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天下》第22章


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哭,即便有再多的悔憾与不舍,也只能和血吞。
他告诫自己,忽地,笑了,那是真雅许久不见的笑容,却是那么哀伤,令她痛得无法言语。
那条系于两人之间的脆弱纽带,终于,开始裂了。
真雅亦于此同时,醒悟了,她是说错了话,不该如此伤他,但她也明白,自己说的是事实。
她,是他的王。
“你去吧!”她痛楚地下了决定,放他自由。“离开王都,离开这宫廷。”离开她。
她若果真是个明君,或许应当将他困在这宫里,不该纵容他远走地方,挣脱牢笼的野狼会做出什么事,谁也没有把握。
她没把握,他出去之后会不会反她?若是他带头作乱,她该如何是好?
可她,实在不忍再将他强留于身边了,在这宫里,他不快乐,失去了笑容,与她君臣之间的冲突亦日益加深,她不希望有一天两人走到反目决裂的地步。
到那一天,她将不得不对他有所处置,而她怕自己下不了手,更怕自己狠心下手——
别了,这个深爱着她的男人,只可惜,她不能回报他的爱。
泪珠于眼眶里悄然滚动,她强忍着不落下来。她是王,是一国之君,怎能在臣子面前落泪?
她选择微笑,解下发上一枝翠玉金簪,用随身的手绢包了,交付予他。
“这个给你。”这算是饯别的纪念吧!他懂得她的意思,接过发簪,收藏进怀里。
她别过头,不敢再多看他一眼,怕看了便会舍不得,又会不顾一切地留下他。
“去吧!”她挥挥衣袖。
他没答话,深刻地凝视她纤秀的侧影好半晌,方缓缓转身,走了几步,又回首,猿臂一展,紧紧地抱住她,他抱得那么紧,像要揉她入骨。
她怔住了,远远在一旁候着的数名宫女见状亦大惊失色。
从未有人胆敢对女王如此僭越,她们该唤侍卫来护驾吗?可是看兰台令的表情,不像是要危害陛下,而陛下亦没有抗拒他的拥抱。
无名搂着真雅,轻轻地抚摸她柔细的发,那么珍惜、那么小心翼翼,彷佛怕太过用力,便会弄碎了她。
他其实很想吻她,但,只能做到这样了,她是女王,不是他可以碰的人。
他闭了闭眸,在她耳畔,留下最温柔缠绵的情话——
“别了,我的……”女人。
(更多好盡在最愛小說 。。 。。)
一个月后,希林政局丕变。
原先于朝廷中权倾一方的兰台令自中央被调派地方,任一品巡察使,御赐尚方宝剑,享有先斩后奏之权力。
有人说,此乃代表女王巡察四方,为至高无上之荣耀。
也有人说,此为明升暗贬之举,女王将兰台令逐出中央,目的在削减其逐渐壮大的势力。
无论如何,少了无名这头精明冷厉的“狼王”,中央朝廷之情势大见缓和,官员谈笑风生,不再人人自危。
当然,这其中也有感到不满的人士,但他们不动声色地蝥伏,伺机而动。
如此经过一月,这日,天候冰凉,冷风瑟瑟,颇有入冬之寒意,暮色降了,四方宫门正准备关闭,忽地有使者快马加鞭奔来,要求面见圣上。
无名叛乱了!
这消息,由地方传回中央,如野火燎原,不到一个时辰,便传遍宫廷上下,权贵大臣一时都不敢相信。
奇怪的是,素来处事明快果断的女王此刻却毫无动静,既不召见群臣,也不与心腹密议,听说她接到奏书后,便一个人关进御书房里,屏退左右,不许任何人打扰。
没有人知道她怎么了,这使得朝廷更加人心惶惶,纷扰不安——
***
御书房内,清幽冷寂,铜炉里烧着薰香,淡淡地缭绕一室。
但真雅嗅到的不是清香,而是一股风雨欲来的悚栗之味。她握着地方官吏奉上的奏摺,里头还夹着一纸檄文,是那名官吏所抄录的,据说是由无名亲自执笔的”讨伐女王檄书”。
文章写得洋洋洒洒,细数他起兵声讨的缘由,并一一条列女王的罪状。
真雅细读他条列的罪状,主要有三大点:
其一、趁乱窃国,不忠不义。这是说当年她父亲靖平王便是以卑鄙的手段窃夺王位,如今由他这位申允太子的血脉来为亲生父亲讨回公道,实属名正言顺。
其二、独揽王权,蔑视贵族。自她登基后,为求集中王权,以各种方式明里暗里打击贵族势力,倒行逆施之举,令人发指!
