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皆浮云》第176章


时近隆冬腊月,林府从关外及跟罗刹国的互市上采买了许多皮毛,小毛细皮的、大毛细皮的,甚至连粗毛皮都有一些,种类不可谓不齐全了。
黛玉挑出一些给林如海制了新皮袍并大氅手筒什么的,余下的自己只做了两件氅衣便罢了。
这个年是黛玉在林府度过的最后一个年了,林如海命管家大肆操办。不过是腊月初,府里上下已经换上了新衣,各处挂起了各式彩灯,晚上点起来,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未到腊八时,贾府里种种丑事就被官员查实上报,皇帝震怒,下令抄家。
抄出的钱财不多,但是物品却极丰,俱是没有来得及拿出去换成钱的古董并一些精致的器皿,还有一些违禁的东西,都被一一呈报上去。
那些违禁的物件儿说起来也无甚稀奇,元春的位份曾高至贵妃,便是赏赐一些皇家的东西给娘家人也无可厚非,只是如今元春形同无物,贾家收着这些东西就有些授人以柄了。
抄家如同台风过境,女眷们都被集中在一个小院里,男丁都在外院被看了起来,从库房到上房,没有一处不被掀个底朝天的,所幸还有林如海的面子在,府里女眷没有被骚扰,算得是保留了清白的名声。
真的到了抄家这一步,王夫人反而淡定了,坐在挤挤攘攘的屋子里,只是半闭着眼数着手里的念珠。
第七十五回 过大礼
外面乱哄哄的,除了官兵的呼喝声,还有一些没来得及躲进屋子里的丫鬟婆子惊吓的哭声,以及一阵阵官兵跑过的脚步声。
屋子里除了奶奶太太们,就是一些贴身的使唤人,屋子里气氛压抑,大家都受了惊吓,但是却无人敢哭出一声半声的。
邢夫人惊慌失措,心烦意乱的将害怕得偎在身边的巧姐儿推开,斥道:“去寻你娘去!”看着王夫人那副数着念珠的淡定样子,心里更像是长了草一般,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尖声道:“二太太真是好涵养功夫!都这会子了还念什么佛啊,再念也是没用了!”
王夫人睁眼看了看,不理会她,又去数念珠去了,气得邢夫人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偏又拿她没法子。
待官兵们离开,众人出去一看,都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地上的雪还未融化,被踩的脚印凌乱又肮脏,地上还散落一些绸缎衣服并一些不怎么值钱的摆设器皿,像是拿了之后又随手丢弃的,甚至还有碗盘筷子之类——难道他们也去厨房抄家了?
即便是之前镇定自若的王夫人,此刻也见了此等惨状也忍不住身子一晃。待回了正院一看,更是狼藉一片,已经有丫鬟婆子在各处收拾了。
王夫人快步进了西稍间,将架子床下面的一个隔板一掀——原来那雕花的木板是活动的,里面放着一个匣子,并一些成色上好的金器。
王夫人将小匣子拿出来打开看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些银钱虽然不多,但是不大手大脚的话,也足够花用了。再加上之前送去王子腾府上的值钱物件儿。虽然抄了家,总算是没有落得个精穷。
最重要的是那会子甄家送来的东西又没有凭证,现下东西转移了,也没有搜出证据来,贾政便不必受牢狱之灾,王夫人心里也稍感安慰。
纵然是抄了家。年还是要过的。且皇帝手下留情,并没有连同大宅一起收回去,只将以前赐下的庄子收了回去。
贾家族人中有些之前没有离开的,此刻没有了领钱粮的地方,也不得不各自去了。有愿意回乡务农的便可以去祖茔附近置办的庄子上做活。有不愿吃苦受累的便自去寻个生计。
不破不立,虽然被抄了家,但是也少了许多必要的支出。单只族人钱粮这一项就省去不少了,还有一些人情往来等等。
算起来,若是从此以后太平无事,宝玉贾兰几个考取了功名,贾家再兴盛起来不过是十几年间的事罢了。
转眼间就过了年,林苏两家六礼已过其三,还余下纳征、请期并亲迎。正月里两家都琐事繁多,过大礼便定在了二月初。
