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台风波录》第351章


“官道当然不行,但当地百姓一定还有捷径,有不为人知的路可以走。”
“朕可以相信你吗?”李宣问。
陆观直视李宣的双眸,沉声道:“您可以相信您的子民。”
见李宣陷入沉思,秦禹宁也显得有些动摇,陆观继续说下去:“秦大人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也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庶民,他们惧怕阿莫丹绒人,和惧怕黑狄是一样的。阿莫丹绒原也是狄人的一支,黑狄扫荡了大半年,百姓苦不堪言,现在阿莫丹绒来了。没有人愿意给这些外族做牲口。”
“他们敢吗?”秦禹宁怀疑道。
“如果家人被屠戮,妻女遭淫辱,粮食被抢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活得还不如一条狗。但凡稍有血性的人,都会奋起反抗。秦大人,万民皆是人。只要是人,胸中必有一颗鲜红的心,支撑君主的正是士农工商,这些庶民。我们不能只在征税的时候想到他们,军队为天子而战,更是为民而战,民贵君轻,没有平民就没有家国,没有家国就没有天子。”
秦禹宁听得胆战心惊,几次想出声打断陆观。
这话私下说也便罢了,陆观竟然当着皇帝的面说这些个要脑袋的话,一时间秦禹宁满脸涨得通红。
李宣认真听着,想了想,开口道:“你有把握能退敌?”
“有。”
陆观话一出口,就听见秦禹宁口吻严肃地说:“陆大人刚回来,还不清楚北方军情,皇上……”
“这片土地上有千万余人,就算阿莫丹绒人人都上马能战,我也有把握退敌。”陆观短暂停顿后,道,“有把握收回京州,但京州以北,尤其是夯州以北几个镇子都被屠尽,无法采用联合平民的战术,等探明阿莫丹绒是否往溪花谷地迁入牧民,就能推知夯州是不是坎达英的底线,臣的判断,坎达英不会让出夯州。但要把他赶出京州,臣能做到。”
李宣换了个姿势,斜倚在椅中,拇指与食中二指不住搓动。
陆观知道这意味着李宣在思考他说的话有几分可行。
经过循州一战,陆观切实体会到“民”在一场战争中能起的作用,固然不能让他们去冲锋陷阵,一是没有训练过,对阵法一无所知,二是就算有力气的普通人,没有受过“杀人”的训练,单兵对阵时也会不知所措,不仅无法杀敌,甚至还无法自保。但譬如说带路、帮助隐蔽、传递消息,散布各方的平民就是一张连绵不断的天罗地网。
“衢州恐怕等不及你派出的探子回报。”良久,李宣终于开口。
“龙金山已带着主力军赶往衢州,很快就能扭转战局。臣还想跟陛下讨个人情。”
“你说。”
“刘雪松立下军令状,如今宴河已失,臣想请陛下暂缓追责。抗击黑狄时,刘雪松也在臣麾下效力过,是个可用之人。若他能够立功,请陛下准许他功过相抵。”原本宋虔之叫他让秦禹宁去说,现在看来,李宣心情不错,索性陆观就不多绕这一圈了。
李宣当即同意,实际上他正有此意。宴河一战,本就无人可用,刘雪松是自告奋勇,真要是这时派人去砍他的头,谁还愿意为朝廷守土?
“今日朝堂上,有人提议让朕选任新的太傅。”李宣看了一眼秦禹宁。
秦禹宁连忙推辞。
李宣却问陆观怎么看。
“秦大人是最好的人选,朝中无人比秦大人更有资格。臣在南边就听说,南州几家大族并不安分,秦大人升任太傅后,要迅速着手选任信得过的官员,开春之后,立刻加开恩科。”
李宣笑了起来:“你与左太傅倒是不谋而合,太傅过世前也是如此说。”
“如今六部或是效忠于苻明韶,或是荣宗皇帝留下的老臣,老臣不多,且都年事已高,朝廷需要灌注新血。既然新帝临朝,选任忠心于陛下的班子,也是理所应当。朝廷从京州搬到南州,损失的人才、钱帛、土地,都需要时间恢复。休养生息交给秦大人和杨尚书,北面战线,臣愿效犬马之力。”陆观走下座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沉缓地抬头注视着李宣,“但臣想请陛下一道恩旨。”
李宣沉默不言地看了会陆观。
显然,他在想陆观会问他要什么。
半晌,李宣眉一扬,露出了笑容:“你讲。”
“请陛下让安定侯主持这次恩科。”
李宣一愣。
如果明年春季就要加开恩科,要布告各州县,编纂题目,任命学官。匆匆数月之间,宋虔之会忙得脚不沾地。
自然,也不可能再去打仗了。
“请陛下恩准。”陆观磕了个头。
“朕可以准,就不知道安定侯准不准。”李宣话里带着戏谑。
秦禹宁听得老脸一红,当即就想告辞。心中暗骂,这个陆观,这种事情也要闹到皇帝跟前来,私下悄悄跟自己商量想个办法不让宋虔之上战场不行吗?
