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田园生活》第112章


两人在被窝里躺定,唐荷窝在他的怀里,道:“你可记得自己有老婆孩子呢,不准瞎参和。”
“好。”他亲亲她,“睡吧。”
~~~~~~~~~~~~~~~~~~~~~~~~~~~~~~~~~~~~~~~~~~~~~~~~~
第二天一大早周家家长在饭桌上问了这件事情。
“吃过饭我们就走。”周东生呼噜噜地喝着粥,一边答道,“昨晚都商量好了去找邹家村的人理论理论。”
周南生也点头,“爷爷,我晚一点再去铺里吧。”
帮着村人出头,或者与邻村打架,这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事情虽然不让人愉快,但也不至于非常排斥。当然没有人喜欢无故参和暴力事件,老爷子也不例外,但是他也担心己不帮人人不帮己,若是事事摘清,以后自家在村里也难做人,因此他对孙子说道:“行,你们帮着去凑个人头,千万别动手。”顿了顿,又叮嘱道:“北生不要去。”
周北生也不想去。但是因为他身份特殊,许多人嚷着让他去镇场:“秀才哥去跟他们把道理讲清楚”。如果他有意避开,被村人知道人在家却不跟着去,到时老周家要被指点的。
徐氏却不以为然,“你跟你爹同路走,待会一起回镇上不就得了。”
唐荷低着头默默吃饭。一个人不能妄想改变别人。不管他们是愤怒也好,哀求也好,周南生的祖父父母仍然会固执如一的偏心,在紧要事情上尤其明显。
在这件事情上,周家家长会觉得,周家不出人头不厚道咧,虽然事情令人不喜,可是周东生兄弟去搭个人头,小心些,也不能出啥事。可是周北生不行,他的安全和前途不能冒险,纵使被村人指点冷情亦不能。
唐荷嘴角扯出一抹悲哀而讽刺的笑。
快了。她心想。老宅子那边重新刷过了,他们的东西也搬得七七八八了。老爷子及周老爹夫妇虽然直到现在没有提一句分家的事,却也未对他们的行为置一词,显然也默认了分家在即。
只要搬出去了,他们就会自由许多。她想把生活经营得更好。不能凭一时快意再次拍案,不然她的丈夫和孩子会陷入与血亲不和的尴尬和麻烦。
饭后唐荷仍然试图极力阻止周南生参和村人的谈判。群体性事件最容易升级为恶性暴力事件,她宁愿忧虑过头,也不愿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就去凑个人头,一小会我就回铺子里做事。”周南生无奈地保证。
然后接下来的大半天,她都在不安中度过。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通讯,往常周南生和她白日分离,她也不知道他的具体行事。只是今日毕竟情况特殊,没有他的音讯,让她坐立不安。
事情永远可以更坏。
白日时坏消息就陆陆续续传来。
整个村庄都在不安。周家也不例外。
傍晚时候,明确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庄:今晨周家村与邹家村的集会并不顺利,两村人对峙了一个上午,最终从过激言语发展成刀戈相向。
邹家村人死二,重伤数,轻伤者众。
周家村人伤者同十数之多。
只是人命为大。邹家村把死者抬到县衙前,伤者于衙厅前横陈。县太爷暴怒,制内出现人命案,是任期的污点,故他令衙役前往周家村,搜捕参与斗殴者。
县衙里的衙役涌进周家村,挨家挨户搜查,搜走一批农具意外的刀枪(矛)匕首,还绑走了村中的青壮年。
一些村人在事发后就当即逃亡外县,一些窜入山林。剩下的也不知是逃避不及,还是自诩无辜。
整个村庄只剩老幼妇孺。
而周家,等到夜幕重重,同样没有等到周东生和周南生回家。
烛火点起的时候,周老爹家来。徐氏猛扑到他跟前,颠颠倒倒地跟他把事情说了,“幸亏咱北生回城里去了,”她喃喃道,“幸亏躲开了一个……他爹,你赶紧,你马上回城里,让北生先别回来……他是秀才,让他跟县老爷说说,把咱儿子放回来……”
周老爹脸色惨白,打断她,急问道: “北生中午跟我说他要家来,现在没到家么?!”
作者有话要说:非常感谢:无头、暗香 投掷的地雷!!!