这日天还未亮。林府上下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各处仔细打扫、泼上净水,大厅并正房等处早就换上了喜庆的装饰摆设,这回还得仔细检查一遍。以免出了什么纰漏。
林管家、宋春生几个人都忙里忙外的,直到太阳高高挂起还未得休息片刻。林家已是许多年没有办过喜事了,上上下下的仆佣都是喜气洋洋的。
过大礼无须黛玉出面。但是一大早的也是不得安生。郝嬷嬷前一日就把黛玉前些日子做的男子衣衫并鞋子收拾妥当,以备回礼之用,这日早上还是不放心,起来又看了一回,看着那素净的衣衫鞋子,忍不住跟珊瑚叹气道:“早知道那会子就让你替姑娘做了,这般素净的回礼,不知道旁人说不说闲话。”
黛玉被吵醒也睡不下去了,在床上躺着懒懒道:“爱说就让他们说去罢了,又不会少块肉。”
水晶听见黛玉醒了,便跟珊瑚一齐上前挂起床帐,服侍黛玉起身。
黛玉一边伸了胳膊穿衣裳,一边打哈欠,困倦的很。
郝嬷嬷看了直摇头,要是做了人家媳妇还这么懒,那可怎么是好,便去狗屋放茯苓出来给黛玉提提神。
黛玉刚刚装扮妥当,涵碧楼已经有几个有头脸的管事娘子来给黛玉贺喜了。
这边方送走了管事娘子,就听小丫头跑来说,定国公府打发人来送信,等吉时到了就过大礼,家里中门已经大开。
郝嬷嬷笑得喜气盈腮,赏了那小丫头一百钱,命她再去探。
小丫头收了钱,脆生生的应了声是便蹬蹬跑远了。
一时宋嬷嬷来涵碧楼跟黛玉贺喜,又取了黛玉做的衣衫鞋子,拿去一并放在回礼中。
已经做了管事娘子的留蓝又跑来传话说老爷已经去了外院招呼客人,请姑娘不必去正院用饭了。
忙忙乱乱的,想来林如海也没有正经用饭,黛玉便命厨房做些小点送去外院。
跑腿的几个小丫头来回打听消息,流水价的往涵碧楼送。又是哪位大人来贺喜,又是聘礼已经出了定国公府大门,又是定国公摆了全副仪仗正往林府来……
黛玉对这些古代的规矩本就不大耐烦,再加上豪门规矩更是繁杂,听得长公主没有来便松了一口气。虽然大家熟不拘礼,但是林府毕竟没有正经女主人,总不成让黛玉这个未来儿媳妇接待长公主这个未来婆婆罢?
相比较于内院的安静,外院此刻已经喧嚣起来。第一台聘礼进了大门,后面源源不断的聘礼一眼看不到尽头。这一带本来很是清净的,这会子聚集了许多平民来围观,一个个像是过年一般兴奋。
一抬抬的聘礼在吹吹打打下进了林府——睿国公府的大门,林如海早迎了出来,跟亲家定国公互相拱手道贺,便迎到厅上去了。
大厅早就把隔断都去了,整个房屋敞亮极了,宾客们济济一堂,真是林府里少见的热闹景象。
大门上一个管事正高声唱着聘礼单子,从聘礼必备的龙凤喜烛、鸡猪鱼、果子、茶叶等等,到发菜、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还有聘金、利是、对联。及至后面成匣子的首饰,有黄金的、镶宝的、镶珠的,俱都打开匣子让人看个清楚,大箱子里装着的绫罗绸缎更是数不胜数。
路边的人见了无不挢舌不下,啧啧称奇。
唱聘礼的人按规矩是不能中途换人的,他喊得嗓子冒烟,只好勉强喝茶润润嗓子,然后再接着念。
忙忙乱乱一天过去,等到将回礼送去定国公府,林如海已是累得骨头都散了架了。
回到松荫堂,黛玉已经命厨房煲好了汤,正放在桌上晾凉,见林如海回来忙上前迎了。
林如海接过黛玉亲手端来的汤饮下,舒服得叹了口气,笑道:“这一遭总算忙完了。”
黛玉抿嘴一笑,道:“我已经命厨房烧热水来给父亲解解乏,父亲是先用晚饭还是先沐浴?”
林如海摆手道:“命厨房传饭罢,你也累了一天了,用了饭也好去歇息。”
过了几日,宝琴又来造访,见了黛玉便笑:“现下京城里大街小巷都传言,你这个儿媳妇还没过门就得了未来公婆的赏识,以后前途无量啊。”
黛玉不理会她的打趣,只埋怨她:“那一日你怎的不来,害得我一个人呆在内院,好没趣!”
宝琴忙道:“我哪知道你会没有客人的,我还以为会有许多官太太带了小姐们来跟你贺喜的!”
那些官太太们纵然想要跟黛玉拉关系,但是不得其门而入也是无可奈何,所以黛玉只好孤家寡人,幸好大媒人是何玉的父母,都是极慈祥热心的人,等到成婚之时也不会太过冷场。
说到何玉,在苏林两家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