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朱熹被人当板砖扔来扔去,而作为学术思想的朱熹倒也有人笃信不疑,穷极一生去研究。
汪抑之,崔子钟,储罐三个王阳明昔日的至交好友就是搞理学的专家。
于是,这三个人再也无法理解王阳明,或痛心疾首,或致书断交。
篓子捅大了。
据路边社报道,以王阳明为首的大兴隆寺狂徒集团张口闭口就说当今朝野上下都不讲学,只以记诵辞章为乐,还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程朱的学问连佛老都不如,简直荒谬!
倒王中的实干派开始采取行动,着手拆散王阳明、湛若水、黄绾的“邪恶轴心”,先是湛若水被调去出使安南(越南),次年,黄绾因为被人参劾,告病归浙。
阳明在京城的第一次讲学以失败告终,在他送别湛若水的诗里最后一句贴切地反应了他此刻的心情:
迟回歧路侧,孰知我心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36 原来这才是《大学》
正德七年十二月,升王阳明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四品。
太仆寺是管马的,少卿是副职,级别上虽连升两级,但中国人都知道——明升暗降。
年底,王阳明由大弟子徐爱陪同,前往南京赴任。
徐同学正德三年中进士后,先在河北祁州干了几年知州,任期满后回吏部述职,给了个从五品南京工部员外郎的官,正好同阳明一道前往南京。
徐爱是王阳明的妹夫,二人决定先回余姚老家转转,就给朝廷打了报告,一路南下。
望着亦步亦趋,敦厚好学的徐爱,阳*下感慨万千。
在王阳明被刘瑾派人追杀,亡命天涯,朝夕不保的时候,徐爱义无反顾地拜他为师。这么多年来,除了给他写过一封推荐书外,从未尽到当老师的责任。如今既同船而归,正好将这几年悟道的心得传授与他。
阳明站在船头,回顾徐爱,笑道:“一别五年,不知你学问可有长进,倒要考你一考。”
徐爱嘿嘿一笑,道:“弟子自知愚钝,故在读书上未敢偷懒。”
阳明道:“那你且将《大学》背诵一遍。”
“《大学》?”徐爱愣了:我靠,你咋不让我背勾股定理?《大学》位列《四书》之首,标准的启蒙读物,这是明朝人都知道的,背不过《大学》连秀才都考不上,这家人扈从的都在跟前,以自己的身份背这本少儿读物很没面子的。
但一看阳明脸色,不似在开玩笑,徐爱只得硬着头皮开始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Stop!”
徐爱:“什么?”
王阳明:“你读错了。”
徐爱愕然:错了?Impossible,《大学》我至少看过十种版本,除非所有的版本都错了!
王阳明知他不信,道:“你是错了,但错不在你,而在程颐、朱熹。”
徐爱:“朱子错了?”
王阳明:“原句当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亲民’,不是‘新民’。程颐将‘亲’改为‘新’,曲解了曾子的意思,朱熹沿袭了程颐的错误,将后人引入歧途,以后读书当以旧本为正,不必尽信朱熹之言。”
徐爱不服,与阳明理论。
阳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番耐心解释,徐爱信了。
徐同学顿感五雷轰顶,只觉纯良的内心被万恶的教育体制深深地欺骗了。想想也是,作为一名三好学生,一直对朱子之言深信不疑,老师此番的一通解释彻底颠覆了他以往的价值观,这太可怕了。
两种解释,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究竟谁对?
其实,曾参两千年前到底说的什么谁也不知道,搞不好人说这话的时候凑巧打了个嗝,“新”字就被做笔记的弟子记成了“亲”。
问题的关键是,王阳明为什么要翻案?还拿四书之首《大学》来开刀?
对比一下两种翻译。
朱熹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方法是弃旧图新。
阳明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造福百姓。
仔细品品不难发现,按照朱熹的解释,明德是本,新民是末,前者是目的,后者是达成目的的方法,与他那套格物致知的理论一脉相承。
而按照王阳明的解释,明德就是亲民,亲民就是明德,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万物一体。
于是有人要抗议了:难道王阳明就不是借《大学》之酒杯,浇自己家的花园?
第一:我说过,曾参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第二:看效果。
朱熹版《大学》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修己而后安百姓。
王阳明版《大学》则是:修己和安民并行不悖。
朱版是生硬的反腐材料,王版是生动的生活态度。
朱熹给成圣设了很高的门槛,然后忽悠大家去格物,这是从长远处为国家社稷计,却忽略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最终只能走向腐朽没落。
而王阳明认为,执政者不用唱高调,只要踏踏实实,使眼前的人群民众得到实在的利益,手中的政权难道还怕没有人拥戴吗?孔子孟子当不了谷子,好话说上一千种,也顶不上四个字——知行合一。
因此,王子曰:人人皆可成圣,没有不能成只有不想成。圣不是圣斗士的圣,而是一种充满志趣,通权达变,挥洒自如,化己度人的生活态度。
王阳明和徐爱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这水上的讨论。一天傍晚,阳明立在船头,看着暮色渐渐升起,耳边则是徐爱手舞足蹈的声音:要是这条船永远开不到尽头该多好啊!
