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犬变女王》第4章


,而你就带着全部家当走来走去。你把青春献给了公司,早出晚归以岗为家。几年下来,终于成为部门主管之类的中层干部了,这时,谁又来为你的单身负责呢?
商人们正惊喜地发现,“她经济”正带给他们无限广阔的市场“钱”景。比起男人,女人们更舍得花钱、愿意花钱,还常常拉着更多的同伴来花钱,当然值得频送秋波。单身派对、单身公寓、单身杂志……打单身人士主意的商家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专做单身人士生意的商家对于单身风潮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整个社会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而给予那些一直单身的人以最大的宽容,并且把单身塑造成一种时髦的游戏。钱是光明正大、自己一手一脚赚得的,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谁能指手画脚呢。心情大好,要shopping;心情奇差,要shopping;新货上市难敌诱惑,尾市折扣正好血拼;下班早,不如到处逛逛;加班晚,索性就晚些回去。单身女人在享受着财富自由的时候,也掉入了“她经济”的陷阱。
单身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它既不需要一些人居高临下自作多情的同情,也不需要媒体商家们哗众取宠的打造和美化。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它既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有特有的忧伤和烦恼,就像所有的生活方式一样。
败犬们在感情不顺的时候,选择过一段简单快乐的单身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去充分享受这段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吧,不要去在乎那些这样的那样的流言蜚语。但是单身有时候也像一剂毒药,一旦适应,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就会上瘾,变得懒惰起来,这样就比较危险了。关于单身,理性的态度应该是:一边幸福地享受,一边思考着退场。
正如社会学家所言:“单身是一种高风险的自由。”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幸福的单身生活往往是昂贵的。它需要你长期在人前人后保持最佳状态,不仅需要充沛的精力,也少不了大把的开销。吃、住、行三个方面,两个人的开销其实和一个人相差无几。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单身,你付出的生活代价就比非单身人士贵出了一倍。结束这种“昂贵”的生活,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当然就是尽快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啦。如果暂时不能找到另一半,那就多交点儿阳光型的单身朋友。不管是同性的还是异性的,越多越好,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这一吞钞黑洞。看过《老友记》吗?6位知己合租一幢别墅,不仅享受了舒适生活,又节约了支出,还赚来一堆友情,算不算是扭亏为赢了呢?
大文豪海明威说:“单身一生下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你尽可以避免不单身,但是你不能避免你曾经单身的过程。”单身的女人们,要鼓励自己:单身是对爱情和未来的审慎,我单身,但我不灰心,笑颜依旧,阳光如常。单身不是我最后的选择,在合适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我也要告别单身。
婚姻是个大窟窿
让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持续不断地生活在一起……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是一种极其不自然的状况。
—罗伯特·布里伏尔特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应当是人们对婚姻的最高理想。近些年来,婚外情、性伙伴、试婚、一夜情、协议婚姻、同性恋渐渐从隐蔽之处走向阳光地带,摊开在所有人的面前。单身,不谈婚姻;夫妻,不谈爱情;情人,不谈未来;一夜情,不谈明天;网恋,不谈见面……这一切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婚恋观,与此同时,日渐走高的离婚率也在瓦解人们对婚姻神圣的想象。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间净下降约350万人。而伴随初婚人数的减少,中国的“离婚对数”却在迅速增加,1985年的“离婚对数”只有45。8万对,到1990年增加到了80万对,1995年超过了百万对,2005年则达到了178。5万对。
