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花》第63章


。我用不屑近乎恶毒的眼神看向他道:"你自己争不来所在乎的人的眼光就来怪在我头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懦弱。"
李治盯着我,眼里全是失望,可是竟然让我看到了有那么一点认同。我做出一副不知所谓的表情,耸了耸肩。
李治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正了神色道:"我今天会过来其实是有正事要和你说,"他低头顿了顿,仿佛在调整情绪,然后道:"高句丽连和了百济围困了新罗,新罗告急,父皇想要亲征高丽。"
"什么?这怎么行?"我马上反问道。
李治接道:"父皇这两年身体大不如从前,大哥的事对他影响还是很大,还有四哥对你的……而且父皇整日为国事而劳心,远征高丽是很重的负担,我担心父皇的身体承受不了。我想让你劝父皇,打消亲征之念。"
我边听边点头,可又担忧道:"皇上是圣君,这样的大事一旦决定了,很难因为亲近之人的几句劝说而更改。不过我总是尽力一试就是。"
李治有些意外地看着我,说:"你是拿话来搪塞我,还是真的不明白你在父皇心里的份量?你难道仅仅是父皇的亲近之人么?如果这天下只有一个人能劝动父皇,那必然是你。你以为普天之下还有什么其他人让父皇可以抛却性命相救?"
我平静地看着李治道:"不明白的是太子殿下。皇上他先是大唐的皇帝,然后才是他自己,我也许能一时扰乱皇上的视线,皇上也曾一时忘却身份忘却生死来相救,但是不代表做相关国家的决定时,皇上会听从于我。将来等太子身登九五、君临天下时定然也会明白。"
李治摇摇头,感慨地看着我,"你可真心硬。人道帝王多疑,我看你才是不容易信任别人的人。"
我心思被点破,有些狼狈,只道:"也许吧。"也许吧,只是我不信任,并不是子衿看重天下,并不是子衿生就帝王之心,并不是子衿没办法信任我。
李治又道:"就算父皇真的如此,也不代表我也会如此。我是个常人,没有父皇的胸怀见识和丰功伟绩,可我也不会割裂我的生活,我会尽力守护这个天下,可也不会委屈牺牲我个人所在意的。你此时或许不信,再过个几十年就再清楚不过了。"
我有些愕然,喃喃道"几十年。。。。。。我连想都不敢想。"忽然抬了眼看他,"到时可未必还能见到太子,太子会做个好皇帝,而我自也会有我的去处。"
我觉得李治的瞳孔缩了缩,眼里骤然而起的不知是怒意还是什么,我竟然一点都抓不住,这个孩子,已经不似两年前那么好对付打发了。我收起感慨对他郑重道:“无论如何,我会尽力劝阻皇上,如果劝阻不成,我也必会尽我所能,保皇上无恙。太子所要想的,不是天下与个人之见的先后,而是怎么治理好这个天下。既然已经众望在身,就已别无选择了,就好好往前走吧。”
李治忽然笑了,说:“谢谢你,忽然你这话说得仍是冷冰,但是和你两年前我迁徙东宫那天劝四哥的是一个道理。我虽然讨厌你,但是很多时候你说的话都对。”
我木无表情,伸了手,道:“恭送太子。还望太子把新兰毫发无损的放回来,不然这事情别想了结。”
李治也不生气,笑嘻嘻地,可语气阴冷:“没问题。不过,我也会知道你那字条的始末,不然这事情你也别想了结。”
“随便你。”我扭身离去,只留了李治在原地。
作者有话要说:李治是个很别扭的人,喜欢女主的方式很怪的,不过保证会很好看滴。某扬不会坑,大家要鼓励打分,要留言啊~~~哼唧哼唧
68
68、第六十七章 远征高丽 。。。 
贞观十九年开春,大唐天子李世民亲率唐师向辽东进军,江夏王李道宗协同英国公、太子詹事李绩统军,太尉长孙无忌亦随军北上。太子李治监国,太子太傅房玄龄辅国。
此次远征辽东,唐军兵足将强,不仅由天子亲征,两位主帅地位也是超然、功勋卓著。元老一辈的李绩,战功赫赫,十七年天子于凌烟阁置二十四功臣像,由阎立本所画,褚遂良题字,李绩便是其中之一,李绩原姓徐,名徐世绩,有功于唐,赐国姓“李”,又为了避天子名讳,赐名李绩。
而江夏王更是年轻一代里的翘楚,十七年平定太子齐王之乱以后,天子钦赐江夏王李承裕改名为李道宗,“承裕”原是齐王李元吉另外一子的名字,当时为了让南英回归李唐所采,如今南英已是大唐之肱骨,自然不必再用他人之名。
而一向为天子心腹的朝中第一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也随军征战,大唐显然有不覆灭高丽绝不罢休的心思。
我趴在马车窗口,看着前后都望不到头的大军,感慨不已,就连我做梦也想不到,最终我不但没能劝阻子衿,反而自己随军出征。可是军旅生活对我一个女子而言可真是无聊得很,而且整个唐军军容肃穆,完全都是一片紧张的气氛。我忍不出又叹了一口气,都不知道是今天的第几次了。
身后子衿合上手中的书,轻笑道:“才没几天就开始烦闷了吧?”
