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头军阀之公子从军》第37章


“那我们从哪边开始呢?”李管家问道。
“先从南边开始,下去之后,先弄清楚共产党把我的地都分给了谁,然后再根据稻子的收成情况确定他们应该交多少租。租额仍按老规矩,五成!”
“还有,高老爷,被共产党分去的那些东西该怎么办呢?这一个多月里虽说陆陆续续送回了一些,可大部分还是没归还。”李管家问道。
“现在还没时间顾这些,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收租,收完租后再来忙这件事。”
9月14日上午,高平之带着一伙手下,在刘永义的一个班和青龙乡民团的护卫下出发了,跟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其他地主和他们的手下,这些地主的目的和高平之是一样的。
刘永义和李静玉则在到处找人,找军官、找士兵,见面就劝人投资,两天下来,效果倒也不错,筹到了二万多元。
16日上午,刘永义带上一排,押着那些被俘的土匪向宁都出发了,临行时,他乐观地向李静玉保证,一定在那里把钱全部筹齐。
到了宁都,他首先去刘致中那里报到,并把五千元给了刘致中。
“七叔四千,参谋长一千。为了这五千,我可费了好多的口舌呢,三连的那伙人原本想独吞的,一个钱都不愿给上头。”刘永义邀功道。
“这些家伙,心越来越野了,连规矩都不讲。”刘致中骂道。
接着,刘永义开始向刘致中谈投资开水渠的事,但刘致中当头就给了他一瓢冷水。
“怎么,你在青龙乡还呆出瘾来了,想呆一辈子?蒋介石的围剿已经结束了,他们正在撤退,我们也要跟着走了。”
“我们也要撤退?”
“对呀,不撤退,留在这里干什么,挨揍呀?”
“他们没有把红军消灭掉吗?”
“消灭?他们连红军的影子都没见到,消灭啥?”
“连红军的影子都没见到,这怎么可能?朱毛可有三万人呢,在这纵横不过三百里的地方,想藏也没地方藏呀?”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三十万大军,在匪区里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来来回回地走了三四次,人累垮了不少,就是找不到朱毛在哪,闹出了天大的笑话。这么来回走了两个月,他们把原先准备的物资耗尽了、钱也花完了,于是就只好撤退了,蒋介石说了,过段时间把物资和钱筹够了再来围剿。”
“这简直匪夷所思,朱毛怕是离开了吧?”
“没有,他们就在匪区里,专打那些落了单的部队,前前后后打死打伤了我们一万多人呢。”
“撤退的命令下来了吗?”刘永义问道。
“现在还没有,不过那是早晚的事,你现在赶紧回去准备一下,命令一到就立刻开拔。”
“七叔,我有一个建议。”刘永义说道。“共军每次都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来对付我们的围剿,这种战术给我们的围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如果不想方法来破解他们的这种战术的话,再进剿恐怕也将徒劳无功。”
“说的是,可如何才能破解他们的这一战术呢?”
“我认为,应当把后勤供应的物资标准化,多准备那些容易储存、容易运输的物品,比如说榄角。”说看,刘永义拿出了苏进学写的那篇“用榄角做军用标准咸菜”的文章。
刘致中把文章拿去粗粗看了一遍,然后说道:“打仗时我们一向都是以盐当菜的,你现在改用榄角,后勤供应会因此变得更复杂的。”
“虽然后勤工作的难度增加了一些,但却让士兵的饭吃得更香了,这样可以提高士气,两相比较,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这样吧,把文章留在我这里,我找时间再仔细看看,你现在马上回去,做好撤退的准备。”
把带来的俘虏交给刘致中后,下午,刘永义带上刘致中补充给他的二十个兵又返回了青龙乡。
部队要撤退的消息震动了整个青龙乡,正在乡下查看稻子的高平之闻风后急忙返回青龙镇,要全家人赶紧做好离开的准备,其他的地主也跟着他急急忙忙地返回青龙镇做离开的准备。
李静玉、金有志和苏进学三人也不得不离开,他们的改革计划因此落空了,心情沮丧的金有志和苏进学去了馆子喝酒,李静玉则把一肚子气撒在刘永义的头上。
“一个个都是废物、饭桶!三十万大军,在巴掌大小的地方找三万红军,居然会找不到,这实在太可笑了、太可笑了,这是全天下最大的笑话!”