89
89、89 。。。 
本地民风彪悍;加之各个村庄世代比邻而居,一点引水、修渠或者砍伐林木的事情;就能引得村民互相唾面辱骂,激烈时就会动手互殴。由此经年累月;相邻的村庄与村庄之间,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世仇。因此官府对乡间寻常的伤人事件,通常采取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让乡间族老刁婷最多当事件升级成村庄间的斗殴时;为免出现严重死伤;才会出面主持和谈,强令两村暂时偃旗息鼓,粉饰出一段短暂的和平。
周家村与邹家村也是这样时常争斗的关系。两村人甚至对与对方打群架都已驾轻就熟。村民将锄头铁楸拿在手里;多是做假意威慑用;不敢下死力往人身上招呼,毕竟两村人相邻而居,平时进出低头不见抬头见,今日我打伤了你,明日你堵在暗处再打伤我,冤冤相报也不是个头。因此往常他们打架,就算有人受伤,也伤得有限。打过架后气平了,伤人的赔一点药钱,受伤的揭过此事不追究——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的,这回应该也不例外。两村人都是作此想。
周北生离家后,将今日做的文章拿给岳父看,被岳父问及为何此时进城,他便将周邹两村争斗的现状及历史说了,不想吕教谕却道:“事情既然不十分凶险,你倒可以去劝一劝,毕竟你久读圣人之言,道理识得许多,应当劝导乡民以和为贵,这既免了村人受干戈之苦,也为县太爷治下平安尽了绵薄之力,日后能得他一句夸赞,对你自然也有好处。”
吕教谕平日也是县太爷的座上客,女婿若是以己身拦下一场喧闹,日后他在县太爷跟前提一提,对周北生自然有好处。
因此周北生便应了是。
当然吕教谕说得大义凛然,也不想女婿以身涉险,因此就让他吃过午饭再回,这样两村对峙的人群应该已经有了疲态,这时他劝导几句就能事半功倍,若是去得晚了人群散去更好,这样周北生只消去找村长,恳切地劝说乡人和睦友邻的重要性,如此做了好也不必挺身涉险。
周北生听岳父的话听得目瞪口呆。一是岳父高洁名士的形象陡然沾上俗尘,让他不适,二是以为他这一番话并不切合乡间实际,心中顿时不敬地不以为然起来。他生于乡间,明白单凭一腔热情和几句苦口婆心的道理远远不能让粗莽的乡民轻易信服,否则周邹两村数代以后也不是没出过德高望重的人才,为何他们消弭不了两村的仇恨?皆因人心浮躁,生活艰难,乡民们但凡被人夺去一粒米粮,非得吼两声打几回合才肯消停。周北生自当了秀才,偶尔被人夸得飘然,但此时也并不以为自己在乡民前有多举足轻重。
周北生立定主意不管这件事,只是他也不当面忤逆岳父,只笑着说当尽力而为。
周北生为了拖时间,就拿了许多篇文章请教岳父。只是中午吃过饭,他岳母找他说话,也让他赶紧回家一趟。原来周北生的大舅哥功名上虽然略差他一筹,却是个热爱生命的人,前头已经成功造出一双女儿,今日竟又被告知,再度造人成功。岳母齐氏喜滋滋地让他去把吕氏接回来,“我要把悦彤带去庙里拜一拜——这个送子娘娘灵得很,悦彤她大嫂拜了三次,三次都中——你们都成亲小半年了,也没个响动,正该去求一求。且自初六那日悦彤随你回过一趟娘家,此后我就没见着她了,我心里想得紧。”
周北生心中害怕送子娘娘的灵验,万一给他也一连送来两个丫头片子呢?只是齐氏看他一向越看越嫌弃,他存心讨好她成了习惯,此时并不敢违背她的话,只好启程回周家村。
这一回,就出了事。
这一日周家村与邹家村两村人意见达不成一致——这几乎是必定的,唯有再二再三的争吵、打斗,及至后面两村的族老出面协商,事情才最终解决。因此日头慢慢往中天爬却还没有个结果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开始不耐烦:家里许多活计等着做呢。
周东生周南生兄弟在此过程中也一直没有参与喊话置气,他们站在人群后头自顾说着正月后分家的事——纵使周东生早年是此种场合的活跃分子,如今却是两个孩子的爹,生活重担压在肩上,他对声嘶力竭地去争斗已经丧失兴趣了,因此只叹气地跟弟弟提起:“你大嫂也一心想分家,可就算分了家,咱一样要给铺子里做活,一样从爹娘手里领工钱,却得自个应付柴米油盐的花销——怎么算,都不见得比如今好。”
周南生却比他想得明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