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一锅炖》第176章


战线已经推到普托拉纳山附近。南部的贝尔加夫至阿尔泰山脉的广大地区则早就被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中国骑兵给占领,而且临近的中亚地区优势哥萨克叛兵的大本营。波将金不由得闭上眼睛,只觉得帝国的形势已经非常地严峻了。波将金第一次感觉到无力,但是他又不愿让远方的女皇伤心。为了让波将金放心打仗,叶卡捷琳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让他升到了将军的位置上,而出人意料的是与叶卡捷琳娜一直不对盘的贵族们这一次统统保持了沉默。
“将军,”一个上尉走了进来,“您应该吃饭了。”
“还不急。”波将金挥挥手,“情报处那边有新的情报了吗?中国人现在在什么地方出现?远东局势如何了?哥萨克叛军呢?”
上尉看着波将金将军熬红的眼睛,内心深处不由地叹了口气,“情报处刚刚收到了几份情报,哥萨克叛军已经有小股的骑兵出现在莫斯科附近,但是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来说,莫斯科的守卫非常严密,这些骚扰的骑兵并没有对我们造成麻烦。唐努乌梁海地区的骑兵已经南撤,他们的目标是清理中亚帕米尔高原附近的战场,那里刚刚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漠西蒙古与哥萨克骑兵大本营发生了冲突,漠西蒙古人输得很惨,被迫向清国发出了求救。但是据说清国的伊犁将军在漠西蒙古几乎快灭族的时候才出现,然后趁机占领了这个地区。”
“他们真是算得准确啊!根据我们所有的情报结合来看,中国人为了这场战争至少准备了五年!而最让我觉得恐惧的是,他们居然在准备对我们一战的时候,还同时与英国人在南洋至印度洋地区海战。这是俄罗斯帝国都不敢去想的事情,而他们做到了。”波将金叹息了一句,“可笑帝国的那些老将军们还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富庶但却没有作战能力的古老帝国,还宣称只要三个骑兵师就可以征服的国家。现在看看吧!耗费了帝国将近一半的兵力,我们也只能在这里阻拦他们罢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没有能力战胜我们,只能说帝国的天气拯救了我们!”
“将军,另外还有一份情报,清国的皇帝驾崩了。”
“死了?”波将金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上帝保佑,我终于听到了这一年多来最好的消息。”
“为什么?”
“上尉,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皇帝去世之后,整个国家都要为他哀悼,其中包括不能用兵。”为了打败中国,波将金倒是真的下了功夫去研究中国,“他们的士兵将不得不退回国内,而下一次作战的时候,我们会有更好的准备。因为他们将撤退三年?”
“是的。”波将金脸上的微笑是不容掩饰的,“三年,他们将为他们的皇帝三年不用兵。三年的时间足够帝国缓过劲来,我们可以先收拾了奥斯曼,然后我想北欧那几个海盗也会知道该怎么做了。三年一过,我想我们与中国的大决战将未必是我们输。”
“可是将军,如果真的要撤兵并且保持三年不出兵的话,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没有撤退。清国老皇帝驾崩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据说老皇帝的葬礼是非常奢华,许多驻华使节都去祭拜了。如果将军所说的礼仪是真实的话,那么此时前线的将军应该都收到了情报。他们没有撤退的话,那就表明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遵守这个礼仪。”
波将金脸上露出一丝疑惑的表情,然后吩咐道:“你让情报处的人查一查,看看这些远征军们是什么样的意见?”
