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头军阀之公子从军》第40章


惕的眼光注视着每一个行人。
“高小姐,你的青少年抗日委员会登记了没有?”刘永义问道。
“哼,会议一结束我就去找了曾县长,可他说,现在南京有令,不准抗日了,所以,这个宁都县青少年抗日委员会不准成立,这还不算,他还把我的抗战请愿书也没收了,上面可有好多人的签名呢?”高丽丽非常气愤地说道,她接着问刘永义:“刘大哥,我们真的打不过日本人吗?”
“我对日本不是很了解,没法回答你,李乡长,你去过外国,你说说看,”
“目前国内的普遍看法是我们打不过日本,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可以。”
“有些人认为可以,他们的方法是什么?”刘永义对此大感兴趣。
“这些人认为中国的国家大、人口多,可以支持长期的战争;而日本的国家小、人口少,支持不了长期的战争,因此,只要把中国的战争资源整合起来,与日本打一场长期的战争,就可以通过持久战将日本拖垮。”
“说得太好了,李乡长,能不能把这些人的名字告诉我,我找他们的书来看。”刘永义一下子激动起来,就像黑夜里迷失方向的舵手忽然在远方看见了灯塔。
“这些人的书可不能看。”
“为什么不能看?”
“这些人大多数是左派,要么是共产党,要么是反蒋人士,他们的书现在都是禁书。”
“无所谓,不管是谁,只要他提出了打败日本的好方法就行。”
“那好吧,回头我把他们的名单写给你,不过呀,看这些书的时候要小心,别中了共产党的毒。”
“你不也看过吗,为什么没中毒?”高丽丽不满地说道。
“我是长大之后才看的,那时候我的思想已经定型,共产党的宣传很难影响到我了;你的这位青少年小朋友就不同了,他是很容易被影响的。”李静玉调侃地回答道。
“现在蒋主席的这个以柔克刚方法,真的能够把东北要回来吗?”刘永义问道。
“不好说,这种方法清朝的时候用过,当时倒是成功了,那就是三国干涉还辽,这一次民国政府再用,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回到青龙乡后,按照军里的要求,刘永义召集了班排军官开会,向他们传达了南京的不准抗日的命令,会后,他派出士兵将前几天贴在街上的抗日标语全部铲除,同时发出布告禁止任何形式的反日活动。
918事变在青龙乡引发的浪潮就这样平息了。
第二十三章 送大洋 刘永义试图招安
918的浪潮平息之后,高平之等人继续在乡下为收租的事情忙着,无事可做的刘永义则看起了青龙乡的乡志,这是他在乡公所偶然发现的。
正看着,高丽丽又跑了进来。
“看什么呢?”她伸手就把刘永义手里的书拿了过去。“哦,是青龙乡的乡志,你看乡志干什么?”
“研究一下你们青龙乡呀,苏老师说你们青龙乡遍地黄金,我想看看这些黄金都在哪?”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那个挖慈禧陵的黄子瑜,于是问道:“高小姐,你们青龙乡附近有没有什么王公贵族的大坟墓?”
“王公贵族?这里是穷乡僻壤,那会有什么王公贵族?我们这里最大的一座坟是一个侯爷的,往下那些就不值一提了。”
“侯爷,那也行呀,那座坟在哪?”刘永义一下来了精神。
“离这不远,走一阵就到了。你问这个干什么,不会是想盗墓吧?告诉你,别做梦!那座坟几百年前就给人盗了,现在就剩一个空空的大洞,我小时候常去那里玩,和同伴们在那里捉迷藏。”
“说什么呢?我怎么会盗墓呢?我只是好奇,想知道这些王公贵族的坟墓究竟是怎么样的。”刘永义嘴上否认着,心里却又暗叫可惜。
“那好呀,现在就去,我带你去。”高丽丽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别急嘛,怎么说走就走?要是碰上赤卫队可怎么办?”说到赤卫队,他想到了李清正。
“经常听你们说李清正,可我一次也没碰上他,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是不是像牛大富那样浓眉大眼、一身横肉?”