“李乡长,这废物、饭桶不应当包括我,我可没跟着他们去找红军。”刘永义辩解道。
“就应当包括你,你比他们也好不到哪去,在青龙镇呆了一个多月,你找到李清正了吗?”
“李清正才50来个人,又不穿军装,他比朱毛可难找多了。”
“难找?没本事就是没本事,找那么多借口干嘛!你要是真有本事,那就留在青龙镇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红军来了你就跟他打呀。”
“可他们有三万多人,我这一百来号人怎么可能打得过他们?”
“不管怎么说,总之是你没用!没用!因为你没用,害得我的计划破产,我这一个多月的心血全白费了。”
“我觉得你的计划并没有破产,只是推迟而已。国军的这次撤退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因为物资和钱花光了。现在南昌那里正在筹钱筹物资,很快就会再把钱和物资准备好的,到那时,第四次围剿又会开始,你又可以回到青龙乡,开始你的改革计划了。”
“然后呢?然后你们又在红区里走上二三个月,花光了钱粮就再撤退?”
李静玉不依不饶地骂了刘永义好长一段时间,最后晚饭也不吃,“蹬蹬蹬”地跑上楼回了自己的房间,房门一关,把自己反锁在里面。
第二天,刘致中打来了电话。
“永义,南昌行营的命令下来了!”
“下来了?要我们撤退?”
“不是撤退,是坚守、就地坚守。南昌说了,宁都是重要的产粮区,不能落入共军的手里。这回我们算是倒了大楣了,中央军全走了,只把我们撂在这,红军一来,我们可是首当其冲。”
“那我们连呢?是留下还是撤回宁都?”
“昨晚我们开了一整夜的会,我是想把你撤回来的,可师长说不能把部队全撤回来,得在外面留下一些部队掩护收粮,所以,你还必须留在青龙乡。永义,这回你可要小心了,你的前面就是红军,再没有别的部队为你挡着。”
放下电话,刘永义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留下来对自己是不利的,可对李静玉却是有利的,她的计划又可以继续做下去了。
走到楼上,他伸手敲着李静玉的房门。
“谁呀?”
“是我。”刘永义答道。
“你来干什么,撤退的命令下来了?”
“我是给你带来好消息的,我们不撤退了,还留在青龙乡,你的计划又可以继续搞下去了。”
“咣”的一声,房门打开,李静玉走了出来。
“你说的是真的,不撤退了?”她急切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团长刚打来的电话。南昌那边下命令了,说宁都是产粮区,很重要,不能落到共军手里,要我们就地坚守。”
“太好了,这就是说,我的计划又可以继续做下去了。”说到这,她打了个呵欠,“好困呀,现在我想睡觉了,你出去吧。”
“睡觉?”这时,刘永义才注意到李静玉的眼睛围着大大的黑眼圈,昨晚应当没睡好。
“你不吃饭了?”
“你一说我才想起来,我的晚饭都还没吃,这肚子正响着呢,赶快,叫他们给我弄一只鸡来。”
“你一个人吃?”
“当然是我一个人吃,没你的份,我现在能吃一头牛呢。”
“好吧,我吩咐他们赶紧给你做。”说着,刘永义转身就往楼下走,刚走了没几步,李静玉又把他喊住了。
“等一等。”
“又有什么事?”刘永义问道。
楼上,李静玉正对着镜子在左看右看。
“刚才怎么不提醒我?蓬头垢面的,这不是让我出丑吗?你叫师傅慢点做,等我梳洗完毕后再拿来。”
“你放心,做一只鸡起码得半个小时,这个时间足够你梳洗了。”
“半个小时?差不多吧,好,现在你下去,叫他们给我做。”
为了安定人心,刘永义写了十来份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