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要怕》第7章


痛苦记忆中不能自已。
第一讲谁是另一半(9)
偏偏,我们总容易记起不愉快的事,开心的事却难以记起。很多读者告诉我他们难以忘记的伤心事,要求我替他们催眠洗脑。他们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医学研究已证明原来负面感觉一经注入脑部的感情区域,是没法流掉的,所以负面情绪的记忆是没法忘记的。
说一个例子。向我寻求治疗的读者,都会先填写一份表格,当被问及“最开心/最有成就的经历”一项时,逾半都漏空未填。相反,关于“最不开心的经历”,却可以详细描述,细节记得十分清楚。
我有一位客户,她只记得她丈夫的所有缺点,可以不间断地诉说两个钟头,对所发生的日期时间也记得十分仔细,她完全未察觉自己只会记恨。我有意让她诉说,没有中途打断她。两个多钟头后,她终于说完了,我便跟她说:“你记得刚才所说的重点吗?”我简要地列出约十个要点让她重温,原来所有内容都是负面的,所有要点都是针对她丈夫的:她告诉我丈夫说跟她相处感到很大压力,但她却断然否认,并不停表示生活上任何大小事情都为丈夫着想。如说“我真不明白我这样对他好,他为什么还要去花天酒地?”我跟她说,其实在这段关系上她已得到不少好处。我告诉她:“试想想,当你是你丈夫,每天回家,你的太太都会把你的一举一动记在心,向你抱怨,数你的不是,你怎会没有压力,怎会感到快乐呢?”这位客户其实开始时只想跟我说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问题,怎料一开口便收不了,大数丈夫的缺点。我问她:“你知道你共说了多久吗?是两小时零四十分钟,你现在看到自己的问题了吗?你有什么感受?”她目瞪口呆了,终于,她惊觉到自己让人感到讨厌的一面,她只想我判断她的丈夫是罪人,却忘记将心比心。
我们都可能像她一样,不自觉沉溺在负面记忆中,所谓为爱情付出的,只是一大堆情感烂账,没有爱。不论男女,大家总爱说“我已付出了很多”,大家都认为自己真的已付出很多。其实我们以为自己所知道的,跟我们内在的感觉往往是两码子事!
刚才你不是被勾起伤心往事而流泪吗?那些眼泪很可能是为自己曾经付出而流的吧。当然,我没有否定你的付出,只是提醒你,你大可能是错用了付出的方法。你因为执著而穷尽所有精力、心力,对方又怎会感受到你的温柔呢?和你在一起又怎会舒服呢?你真的认为自己爱得很伟大吗?说白了,其实你连改变自己的力量都没有,又怎能改善关系呢?
面对负面记忆,重点不在于如何忘记或抗拒,而在于正面接受的心态,让它来去自由,不作干预,观照它,让它自动消失。我们越是不关注它,它在我们身上能吸取的能量就越有限,它得不到能量的补充,便会自动离开。
我曾给为人父母的读者一些建议,他们问我孩子老是在捣乱找麻烦,令他们感到很累,为应付孩子消耗很多精力,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难道要打要骂吗?如果用惩罚的方法,只会影响孩子的潜意识,后患无穷,长大后让他们留有负面记忆,打击他们的自信和对爱的信心,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不断吸引父母的关注和能量,所以令父母很疲累。父母应安静下来,不要顺应孩子,以静制动,不作声,默默看着他们。起先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惹你注意引起你激动,但慢慢会自然地静下来,好奇父母为何不动情,是不是另有文章。小孩子其实喜欢看父母发怒,惹怒父母是很刺激的游戏,但当父母表现平静时,小孩子便会安静下来。
当我们肯安静下来,不动,用心观照一切的发生,心便会先静下来,周遭也会因应而安静下来。这是能量互相交换和感染的神奇力量。只要我们学习平静自己,观看而不回应,问题将会被凝固下来,不再打扰我们。然后,我们才有空间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的理智要在心思冷静的时候才管用,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任何结论、想法和感觉都是心乱的结果,不可信。
第一讲谁是另一半(10)
