我已经安排人开车去接他了,他开始不太想来,说不喜欢那么那么多人在一起拼酒。我说庆功的时候,不能少了你这个大功臣,他才同意的。”
周明德说:“唉,要我说,你才是第一大功臣。若不是你当初明言拒绝了《明朝那些事儿》,我们今天不要说摆庆功宴,恐怕是摆散伙宴喽!”
吴惟忠一副“诚惶诚恐”样子说:“社长,您太抬举我了,我只是做些分内的事,可当不得如此夸奖。”
周明德站起身来,走到吴惟忠跟前,拍着他的肩膀说:“哎,惟忠你也不用过分谦虚,你的功绩,我都看在眼里。魏老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咱们的刘副总编身体一直不好,只是挂个名。陈文正才华是有的,可惜恃才傲物,没有容人之量。许慎言精明过人,却没有决断力。所以这总编之职,非你莫属,也就是这一两个星期的事,你心里先有个准备。”
吴惟忠的肩膀被周明德拍了一下,放佛中了功力深厚的掌法一般,身子顿时矮了一截,笑地都快合不拢嘴:“社长,我……我到时一定好好干,争取让咱们的报纸的发行量再上一个台阶,覆盖全国所有的市县。”
周明德笑着说:“想法是好的,只是你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却是跟张铎搞好关系,另外也不是他写的什么书都要,像这次没要《明朝那些事儿》就做的很对。”
吴惟忠心有余悸地说:“我当时也是觉得这本书一旦连载,会跟学界产生很大的冲突。才没敢要,其实平心而论,那是一部很好的历史通俗读物。”
周明德望着窗外,目光深邃,幽幽说道:“书是好书,只是诞生的时间早了点,如果再过些年连载的话,境况应该会好很多。对了,《松江晨报》那边怎么样了?”
吴惟忠有些鬼鬼祟祟地说:“我听说江芷兰要调走了!”
周明德心中吃了一惊,却不动声色道:“说下具体情况!”
吴惟忠把自己得来的小道消息向周明德述说:“江芷兰那丫头不过是靠家里的关系,才当上社长,哪有什么本事。报社在她的经营下每况愈下,如今都到了停刊整顿的地步。能不能复刊还在两说,如今自然是想溜之大吉了。”
“张铎就没有答应再给他们一部武侠连载?”周明德嘴上问道,心中却十分纠结,他既希望张铎没答应,这样张铎的武侠小说只在自己的报纸上连载,少了潜在对手;却又有些希望张铎能对《松江晨报》有所补偿,证明他不是一个唯利是图,无情无义的人。”
吴惟忠说:“听江芷兰那边传出的消息说,张铎有答应,却还不知道是什么小说。”
周明德叹了口气,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叹气,说道:“有机会打听下!”
吴惟忠见周明德叹气,也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说:“嗯,我找机会问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