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第15章


硎舅聊缭谒枷肜铩R簿褪遣涣僭冢抟馐兜囊馑肌!?br />
日常生活中保持临在,有助于你往内在扎根;否则你就会被拥有大量动能的心智,像湍急的河水一样,把你拖进激流里了。
你说“往内在扎根”是什么意思?
就是全然地进驻在身体里的意思。始终把你一部分的注意力,摆在你体内的能场上。换言之,就是从里面感觉你的身体。身体的觉知使你临在。它把你锚定在当下。(参见第六章)
“等待”的奥秘
就某一意义来说,等待可以比喻做临在状态。耶稣在他一些寓言里,常用等待做比喻。这不是我提过的否定当下的无聊,或坐立不安的等待。也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某一个点上,而把当下感知为阻止你得到所欲,把它当成障碍的那种等待。这是一种不同品质的等待,一种要求你全然警觉的等待。状况随时都会发生,如果你不是绝对地清醒、绝对地宁静,你就会错失掉它。这就是耶稣所说的等待。在这种状态下,你全副的注意力都在当下。没有做白日梦、思考、回忆和期盼的余地。里面没有张力、恐惧,只有警觉的临在。你与整个本体,与每一个细胞临在。在这种状态之下,那有一个过去和一个未来的“你”,你喜欢说人格也可以,几乎不存在了。可是,任何有价值的都不会减损。本质上你还是你自己。事实上,你比之前更是十足的你自己,或者说,只有当下的你才是你真正的自己。
“要像仆从等待主人回来一样,”耶稣说。仆人并不知道主人几时回来。所以他保持着清醒、警觉、镇定、宁静,以免错过了主人的到来。耶稣还在另一个比喻里,提到五个粗心大意(无意识)的女人。由于她们没有足够的油(意识),点亮她们的灯(保持临在),因此错过了她们的新郎(当下),而不能参加婚礼(开悟)。他用这五个女人,来对比另外五个有足够灯油(保有意识)的女智者。
即使写福音书的作者,都不懂这些寓言的意义。因此在他们下笔的那一刻,便埋下了第一个误解和扭曲。以讹传讹的结果,它的真义便荡然无存了。这些寓言指的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心理时间的终结。它们指出了我执心智的超越,和彻底地活在一个新意识状态里的可能性。
美发生在你临在的宁静里
你刚才描述的情形,在我独处或置身大自然的时候,偶而有过短暂的经验。
是的。禅师都用三摩地(samadhih)来描述无心和全然临在时的灵光乍现。三摩地虽然不是持续性的转化,不过它发生的时候你要感恩。因为它让你体会到开悟的滋味。你也许经验过许多次,却不知所以然,也体会不到它的重要性。想要觉知于大自然的美、壮观、和神性,临在是需要的。你可曾在明朗的夜晚,凝视无垠的天空,而惊惧于它绝对的宁静和浩瀚?你可曾听过,真正的聆听过森林里的山溪?或是夏日薄暮时分,一只鸟秋的啼叫?心智宁静的时候,你才能觉察到这一类的事物。你得暂时放下问题的包袱,过去和未来的包袱,和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只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需要全副的临在。
这些外相之美,只是其一而已:还有那个不可名、不可状、在深处、在内在、神圣的本质。凡美之所在,内在的本质之光便由内外烁。它只是在你临在的时候把自己显示给你而已。会不会这个无以名状的本质,和你的临在是合而为一的?没有了你的临在,它是不是还在呢?深入它。自己找答案。 
当你经验到临在的那一刻时,你可能不会体会到你正处在短暂的无心状态。这是因为此一状态,和念头的升起之间只有很短的间隙。你的三摩地可能只维持了几秒钟的时间,心智就进入了。不过,它确实存在;否则你不会体验到美。美的认知和创造,心智都无能为力。只有当你完全地临在的短短几秒钟,那一份美或神性就在那里了。因为间隙的短促,和你的缺乏戒备与警觉,你可能无法区别在没有思想之下对美的感知,和用思想把美落入言诠的差异:其中的间隙小得就像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一样。真实的情况是,当思想进入的那一刻,你所有的只不过是这个美的记忆罢了。
感知和思想之间的时间间隙越大,你身为一个人的纵深就越大,也就是说,你就越有意识。
许多人由于深困在心智的牢笼里,大自然的美便不曾真正地为他们存在过。他们也许会说出“好漂亮的花。”这样的话来,可是这只是机械化的心理标签罢了。因为他们不宁静、不临在,所以没有真正地看见花,没有感觉到花的本质和神性——就像他们不认识自己,没有感觉自己的本质和神性一样。
正因为我们活在如此一个以心智为主导的文化里,大多数的现代艺术、建筑、音乐、和文学,除了极少数的例外,都缺乏了美和内在的本质。理由是创造这一切的人无法——即便是短暂的一刻——摆脱他们的心智。所以他们一直没有触及内在那个真创造和真美的源头。放纵下的心智,创造了庞然巨兽,这不只限于艺廊里的那些。你只要看一下郊区的景观和工业废地就知道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文明,都不曾制造出这么大量的丑陋。
体认纯意识 
临在和本体(存在)一样吗?