再说那位从上海来找我治疗的受疗者吧。她是跨国公司的主管,我见到她时,她一脸疲惫,也承认自己是感情上的自卑者。我十分欣赏她为求改变自己刻意来港找我,因为很多人相对地连想改善自己的动力都没有。我用心率协调仪测试她的心率状态,教她打开自己的心,从心出发去爱。她起初不相信,惯性地质疑,问测心对她的实际婚姻问题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什么要先做这测试,为何不直接跟她分析她的问题,教她如何处理婚姻。最后她还是愿意依我的教导静心,在短短十分钟内,她便能够透过丹田呼吸法,加上初步的自我催眠指引,心跳和呼吸均匀,情绪跟身体协调起来。虽然只是短短的静心过程,但她已可以把原来凌乱的思绪平复过来,把能量由思维转移到心,成功地平静自己的心。注意,她原初对返回身体去静心的建议十分抗拒,她只相信分析和理性,只愿意运用自己的头脑。待她亲身经历了静心的神奇感觉,亲眼看到仪器上显示的心率数据由凌乱到优化,她才相信定心的好处,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原来她的心太乱,无法平衡爱,处理爱,发挥爱,留住爱。
我们喜欢说“不”,抗拒别人,因为我们宁愿将自己当作弱者、受害者,否则怎么有理由向外求助呢?她最初不肯接受这一点,总觉得错在丈夫处,可在看清楚自己的心后,才明白自己也要对恶化的婚姻关系负上责任。自己的能量那么负面那么坏,怎能搞好一段关系呢?
传统的心理治疗忽略了处理“认知+情感”的完整系统,只集中在病人的感觉或所谓“心理”上下功夫,将治疗的重点完全投放在脑部,让病人无法体验定心、平静和爱的力量,只教人从认知、思想上“说服”自己必须感到舒服、平静,不许,不应再伤心。在理性上勉强说服自己、制造某种感觉不难,我们都有过自我鼓励,自圆其说的经验,如告诉自己“其实很多人比我更不幸,我应该知足”,“其实他不是真的那么差,我应该忍受下去”,“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等等。甚至在坊间流行的自信提升课程中真确地感受过重获自信的快乐,觉得已充满力量,甚至事后迫不及待推荐亲友参加,证实自己已经得救了。可是一旦情绪低落,鼓舞的力量很快又返回原点,重复的疑虑、失落、迷失、不安再回头,能量再度掉下去,比以前跌得更伤痛,更否定自己,对自己更失望,马上又流泪伤感了。
“知道”跟“能做到”是两回事。我们知道应该忘记伤感应开心做人,但情绪老是返回原点不合作,令人感到绝望无助。认知跟内在的心情往往是南辕北辙。
要真正达到自疗的效果,离开负面情感记忆的控制,必须先返回内心,把流往思想的能量、精力分散,转移至我们的心,让她平静,变得温柔,爱才能实实在在地真正出现,爱才不会只是感情的幌子,爱才能摆脱痛苦和记忆,散发正面力量。
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能量,保持观照和觉知,不要认同和沉溺。这是自爱的重点。
如何提升自己的能量呢?有两个选择:
一、要求别人奉献能量给你:这是自私的欲求。我们身边总有不少痛苦的朋友,一边喊着活不下去,一边经常粘住我们不放手,贪婪地吞取我们的关注和爱心。他们不肯接受劝告,一心只想占有别人的时间和关怀,结果,一人病变成两人病,问题反而恶化得不到解决。别人不可能给予你所需要的能量,当然,懂得向别人求助是不错的自疗方法,但要知道别人不一定能帮到你,你也不应只懂一味向别人求助,从而演变成惰性和依赖,结果把痛苦传染给别人。
二、在平常生活中储备能量,收心养性,才容易令自己心定气平,避免动气,这是非常关键的态度,不动气能量便得以保存。其实我们与生俱来便有定心的常识,知道何时要换换气,停下来,出去走个圈,可惜我们变得执著,渐渐不晓自得其乐,自我安慰,所以必须重新开始爱自己,协调自己的身心状态。很多动物都有天赋自爱的本能,生病时自然懂得断食、饮尿,自行排毒,转换能量。可惜我们的自疗本能却退化了,有需要重新启动它,自疗自爱。
第一讲谁是另一半(11)
我们必须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从心开始改变自己。当心能定下来,不再散失能量,扰乱心智时,我们将不怕一个人的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