我回身瞪他:“若不是你非要坚持亲征,我需要跟着来颠簸吗?”
子衿收敛了玩笑之意:“新罗乃是大唐盟友,遭到围困,大唐出兵讨伐高丽,势在必行。治儿性子仁厚,但是不是开疆辟土的君王之质,而辽东本就是我中原土地,汉代时私自立国独立,趁如今我还有力气,我必须一举歼灭高丽,拿下辽东,从此大唐无后顾之忧。”
我定定的看着子衿,虽然心里不甘,可还是点了点头。我有些佩服景仰,当然也有些哀伤。佩服景仰的是,无论我如何相劝,子衿都不愿放弃自己平定四方、一统天下的决心。哀伤的是,我很明白,此战也许会胜,可是高丽并没有灭国,在一千多年之后反而更富庶繁荣,而子衿的心愿和努力,必将落空。
我对子衿道:“我也是被你所说服,所以才看着你出征,也愿意跟着你来。”
子衿放缓了语气道:“你真是够惊世骇俗的,竟然想到跟着我出征高丽。”
我摊摊手说:“我也没想到自己忽然冒出了这个想法。可是若是要我一个人待在长安,你的所有事情都变成了一道道军报,我想到这个情形,就觉得这样不成。所以只好跟着来了。”
子衿一脸不赞同:“你置自己于险境,还说得如此轻松。不过算了,总有我在呢,也出不了什么事。”
我看着子衿的表情,莫名地想起了另外一张不赞同又气急败坏的脸——李治得知最终我决定随军北上的时候,几乎抓狂,记得他说:“我叫你去劝父皇!你倒好,被父皇劝了去,打仗是好玩的么?你一个女人家的也去凑热闹!”
我当时就反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我连个匹夫也不如么?太子只管监理好国家,等着我们凯旋。”
李治道:“你此次一走,难保以后不会后悔。”我不解,却也不再相问,他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只能跟随我心里的声音。
此次王师北上,虽然因为天子亲征有宫女内侍随行,在军营之中,我若身着女装,仍是十分不便,于是我日常里都是一身师爷装扮,子衿怕我无聊,鼓励在我军队所驻扎之处四周可以看看玩玩。
好在着随军北上的路上有个意外收获,就是可以常常见到南英。现在的南英统兵十万,早已不在是当年如莲花一般的少年,他依然英俊挺拔,却经历了风霜无数,一身战场上磨砺出来的杀伐之气和他自身原本的淡然无争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让人望之便生敬畏,他在军中威望极高,许多年轻一代的将领,全部出自他的麾下。
由长安往辽东地区行军,快到辽东的后半途,都是延海岸一线行军的。这日傍晚大军驻扎下来,离海不远,我带了新兰和几个侍卫随意出去海边走走,正遇上了在海边检视整军训练的南英。我默默立在一旁远处的滩涂,等待士兵散去,新兰和侍卫们在我万般要求之下都站在远处,给我自己留了一些空间,沙滩上只有我和我的影子。
南英果然不一会走了过来,站在我身后叫道:“明空。”我笑了,回过头迎着夕阳看他,也道:“南英。”然后是沉默,只能听见海浪一拍一拍打着岸边的声音,闻见海水咸咸的气息。可能我们都也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也还是能够沉默的时候不尴尬,不说话的时候有默契。
听了好一阵子海浪声,心里宁静到了极致,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一下子全部敞开了,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一般,我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