“才不是呢,李清正是个读书人,斯斯文文的,共产党在的时候他是青龙乡的乡长。”
“读书人?青龙乡的乡长?有意思,你把他的情况给我说一说。”
“李清正是泥排村的人,在宁都中学读了七年书,毕业后他在县政府谋了一份差使,那个时候他参加了共产党,为共产党做地下工作。共产党占领宁都后,委任他担任了青龙乡的乡长。”高丽丽介绍道。
“读了七年书,他家不穷吧?”
“当然不穷了,穷的话还能上县里读书?他爸有一百多亩地,按共产党的标准,他家应当是地主、剥削阶级,和我们家一样。”
“是剥削阶级,那他怎么还当共产党?”刘永义觉得挺奇怪的。
“那我怎么知道。嘿,他做的事情才更出奇呢,当上青龙乡的乡长后,他跟着就把自己家的地给分了,只给他老爸留了二十亩地。”
“把自己家的地分了?这简直是圣人,太了不起了。”刘永义惊奇道。
“圣人?我爸说他是怪人、恶棍,他爸说他是逆子、强盗。”
“什么怪人逆子的,能这样做的人就是圣人,有机会我一定拜访他,和他交朋友。哦对了,他老爸现在在哪,不会是搬走了吧?”
“他老爸还在泥排村,离这不远,怎么,你想去抓他老爸?”
“我抓他老爸干吗?他老爸又没和我作对,我是想通过他老爸给李清正传个话,劝李清正投靠国军。”
“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比较好,李清正是不可能投靠你们的。”
“没谈你怎么就知道不行,他当共产党能挣多少钱?他要是当了国军,那收入可就多多了,一个月能有150块。”
“满嘴钱钱钱的,你太庸俗了、太让我失望了。李清正能把自己家的地分给穷人,这样的人会在乎钱吗?”
“不管怎么说,你先带我去,说不定现在他已经后悔了,正想投奔国军呢?”刘永义坚持道。
“有些人就是不听人劝,不撞个鼻青脸肿决不回头,好,我带你去。”说着,高丽丽站了起来。
刘永义把刘平叫来,要他去集市买上一只鸡、两瓶酒和五斤脐橙,自己则拿了三百大洋,随后,三人就往泥排村去了。
泥排村离青龙镇不远,一会功夫就到了。
在一个四间房子围成的小院落前,高丽丽停了下来,说道:“这里就是李伯伯的家,我进去看看他在不在。”说着,她一个人走了进去。
过了一会,高丽丽走了出来,对刘永义说道:“你们进来吧,李伯伯在家。”
刘永义和刘平走了进去,院子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站在那里。
“贵客临门呀,请坐,刘连长,鄙人就是李发成。”老人说道。
寒暄一阵后,刘永义把礼物送给了李发成,然后向他表明来意。
“此次拜访李先生,是想你给你儿子捎个话,劝他投靠国军。只要他愿意投靠国军,我愿意向我们团长推荐,把他的赤卫队改编为一个连,让他当连长。”
“我一直都劝他投靠国军,可他总是不听。国军来到之后,他就带着一伙人上了山,现在是音讯全无,想劝也劝不上了。”
“他是你儿子,总会来看你的,那时候你再把我的话告诉他。”
“那是一定,只要见着他,我一定把刘连长的话告诉他。”
“还有……”说到这里,刘永义看了看旁边的高丽丽,对她说道:“高小姐,你出去吧,到外边去玩。刘平,你陪高小姐出去玩吧。”
看着高丽丽和刘平出了院子,刘永义把嘴贴近李发成的耳朵悄悄地说道:“如果他不愿意投靠我们,我和他还可以互不侵犯——他不打我、我不打他,大家相安无事,我可以让给他一个村、或者两个村,让他和他的那伙弟兄也能过上好日子。”
“好的,好的,投靠国军他不一定同意,互不侵犯他可能同意,我一定好好地劝劝他。”李发成点头道。
“这三百大洋你替我送给你儿子,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和他交个朋友。”
“这三百大洋他肯定不收的,你还是拿回去吧。”李发成说道。
“你先把这三百大洋收下,如果你儿子不要,你就把这三百大洋留在自己家里吧,告诉你儿子,这钱是给他的,什么时候想要就到你这里来拿。”
谈完后,刘永义叫上高丽丽和刘平,三个人离开了李家。
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