当你对本体(存在)有意识的时候,真正的情况就是:本体(存在)也会对自己有意识。本体(存在)意识到自己的时候——就是临在。由于本体(存在)、意识、和生命是同义词。所以我们可以说,临在是意识意识到它自己,或者说,生命达成了它的自我意识。不过你不要执着在文字上,也不要费心思去了解它。在你能够临在之前,你不需要了解任何事。
我真的了解你的意思。可是你的话好像暗示了本体(存在)——终极的、超验的实相还不完整。它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神需要时间做人格的成长吗?
是的。不过只是从外显宇宙的有限视角来看。神在圣经里宣称:“我是阿尔发(Alpha),也是奥米加(Omega)。我是存在的至一。”在神所住的无时间的境域——也是你的家——那最初的和最终的,那个阿尔发和奥米加就是一。那曾经存在和将要存在的万向的本质,永恒地临在于一个合一和完美的隐含状态中——完全超越了人类心智所能想像或理解的范畴。在我们这个似乎是孤离形态的世界里,无时间的完美是匪夷所思的一个概念。然而即使是意识——来自永恒的源头之光——似乎也受制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不过这归因于我们有限的感知。就绝对的意义而言,却并非如此。还是让我继续谈谈意识在这个世界的进化吧。
凡存在的都有本体(存在),都有神性和不同程度的意识。即使一块石头,都有它初级的意识;否则它就不会存在,它的原子和分子早就离散了。万有都有生命——太阳、地球、星体、植物、动物、人类——全都是意识不同程度的示现,都是以形相彰显于外的意识。 
当意识以形状、以形态、以思想和物质形相显示的时候,便产生了世界。看一下,仅只地球上就有好几百万种生命形态。分别存在于海洋、陆地、和空中还有每一种生命形态所复制的生命,也有几百万之谱。目的何在?是不是有一个人或一个物在玩游戏,在玩一场形相的游戏?古印度的先知,常扪心自问这个问题。他们说世界是一个大游戏(lila)。是一场神玩的大游戏。显然在这一场游戏里,个别的生命形相并非吃重的角色。海里的生物,泰半活不过几分钟。而人类这个形态,也不过几十寒暑,就会化为尘土。当形体消失的时候,就好像梦幻泡影一样不曾存在。你说这是悲剧还是残酷?如果你为每一个形相创造出孤离的身份,如果你忘了每一个意识都是神性藉由每一个形相的展现,它就是悲剧和残酷。不过除非你以纯意识的形式,体会到你自己的神性之后,你才会真正地知道。
如果你的鱼缸里新生了一条鱼,你给它取名叫约翰,给它开了出生证明,又把它的家族史告诉它。两分钟之后,它就被另外一条鱼给吃掉了——这才是悲剧。不过,它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你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孤离的自我,投射在上面的缘故。你抓住了整个动态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微分子的舞蹈,却把它制造成一个孤离的实体。
意识以形态的样貌呈现,直到它达到一个在形态中完全失去自己的复杂度为止。以当前的人类而言,意识完全与它的样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