急剧下降的初婚人数与火箭般上窜的离婚对数,证明了婚姻的不稳定性,而徘徊在婚姻之外的剩女们,对婚姻更加犹豫甚至望而生畏起来。
正如渡边淳一所言:“恋爱和结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恋爱的时候,两个人穿戴整齐从不同的家里出来,高高兴兴约会,然后各自回家,只给对方看到漂亮的一面。但结婚之后,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家,从早到晚相对,要袒露出更加完全的、真实的自己,要进入现实的生活。”
女人的婚姻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数女人在对待婚姻时都是完美主义者,一百个女人会有一百幅构图,但每幅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给人美感。在女人的梦想里,婚姻总是那般甜蜜、温馨、令人陶然沉醉。于是,因为害怕毁掉自己的美梦,所以有些女人恐婚,乃至不婚。
一方面受着失败婚姻们的各种负面影响,战战兢兢;另一方面积极待嫁,有价无市。败犬能成就今天的辉煌,与自身能成功的先天条件是分不开的,但也正是这些能成功的自身条件或多或少制约着她们的婚姻大事。
在婚姻的面前,女人永远潇洒不起来,嫁给一个自己爱的男人,很累。得时时牵挂着他,时常为他着想,像对孩子一样宠着他,怕他劳累怕他受了伤害,怕他离家后再也不回来。
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同样是累。对自己的每一点付出都觉得是多余的,每一点牺牲总感觉是无辜的,日子也开始变得漫长起来。
男人爱女人时,女人会感到自己征服男人的魅力与力量,身体力行地指导男人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男人不爱女人时,女人会尽量按照男人的意志要求自己,以期在男人的心目中抢占一席之地。当女人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徒劳时,婚姻便真正地死亡了。
嫁个有能力的老公,他会希望你婚后安份的在家里当专职太太,专心在家相夫教子。你辛辛苦苦打拼的事业就这样付之东流,你会甘心吗?即便牺牲掉事业,回家做个全职太太,最终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男人的思想。封闭的生活空间,安于现状的心态,让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当有一天发现男人身边出现一位比自己年轻漂亮而又聪明能干的女人时,才知道身边男人的心早已经不在自己的身上了。这个时候的女人年老色衰,面对无爱的婚姻,面对年幼的孩子、富足的生活,她此时已没有第二种选择了。
嫁个没能力的老公,每天同样辛苦地为未来打拼,但是回到家里,男人安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女人却要在厨房里满头大汗地忙碌着。这样的男人每天按时回家,也从来没有艳遇,他最大的满足就是上班看看报纸,下班抱抱孩子。日子久了,女人都不知道自己拼死拼活是为了什么。同时,优秀的女人还得时时照顾男人那敏感的自尊,这样的不对称生活谁知道能坚持多久。
当然,每个人的婚姻生活都不一样,不能一言以蔽之,但可以肯定的是,婚姻可以令女人走向完美,也可以毁灭她。一方面,女人通过婚姻了解男人进而了解世界,在婚姻中懂得爱,知道如何爱人也知道如何使自己变得可爱,从而完善自己、完美自身;另一方面,婚姻也可以使女人的世界变得狭小,渐渐地只容得下那个家。时间一久,女人的目光可能变得短浅起来,只看得到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生活也变得愈发琐碎起来,心中除了柴米油盐,就是季节的冬暖夏凉。
婚姻也同时毁掉了部分女人的事业,一些有志向有抱负的女人在婚姻之中越来越像个纯粹的女人。对“婚姻”将给自己带来什么充满“未知”、“一知半解”和“误解”,败犬们能不在围城边缘徘徊吗?
大龄不婚的缘故,可归纳为几条:一是不愿意嫁条件不如自己的;二是不愿意过早成婚而流于平庸、流于世俗;三是不愿意像有些已入“围城”的人那样,再重蹈同床异梦、没有感情交流的婚姻覆辙;四是不愿为了婚姻牺牲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女人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那就好像男人到了一定社会地位买表也只好买瑞士名表。“容貌、才能、经济基础,我都有90分,你说我能找个60、70分的男人吗?”
不是所有的钻石都能卖出去。当我们在珠宝店看到一排排晶莹璀璨的钻石时,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感叹为什么这么多美丽的东西不能全部卖出去,依旧在吸引人的眼光,却吸引不来人的钞票。女人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个好归宿,嫁个好男人,一些优秀的女人,命中注定在情路上百转千回。
好女人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好归宿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