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血红》第82章


林彪没开杀戒,用不著。但这种说法,在黑土地上是史无前例的,在各级干部心理上产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在节骨眼上真有人出了不该出的问题,讲话从不带“!”的林彪,杀个“四条腿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林彪没这麽说,林彪不会说这种话。不管说没说,反正林彪这回算是狠上了。
“东总”从参谋处长到科长,能派下去的都下到各纵去了。那是不用像冷兵器时代那样,带柄“尚方宝剑”的。
各部队纷纷进行动员。
5师在师管区方向突破。14团从左翼突破,15团和师警卫营从右翼突破。13团和配属5师的10团为二梯队,随14团和15团跟进,打纵深。
分派任务时,师长吴国璋(抗美援朝牺牲时,为某军副军长)讲:你14团和15团要开不了口子,你13团和10团就给我上!谁有本事,谁是英雄好汉,谁就往裒打!
明明白白的激将法。
5师很多老人,都记得全师连以上干部会上,石瑛讲的一番话:这些日子,大家都憋著一股劲,还窝了不少火。有的说,咱打了义县,打锦州轮不上了,觉得吃了亏,有的说咱打下义县,有经验,还能让咱上。嘴上这麽说,心头也没底。现在大家知道了,打义县咱是主攻,打锦州咱还是主攻方向!咱5师是阵阵少不了的英雄好汉!
这是“林总”对咱5师的信任,是咱5师的光荣!这次打锦州用甚麽思想打?就是准备房倒屋塌,倾家荡产,把缸缸罐罐都甩进去,伙夫马夫都进城!死也要死在城里!死在城外是孬种,是笨蛋,不是咱5师的人!……
又一座血城
战争的飞轮催动历史的时针,“咔咔”地走向1948年10月14日。
西柏坡,毛泽东在屋地上踱步,周恩来和朱德在地图前凝视。
帽儿山前“东总”前线指挥所,披著大衣的林彪端立不动,刘亚楼手执话筒,看著手表。
笼罩在淡淡晨雾中的锦州城,幽远、神秘而又险恶。模模糊糊的土城轮廓後,不时闪亮团团火光,炮弹就像一群乌鸦向城外飞来。
没有鸟啾,没有鸡呜,没有炊烟,没有人影。漠漠的黄褐色的背景上,山峦,田野,收割的未收割的大地,在硝烟和颤栗中,愈发显得沉滞而又压抑。
秒针“咔咔”走向10点。
林彪点点头。
刘亚楼大声喊:开始!
900多门大炮齐放。炮弹出膛发出的强光,把太阳都摄服了,逼退了。深秋的大地上,烟尘冲天而起,迅即把炮群遮没了。锦州则成了铺天盖地的炮弹的弹巢,在巨大的连续的爆炸中,城塌堡飞,烟火迷漫。
往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集中这样强大的炮人,还是第一次,坦克跃出隐蔽地,各路大军沿交通壕开始突进。
30分钟後,除8纵外,全线突破。
15日18时,战斗结束。
省府大楼下
3纵在配水池和大疙瘩中间突破。
土城墙被轰开道20多米宽口子,部队拥进去不远,就被辽西省政府人楼的火力阻住了。
如今这里是空军第三航校。座北朝南的四层搂,正面洁白如洗,背面砖墙上弹痕垒垒,院墙内外高大的杨树,肥大的叶十在薰风中沙沙作响,一扇扇打开的窗户里,传出电扇嗡嗡的转动声。当年每扇窗口都是个火力点,轻重机怆喷泻火焰,钳制着逶迤数里的城墙。从11点打到黄昏无进展,楼後坡坎上烈士遗体越倒越多。後来,主力都是从东侧爬墙向市区攻进的,楼上火力就向东侧射击。
天黑时,瞿文清的8连接到命令:两小时内拿下大楼!
