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头军阀之公子从军》第49章


“这位就是我们的刘连长。”杨大个向商人介绍道。
“刘连长,久仰,久仰,鄙人姓孔,孔有礼。”商人向刘永义介绍着自己。
“他犯了什么事呀?”刘永义向杨大个问道。
“你让他自己说吧。”杨大个说道。
孔有礼掏出一包烟,递到了刘永义的面前,“刘连长,请抽烟。”
“不准抽烟!”坐在一旁的高丽丽大喊道。
“好好好,刘太太,那就不抽。”孔有礼急忙把烟揣入口袋。
“什么刘太太,我不是他太太。”高丽丽抗议道,不过说实话,她内心还是有点喜欢这个称呼的。
“别紧张,坐下慢慢说,刘平,给孔先生倒杯水。”刘永义吩咐道。
孔有礼坐了下来,抬起袖子,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然后吞吞吐吐地说道:“兄弟财迷心窍,向红区贩运食盐。”
“贩运食盐?你是怎么贩运的,总不会用麻袋装着就运过来吧?”
“兄弟是先把盐溶在水里,再用稻草吸收盐水,稻草晒干后,再装到车上运到红区。”
“好奇妙的主意呀!”高丽丽惊叹道,“我真是服了你们商人了,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得出。”
“孔先生,我们这里虽说查禁食盐,可基本上都是罚款之后就放行的,而且罚的钱也不多,只罚总价值的一成,你这样做,盐——水——稻草——水——盐,
过程挺麻烦的,花费也不小,值得吗?”刘永义仍感到有些不解。
“完全值得。”孔有礼说道,“要知道,我过的并不只是你们这一道关卡,从上路到抵达,我一共要过四道关呢,每一关都罚我一成,我这趟生意可不得亏本呀。用上这稻草计之后,我只用一成的开销就把食盐运到了,在红区我加价三成出售,总起来还能赚二成。”
“对呀,用上这稻草计,你可就省去了四道关卡的罚款了,确实合算。”
“刘连长,请你老高抬贵手,看在……”
“别说了!”刘永义打断了孔有礼的话。“我知道你很难,这样吧,杨大个,你打算罚他多少钱?”
“20块。”杨大个说道。
“好吧,孔先生,你给杨班长20块钱,然后你就可以带上你的三辆大车走了。”
“谢谢刘连长。”孔有礼喜出望外,他掏出20块钱交给了杨大个。
“杨大个,你把这20块钱拿去和你的弟兄分。”
“谢谢刘连长。”
“还有,杨大个,孔先生的这个稻草计挺高明的,你是怎么看出破绽的?”刘永义问道。
这是杨大个最喜欢回答的问题了,他赶紧说道:“弟兄们原本什么都没看出来,正打算放行,我过来一看,发现孔先生衣着光鲜,是个有身份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贩运稻草的,这些烂稻草值几个钱呀?所以我就怀疑上了,再仔细一查,还真就查出问题了。”
“听到没有?你的计策还是有漏洞呀。”刘永义大笑道,“不过你放心,我是不会把你的稻草计说出去的,杨大个,叫你的手下也不要说,好让孔先生继续把这个稻草计用下去,不过嘛,孔先生,到了我们这里,一成的罚款你得交。”
“好的,刘连长,这一成的罚款我肯定交。”孔有礼答应道。
“还有,孔先生,你的计划还是不够完善,下回得修改修改,找个农民来押车、一个真正的农民。”
“好的,下回我一定按刘连长说的去办。”
杨大个和孔有礼走后,高丽丽问道:“刘大哥,你干嘛对孔有礼这么客气,干嘛不没那他的货物?”
“没收他的货物?那还不把人全吓跑呀!把商人全吓跑了,我还怎么罚款赚钱吗?”刘永义回答道。
“整天钱钱钱的,一点不像个军人!照这样下去呀,你迟早会变成商人的。”高丽丽不满地说道。
傍晚,李清正的父亲李发成来找刘永义,说李清正要见他,要和他谈互不侵犯的事情,刘永义叫上刘平,两人跟着李发成往泥排村去了。
李发成把刘永义带到了一个名叫李满贵的农民家里,在那里,他见到了李清正。李清正大约三十来岁、高高瘦瘦的,样子像一个教书先生,只是脸黑一些。
刘永义一边与李清正握手一边端详着他,端详了好一阵后他说道:“李先生,你和我以前见过的一个共产党很相像。”
“刘连长见过共产党?”
“见过呀,以前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就是共产党,他还向我介绍过共产党呢。”
“刘连长接触过共产党?”
“是呀,我还看过你们的《共产党宣言》呢。”说到这里,刘永义卖弄起来,他背诵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背到这里,刘永义感到非常得意,他问李清正:“李乡长,我背得没错吧。”
“确实没错,不过很显然,你并没有接受里面的观点!刘连长,我很想知道现在你对共产党的看法。”
“我觉得,你们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你们提出的解决方法却是过激的,比如说你们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我同意分田地,但反对打土豪,你们不该分了别人的田地又打别人呀。”
“看起来,刘连长是国民党中的左派。”李清正评价道。“不过你对我们的政策了解不够,我们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不是‘打地主,分田地’,也就是说,只要那些地主没有血债、不和共产党作对,我们是不会打他们的。”
“哦,是这样,看起来我对共产党还需要加深研究,好了,我们别谈共产党了,还是谈互不侵犯的事情吧。”
谈判时,双方的地盘划分很快就被确定为刘永义占10个村子、李清正占2个村子,分歧主要集中在李清正应得到哪两个村子上。李清正希望得到南边较富裕的土垄、红水两个村子,刘永义则希望把北边较穷的两个村子给李清正。
双方争执了很久,最后总算达成了协议,李清正放弃红水村,改以另一个较小的村子鼓塘村代替,也就是说,李清正得到土垄、鼓塘两个村子。协议以一个月为期限,任何一方不想续约的话就提前10天通知,如果不通知的话,协议自动延长一个月。
“我只能跟你订口头协议,不能订书面协议,这种协议南京是不允许的。协议定下之后,你们就不要再袭击我们了,高平之的民团你们也不要打了,当然,我会约束他们,不让他们去土垄和鼓塘的。”刘永义说道。
“刘连长,这个协议是你一个人的意思呢,还是得到上峰同意的?”
“我事先问过团长,团长说行,所以我就做起来了,你们呢,也是得到上峰同意的?”
“是呀,没得到上级的指示我怎么敢跟你们谈判?不过听林主任说,这件事情上边分歧很大,争吵得很激烈。”
“完全想象得到,这样的事情不争吵才怪呢?”刘永义说道,跟着,他把话题转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李先生,我们团长想和你们做生意,你看怎么样?”
“做生意?”
“对,做生意!国军把你们四面围住,你们的物资一定非常匮乏,如果我们合起伙来把物资运进红区去卖,你和我都可以发大财的。”
“你们想和我们做什么生意呢?”
“我们团长说了,只要不是武器弹药。其它的什么都可以!”
“其它的什么都可以?盐可以吗?”
“盐?当然可以了,你要多少,十万斤、还是一百万斤?”
“我们要三万斤。”
“才三万斤呀,这能挣多少钱吗?”刘永义感到有些失望,跟着他又问道:“你们还需要什么别的东西吗?”
“我们还需要药品。”
“药品?可以呀,你们需要什么药品?要多少?给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