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第25章


买书是北大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买便宜书是所有北大人的心声。柿子林里就会有没完没了的降价书市,没完没了地掏走我们本来就单薄的钱包里寥寥可数的一点点钞票。可是,偏偏我们对于它是如此乐此不疲。
记忆中的柿子林的书市是简单而热闹的。那些书店随随便便地用几条包装绳拉在柿子树间,就拦成了一块自己的空间,然后把那些书就随便摆在地上。那时候逛书市是极有意思的,从一条绳子下穿过,随意地捡起一本书,爱不释手,再拿起一本,怎忍舍弃,于是挑来拣去,这些书都那么对我的胃口,而且都那么便宜,于是一便宜就便宜出半个月的饭票。这是那时候柿子林常见的场景:衣着朴素的年轻面孔上架着一副眼镜,他的手里是那么厚厚的一摞书,脸上洋溢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向上的精神。据说在尼采热的时候,柿子林有过一天卖出两千本的尼采文集的记录……那时候的柿子林一定满是疯子,那些可爱的疯子。
柿子林也常有卖书的学生,那些旧书被良性循环至下一个年级。还有那些自制的刊物和书籍,80年代轰动一时的未名湖丛书就是从柿子林中的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流传开来的。在那个热闹的时代,那些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学生刊物满载着青年人的青春激情和理想,它们是北大最激动人心的活力。我甚至可以想像出那些坐在三轮车上或者席地而坐的年轻学子们高声叫卖的情景,那肯定是装出的老练里带着羞涩的。
偶尔,柿子林还会有跳蚤市场。那些在生活中被淘汰的东西被废物利用。高年级的女生边擦着眼镜边把那些不再流行的裙子转让给满脸稚气的新生们。网球拍、剃须刀、牛仔裤、运动鞋、录音机,甚至洗面奶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广阔的市场……关于资本的流动性,北大人有相当的了解。
在某一年,这里甚至举办了LEECOOPER的专卖活动。那间不大的棚子外挤满了人群,那蜿婉蜒蜒的队伍甚至延伸到三角地的北大书屋。以摒弃商业著称的北大怀着极大的兴趣接受了这次纯商业的操作,因为一百元一件的世界名牌实在具有不可抵制的诱惑力。这个时代是无须拒绝商业化的,尽管有人认为那是柿子林和北大的最大的屈辱。可是,毕竟柿子是不能生长于真空之中的……
从前的柿子林还是一个###的场所,这个黄金地带吸引了很多年轻的演讲家们在这里动情地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那时候还有很多人愿意聆听,很多人愿意坐在地上看着那些热血青年慷慨激昂,然后会有掌声,嘘声和谩骂声,充满了躁动……而且有很多次著名的活动是源于此地,或者从这里出发的……
大讲堂没有拆的时候,傍晚的柿子林里是一片又一片的自行车,大家进去看演出或者电影了。有几次自习归来看到那一排排自行车在黄晕的灯光下零乱的样子,我竟有一种说不清的感受。等到电影散场的时候,拥挤而出的学子挤满了柿子林,他们激动的谈论和口哨声,还有自行车的铃声让这块地方充满了动感的生命力。那时候天空还没有污染成现在这个样子,月光还算皎洁,那一棵棵的树在夜晚竟是如此美丽。我慢慢地看着他们离去,看着柿子林由喧嚣转向寂寞,这整个过程让我的心一直浸泡在类似月光的柔和之中。
秋天的柿子林里熟透掉落的烂柿子,散发出成熟的香气和腐烂的怪味,这也是我一直怀念的味道,这两种奇妙地混合到一起的特别的味道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现在这些香气只能永久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了,在我偶尔打开记忆的时候,它的香气就又让我沉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燕园的记忆(7)
塞万提斯像
这位瘦瘦的欧洲人,身着中世纪的有着类似今天少女裙摆的服装,挎着一把不长的剑步履艰难地来到北大。他的神态依旧坚强,他的目光依旧望着远方,但是他的铜身已经布满灰尘,他的长剑已经折断,他的全身散发出一种与北大那么相投的气味,这种味道带有明显的不合时宜地发霉的感觉。
这是西班牙的马德里市送给北大的礼物:塞万提斯铜像。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个一生受了无数坎坷,历经磨难之后终成大器的人作为礼物。在勺园边的草坪上的偏僻角落里,这座铜像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满脸的惆怅和没有依靠,浑身充满孤独和失落……夏天来临的时候,草坪上坐满了青春的人,他们歌唱与大笑,可是他们的欢乐和音乐声似乎也没有感染他,他依旧是那么的冷酷,依旧是那么落寞,依旧保持那样的姿势,衣服上面落满岁月的灰尘。