“如果陛下准了,就写一道圣旨给臣,臣带给安定侯。”
李宣一阵大笑,咳嗽两声:“好,马上给你写。不过朕听说安定侯腿受了伤?”
“谢陛下关心,只要有陛下这道圣旨,想必能养好。”
“嗯,奉旨养伤。”李宣沉吟片刻,这就写下一道圣旨。
陆观心满意足地收了,李宣便让秦禹宁先去兵部忙活,跟陆观两个人关上殿门不知道在里面说什么。
临出宫,陆观在走廊上停下来,皱着眉头,欲言又止,还是跟吕临说:“我觉得没变。”
吕临:“???”
入夜时分,禁军统领吕临的府上灯火通明,吕家老祖父命人治了一桌酒菜,关起门来。老祖父坐在屋檐下,酒摆在院子里,夜晚清朗,微风宜人。
陆观酒量不行,几口酒下肚,脸上泛起红,就只顾得埋头吃菜。
林舒很是高兴,席间兴致勃勃问陆观南部战场上的情况,陆观话不多,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说话。
虽然只过去了短短三个月,于众人心中,却似乎已经许久未见。宋虔之与陆观离京时,朝廷还在京州,从巍峨皇宫挪到南州的行宫,六部人员缩减大半。
林舒不无感慨地同陆观提及,为苻明韶发灵当日,徐国公死在乱刀之下,周太后设局将计就计引苻明懋所率的乱军杀入宫中,来了一招瓮中捉鳖。
“当时周先已护送天子出了城,那一夜,京城兵荒马乱,真是百余年来未曾遭逢过的大患。好在龙金山赶回及时,他带出京的那支部队,迂回回京,将反贼一网打尽。”林舒一拳捶在腿上,“我爹当时让家中女眷都收拾好了行囊,车马也都备好,家里上下百余口人,谁也不敢睡觉,打算挺过那一夜,无论如何都要先让女眷出城。谁知道会那么快,次日清晨,乱党就被龙金山的兵马彻底收拾干净,召集了数千人上街清扫,日头尚未晒正,街上的血迹就已打扫得毫无踪迹。”
“太后不愧是周家人,胆气智谋过人。”吕临的话戛然而止,他提起一坛酒,注满酒碗,双手捧起,扬声道,“敬太后。”
清脆的酒碗碰撞声。
这一碗酒是不得不喝,喝完之后,陆观耳朵脖子全都红透了,他敞开袍襟,露出健壮的胸肌,同时也露出腰腹间累累的伤痕。
林舒看得眼睛都直了,不大自在地收回视线。
“逐星什么时候能到?”姚亮云朝陆观问。
“还要几日,他坐马车。”陆观舌头已有些大了,埋头吃肉,目光有些发直,嘴巴动了几下就不动了。
“你这玉挺别致。”林舒歪着头看陆观脖子上挂的凤形玉佩。
陆观手指掂着,难得一笑,眼神也温柔如水:“别人送的。”
“逐星送的?”林舒戏谑道。
陆观摇头。
“不是?”林舒瞪起眼睛。
陆观不说话了,突然就站起身,做了个手势,离席去如厕。
前脚陆观走开,吕临蹙眉压低嗓音朝林舒说:“你瞎问什么?”
“我……”林舒张大了嘴,“不是,我问什么了?”
“他跟咱们不是一路人,你嬉皮笑脸那一套收一收,你把他惹毛了,等逐星回来不找你算账。”吕临警告道,“皇上对他信任有加,这位陆大人前途不可限量,你要乱说话,惹了事别怪哥哥没提醒你。”
林舒嘴一瘪,端起酒碗,只一个字:喝。
等陆观回来,林舒果然不乱说话了,席间气氛也不如之前热络。三人互相之间也不敬酒了,陆观吃得差不多了,放下筷子,举起注满的酒碗。
“我同逐星不在京中的时日,有劳诸位传递消息,为我们在朝堂上说几句话,陆某谢过了。”
吕临三人都是一愣,继而纷纷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