其实波将金并没有猜错,按照中国的传统礼仪,皇帝去世后三年,是不能用兵的。但是永璇却没有将前线的远征军撤回来,甚至连一道旨意都没有下达,这让军机处的大臣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作为一直反对八阿哥的先锋,左都御史阿思哈说:“圣上,国丧期间兴兵那是大忌!还望圣上早日颁下旨意,让远征军一干人等回来。”
“那西伯利亚不要了?”永璇淡淡地说了句,语气中听不出喜怒来。
那阿思哈本就是个守旧之人,对他来说西伯利亚就是个遥远的地方,他只在乎的是京城这一亩三分地。而且他对于永璇开海禁就有一肚子怨言,“士农工商”,如今海禁一开商人就成了社会的主流,无数人放弃土地去经商,这在阿思哈看来简直是人心不古。最让阿思哈觉得愤怒的是,在招商系控制下的江南、两广、两湖以及南洋诸地,开始有了什么参政院,很多商人居然进入到参政院里对官员指手画脚。听说新皇还打算在西直门附近新建国会山庄,然后分成什么参议院和众议院,商人也可以加入其中对国事评点一二。而且据说日后官员行事必须有国会的同意,否则将不能执行。这在阿思哈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区区弹丸之地,要了有何用?”阿思哈冷冷地说道。
“弹丸之地?”永璇冷哼了一说,“老大人,你可知道如今国家经济发展,各类矿石需求颇为庞大,虽然我堂堂中华也盛产这些东西,但是为何我们不用别人的,非将自己的地盘挖得乱七八糟?”
其实永璇还是很感谢乾隆在最后几年对他的支持,虽然乾隆对永璇的改革一直控制得恨死,但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听之任之。故而在永璇的推动下,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本国业已完成,并且向欧洲和美洲扩散。永璇相信在他的有生之年,应该可以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毕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是电,现在蒸汽机正大行其道,永璇要折腾出个发电机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罢了,但是永璇不想过快地对整个人类科技拔苗助长,故而还是在折腾蒸汽机。只是饱受后世环境污染之苦的永璇对环境保护还是有所控制。首先是对黄河流域开始植树造林,将山西、陕西富裕的农民或北迁到远东,或南移到南洋,虽然说黄河清可能是很难实现了,但是后世的沙尘暴什么的,还是要防范于未然。最重要的是,永璇非常无耻地将一些重工业都放在了印度、印尼等地,这些地方日后是会考虑让他们独立的,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永璇加快了南洋的重工业开发进程。
阿思哈没有听出永璇的不满,或者他听出来了,但是却不愿意妥协。“奴才管着都察院,自然要管着天下的风气。即便是皇上,奴才也是要管一管的。”
“哼,好大的口气!”永璇其实对都察院早就不满了,虽然说都察院有监管官员的作用,但是都察院一个所谓的“风闻奏事”就是祸害无穷。
首先都察院没有实际证据就可以弹劾官员,这无形中就让一些被诬蔑的官员为了避嫌不得不称病不朝,这势必影响国家的办事效率。其次永璇在乾隆的支持下,其实已经开始完善起法院、检察院、警察局的现代公检法系统,同时永璇还保留了审计局这个拥有经济调查大权的准公检法机关,而且永璇还在考虑要不要组建情报局、安全局、廉政公署等机关。可以说,都察院已经完全失去了他的历史作用,永璇正在找机会将都察院关门了事。
今天见阿思哈这般说话,永璇便冷笑道:“我看都察院也该管一管了。自乾隆三十年起,检察院开始负责诉讼以来,都察院究竟做了什么?贪官污吏没有抓到一个,倒是将一批清官逼得要么称病,要么读书,真是好大的威风啊!我看这都察院不如就关门了事,阿思哈,你那个左都御史的职位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听闻此话,领班的于敏中立刻急出了一头汗。于敏中早就知道阿思哈与永璇不对盘,但是于敏中没有料到阿思哈居然会借乾隆的丧事来干涉永璇的远东计划。对于永璇来说,远东计划和南洋计划是两个不能触碰的逆鳞。其实应该来说,远东计划和南洋计划就是一体,那就是中华帝国的扩张计划。于敏中不止一次听到永璇游说乾隆,要用我们的大炮和火枪,为我们的子民创造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而乾隆也在事实上承认了永璇的计划,甚至因为这些计划,无论是皇室还是权贵们,都收益丰厚。这些既得利益者如何会放弃支持永璇,而却支持因循守旧的阿思哈?更重要的是,永璇手上还握着虎视眈眈的招商系人马和潜邸幕僚,他们无时不刻地想取而代之。阿思哈这一说胡话,等于是给了永璇大肆改革的借口。
于敏中一想到这,忙跪道:“臣以为,因循守旧并非国家幸事。可是皇上这般疾风骤雨下去,只怕让臣等也无法禁受住。和风细雨亦能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损害,还望皇上三思。”
永璇当然不会借这个地方大肆改革,毕竟招商系人马资历还不够,虽然在地方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