照明灯一颗接一颗挂上天去,把一切染成惨白。在熄灭的瞬间,熊熊大火,炮弹出膛和爆炸火光,立即从黑暗中钻出来,满城血红,曳光弹漫天飞舞,像无数团巨大的红绒线在空中搅织。
美联社报道:锦州之战,于弹密集得在空中相撞,瞿文清老人说:大楼下是围墙,围墙外有地堡,地堡前百馀米有道两人多宽、深的壕沟,壕沟外是铁丝网。就这麽一层层往里炸,往里打,地堡里机枪往外打,楼上火力像梳子,楼里敌人不断出来反击。
都是93军的云南兵,个不高,挺凶狠,能打。连里有4挺轻机枪,营里配属两挺重机枪,全力压制,掩护爆破组轮番攻击。
攻到楼前时,楼上手榴弹像屋檐滴水似的往下砸。几个爆破组上去,不是负伤,就是牺牲了。正著急,新战士杨玉文爬回来了拿著拉火管(规定爆破手完成任务回来,要上交拉火管)乐颠颠地说:指导员,炸药放上了,准备冲吧!等了10多分钟,炸药也没响。再一看,炸药没有了,去营里取,只取回一包和一个命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好歹就看这包炸药了。
几个人都要去。杨玉文更窝火,说甚麽也要再给他个机会。
我说:谁也别争了,这包是我的。
战斗结束清点人数,6个排长副排长剩个排副,20个班长副班长剩两个。打到这份上,再完不成任务,我这个指导员怎麽交代?连长年轻,打仗勇敢,但没经验。我在山东就干这个,一天书没念,摆弄炸药包可是大学生。
跟连长交代几句,就连滚带爬往前摸。死呀活的全没想,满脑子就是那栋大楼。从山东打到东北,从海南岛打到朝鲜,要害不要害,身上没少见血,可都没要命。这回更福气,子弹扑扑钻进身边士里,手榴弹在周围吐吐炸,硬没伤著。楼上敌人发现了,手榴弹冒著烟,羊拉屎似地往下掉。打完仗回去看看,楼下是个挺陡的坡,坡下是个坑,手榴弹都滚到坑里响了。当时是甚麽也不顾了,反正你不炸死我我就炸死你,有你没我。半道上捡包牺牲战士的炸药,到楼下又见到小杨没响的那包。三包捆在一起,检查两遍,导火索“时时”窜出蓝火苗,瞅一会儿才跑。也不知跑出多远,未等卧倒,爆炸的气浪就把我掀倒了。
这一仗,8连记集体两大功,得一面“军政双胜”锦旗。我立三大功,成为“战斗英雄”。
老人说:一个在战友流血牺牲中得到荣誉的人,是没有甚麽理由不谦虚、谨慎的。
当了美国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当年从欧洲凯旋时,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
天下竟有这等巧事:转战半生,如今瞿文清家那楝二层小楼,就座落在当年“省府大楼”左前方300米处。老人每天清晨起来,就会看到当年浴血厮杀的战场,想起那些活生生的前仆後继的战友……
老人说:往在这里,也好,也不好……
谁能体会出“也好,也不好”的全部含义呢?
请老人带我去看看那楝大楼。老人说行,得带上一封介绍信。
真的,若不带上一封介绍信,谁会想到这位其貌不扬,总戴顶草帽伺弄菜地的老人,是当年攻占这座城市的英雄呢?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造就那种英雄的那个时代过去了,而能始终保持人的本色的人,是真人真英雄。
十八勇士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副师长罗印成,当时是8师23团3连连长。
这是个1。80米的关东大汉,白发,秃顶。两年前患脑血栓,行动不便。头一天联系采访,老人满口答应,却告诫我:你可得来真格的呀!再玩假的,可没功夫跟你磨嘴皮子。
瞿文清攻打省政府,罗印成攻打市政府。
下午3时攻到市政府前一个大院里,也就200多米距离,伤亡近半,天黑也未攻动。又调上两个连,半夜後才拿下来。部队向前发展,3连留下打扫战场,後送伤员和俘虏。
送不下去。右侧方一楝大自楼下有个大地堡,里面有个把连敌人拚命打怆,罗印成说:把它拿下来。有人(老人是讲出了姓名的)说:那不是咱的事。罗印成火了:就眼瞅著伤员流血等死呀?跟我上!
天亮也没打下来。最後一次,罗印成带著通信员顾士魁,从侧後摸上去,几颗手榴弹塞进去,只听那里面吱哇乱叫看,举出块白布乱摇晃。半截塔似的罗印成站在地堡上大喊:把枪扔出来!
大白楼上飞来一颗于弹,从右肩打进,後背穿出。他跟跄了一下,使劲撑住,一手执枪,一手高举手榴弹,,没等最后一个敌人出来,就栽倒了,参加这次战斗的18个人,被师里命名为“18勇土”,各记一大功。
有人是在敌人像羊群样被赶出来时,才不知从哪儿站出来,成为勇士的。
生活中确实存在著这种会“打巧仗”的勇士、英雄。
一只小碟大小的伤疤,像片肥硕的杨树叶子,深深地嵌在肩胛骨下。薄嫩的皮肤,皱纹就像伸展的叶脉:头上,腰间,腿上还有几处,每处都是枚“勇土”勋章。右大腿内侧一个伤疤,可以伸进半只拳头。那是朝鲜战场“留念”,逢上阴雨天,全身就痒,就痛,就把老人那颗心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