其三、宠幸私臣,秽乱朝纲。暗示她私宠某臣,造成兵部势力于朝廷内独大,国家军权落入一氏一族手中。百姓安危堪虑。
“写得很好,写得真好。”真雅低语,眼眸酸涩,目光迷离。
好的不在于他的文笔,而在于他所指出的罪状,巧妙地避开她的政绩,由继承王统的正当与否切入,并且煽动贵族对她的不满,如此一来,即便他们不与他联合,也很有可能袖手旁观,坐视他起兵兴乱,给予她这个”自以为是”的女王重重一击。
光看这篇檄文,便知他对国内政局自有一番透澈的观察,容或理由有些牵强,但绝对懂得煽惑人心,看来确是有备而来。
只是,会有多少人响应他呢?
朝中亲近他的大臣,以及那些对她改革税制不满的大小贵族,他们都会与他站在同一边吗?
此次叛变,她或能清楚地辨明,谁野心勃勃,谁密谋叛逆,谁对她这个女王心存不服。
她能知道,谁对她是真心地付出忠诚,谁只是敷衍虚伪。
最重要的,她能看清他……
***
“你终究还是决定这么做吗?”她喃喃,心痛着,孕育已久的泪一滴滴坠落,湿透了奏书,墨黑的字迹晕开,模糊了。
她模糊地看着那模糊的白纸黑字,试着从那文字里看透他的心,他究竟想些什么,欲做些什么?
“你真的要……这样对我吗?”
叛变!多么强烈的字眼,多么令她惊惧的行动!
她颤栗着,泪水如潮流溢,自从坐上王座那天起,她便告诫自己,从此以后,她不会哭泣,她会坚强,坚强地守着这孤寂的王座。
身为王,便注定了孤独,而以红妆之身成王,更加凄清寂寞。
多少男人等着看她笑话,他们怀疑她纤细的肩膀是否能撑起这个国家,暗地里等着她由云端坠落。
而她战战兢兢,七年来,不敢有一日偷懒,勤奋诚恳,为家国百姓奋斗。
她做的还不够多吗?不够好吗?
“无名,无名……”她声声呼唤,心碎的、旁惶的,多想见他啊!见到他,问他一声,他的心意究竟如何?
他怨她吗?恨她吗?这檄文上的字字句句,是对她最严厉的指责吗?
“我不想你恨我……”她哽咽着,终于忍不住哭了,细微的啜泣声,每一声都是强忍,每一声都不敢有蚕屈。
她不委屈,只是有点遗憾,为何这条路,非得走得如此孤单?为何她身边,不能有心爱的人相陪?
为什么?
“有句话,我一直想跟你说,却总是不能……”她抽噎着,泪珠如流星纷然飞坠,心口痛得难以呼吸。“我爱你,我是爱你的,真的很爱你……”
这话,她还有机会亲口告诉他吗?
***
无名举兵叛变,起初各方并不看好,贵族们虽是对女王近年针对他们的削权政策有所不满,蠢蠢欲动,但有鉴于国家承平,百姓怕是不欲生乱,因此都暂且袖手旁观。
直到无名连战皆捷,攻下十数座城池,就连曹承熙亲自领兵,也拿他无法,贵族们及众多地方势力方才大喜,纷纷号召响应。
一时之间,风起云涌,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这日,开阳的医馆颇为热闹,人潮川流不息,乡民们看病之余,也放开嗓门闲聊,议论起国家未来。
采荷旁听乡里民众讨论,亦颇为忧心,寻了个机会,端茶给夫君,顺便悄悄问他。
“依你看,情势会如何演变?陛下能顺利平乱吗?”
开阳没立刻回答,接过茶盏,深思地啜饮,好一会儿,才悠悠扬嗓。“我早劝过真雅,不能留那人在身边。这七年来,徒然令他壮大势力,如今要剪除,怕是没那么容易。”
“你的意思是那个无名有可能推翻女王陛下吗?”采荷蹙眉,极是忧虑。
开阳摇摇头,握住爱妻柔荑。“别担心,我王妹不是省油的灯,不会轻易拱手让出江山的,只须给她时间,她必能筹谋出万全之策。”
“可连曹承熙都打不过无名,对方看来也是用兵的奇才啊!”采荷依然无法释陵。
开阳微微一笑。“他只是暂时取得了先机,再加上善于耍小聪明而已。若论用兵之道,有谁及得上我王妹?莫忘了她可是希林的女武神。”
“是啊,她是女武神,可如今她已是一国主君,难道还能够离开朝廷,御驾亲征吗?”
“这个嘛……”
“陛下意欲御驾亲征?!”
是夜,德芬公主一家人蒙圣上急召回宫,经过数日奔波,总算风尘仆仆地赶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