透过这座寂寞的铜像,我总是能够看到那个骑着匹劣马,手舞长矛,满脸雄心壮志的堂吉诃德先生兴冲冲地奔向风车的样子,然后就是惨痛的失败。可是面对伤痛,他却根本没有任何畏缩的痕迹,在短暂的痛苦过后,他依旧是那么兴高采烈,依旧充满自信地向那些风车冲杀。这个失落的骑士,这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这个伟大的不合时宜的人,总是让我联想到这座著名的校园。一个世纪以来,这座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校园用她的勇气,用她的理想一次次地试图向那些破败的风车冲过去,一次次地遍体鳞伤,可是,她却从来没有畏惧过,也从来没有顾影自怜过,她只是在一次次地行动,一次次地冲杀,然后又一次次地受伤……她的理想在这个具有坚固传统的民族里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被那些庸俗的人嘲笑,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学会放弃。或许这一次次不停的行动,和在骨子里奔涌不息的理想主义的血液才是北大给予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这是易卜生的不朽名言。这句话在北大曾经是如此地风行。这座铜像在那里孤独地站立着,北大也在那里孤独地站立着,他们不需要别人的理解,也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他就是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观察、评判这个世界,然后勇敢用自己的努力去纠正这个世界的偏差。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往往都是悲剧,所以堂吉诃德可以不朽,所以北大精神可以不朽。当岁月洗去那些随波逐流的庸俗,这些人类最精纯的品质就会发出她本来的光辉来的。
有几次在夜晚路过这座铜像时,我的心里竟生出几许寒意。在远远的昏暗的路灯射过的一点点光拌着朦胧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了一股凄凉悲壮的味道。塞万提斯像不远处是三·一八惨案的纪念碑,这又是一次堂吉诃德式努力的明证,那些当年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就迎着那些刺刀和枪口尢畏地冲杀,有力却无用地呐喊。在夜晚,这里明显透出一股诡秘和阴森之感。这种感觉隐隐地撞击我的心,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畏……
可惜堂吉诃德式的精神似乎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遥远了,更多充满了稚气的大一新生不理解地看着这座铜像,甚至有很多人在这里读了几年书,却不知道这座铜像是谁,他们每天漠然地从这里经过。北大人也越来越忽视这种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恐惧不合时宜,他们急于让自己和这个社会接轨,而不是改变这个社会。“风车似乎实在过于强大了,所以我们还是放弃努力吧……”这是我听到的最令人心痛的话,有些记忆真的可以忘却吗?
于是,我常常觉得,那个欧洲人的铜像不应该放在那么偏僻的位置,他应该立于北大的中心位置,他是北大真正的同志和知音,我希望所有的北大人都能够理解这一点。我还希望那座铜像永远矗立着,但我不希望修复那柄断剑,因为断剑有时候更具有力量,那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标志和不可磨灭的伟大精神的痕迹。
那些灰色的楼群
txt小说上传分享
燕园的记忆(8)
很难有人一开始就喜欢北大的那些灰暗色调的宿舍楼群。北京的过度污染的天空已经灰暗了,尤其在那些没有阳光的冬日,那么灰的天空下更加灰色的楼群,那是一幅有些压抑的图像。在上课的时间里,冷清的空气和那些冷清的楼群让我的心也蒙上了灰蒙蒙的感觉。
可是,在大学里第一个寒假归来的时候,我竟发现自己对这些灰色的楼群产生了莫大的亲切感,那灰色竟成了我最喜爱的颜色。而且那些灰色也渐渐地摒弃了最初的压抑感,在那些充满了欢乐、梦想、争论、吵闹、躁动、激情的青春的感染下,它也逐渐欢笑起来。
我喜欢在阴暗的楼道里穿行,这里你可以倾听到这世界最具活力的声音。那些宿舍里嘈杂的响声让你的心也快乐起来,汉语、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