后来,徐爱将这一路所得忠实地记录下来,成了《传习录》的序言。
王阳明失去徐爱之所以那么痛苦,像孔子痛失颜回一般,正是因为徐爱天资聪颖又能忠实记录、阐释自己的学说,从这一点上讲,王门弟子,无出其右。
正德八年的二月,正是江南莺飞草长,桃花盛开之际,阳明和徐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余姚。
姚江之水仍是清澈见底,屋后翠竹依然郁郁葱葱。
王华却已年近70。
王状元对儿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很是不爽,他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出类拔萃聪明过人,却总担心他会因此闹腾些事儿出来。本以为龙场几年能让他转转性儿,如今可好,聚众讲学,批评朱子。朱子是好随便批评的吗,这不,本来在北京吏部好好的,现在却外放到南京。
王阳明也不跟父亲争执,见老人家荣光满面,身体瓷实,便放心了。
阳明在家待了数月,又收了几个弟子,带着他们在余姚一带游山玩水,过后才往滁州赴任。
37 徐爱和黄绾
滁州距南京一百多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因此被明政府辟为养马场。
此地生态环境极好,几百年前欧阳修用《醉翁亭记》把自然景观变成了人文景观,而此刻,王阳明要将人文景观变成讲学圣地。
一堆王门子弟跟着阳明在琅琊酿泉之间畅游,在精神花园之中漫步。夜间,则环坐龙潭,饮酒赋诗,振衣起舞,放歌山谷,好不快哉!
这晚,众人均已入睡,徐爱敲开了阳明的房门。
徐爱开门见山:弟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前来讨教。先生讲只求之于本心便可以达到至善境界,恐怕不能穷尽天下之理。
王阳明:早知你旧说缠绕,必会反复。心即理也,天下哪里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
徐爱:还是有许多理的,比如说对长辈的孝顺,对朋友的信义,对百姓的仁慈,等等,这一切您怎么可以假装看不到呢?
王阳明:这种错误说法流行已经很久了,一两句话点不醒你。且按你说的往下说。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那么父亲去世后你当如何?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遮蔽即是天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运用在对待老人上便是孝,用于朋友和百姓便是信、仁。
徐爱:然则孝敬老人,其中尚有许多细节需要讲究啊。
王阳明:这是自然,比如冬冷夏热之际要为老人去求个冬暖夏凉的道理,这都是那颗诚孝之心发出来的。譬如树木,诚孝之心才是爱的力量之根,至于王祥卧冰、羊羔跪乳等等行孝的方法则都是是枝叶。有了根自然会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再去种根。
徐爱豁然开朗,却担心回头又反复,索性刨根问底,辩个明白,于是师徒俩开始了秉烛论道。
曾经,我羡慕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爱情,迷恋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意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间那种抛却一切私心杂念,心灵契合,相互欣赏,相互提携,并肩共进的友情更显弥足珍贵,更值得激赏。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彷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
小说推荐
- 知行合一王阳明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4年7月ISBN:9787550230002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道破天机!习近平主席九次强调知行合一,仅2014
- 最新章:第89章
-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
-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目录daueengiaouoang卷一 知行录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知行录之三 传习录下 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 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 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卷二 静心录静心录之一 文录一 静心录之二 文录二静心录之三
- 最新章:第67章
- 大明王朝
- 第一章 1北京紫禁城午门 太阳是如此耀眼,没人能想到这一天是大明嘉靖三十九年的腊月二十九 一个被取下了官帽的官员抬着头望着天空那颗“异像”的太阳,刺目的阳光把他满脸满身照得金光四射 字幕:钦天监监正周云逸 镜头从周云逸身上拉开 他的左边显出了两根巨大的廷杖。他的右边也显出了两根巨大的廷杖 四根廷杖
- 最新章:第53章
- 明朝第一人
- 作者:金誉第一章 穿越到明朝 王扬名,浙江余姚人,家住在龙泉山旁,现在是在校大学生。今天是国庆节的最后一天,所以原本在杭州读书的他放假回到了家中,却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个离奇古怪,却又非常真切的梦,这让他困惑不已“状元郎,王某”王扬名努力回忆着梦境,回忆着梦中白衣人所说的话语,希望从中得到些线索。王扬名
- 最新章:第162章
- 大明王朝1449
- 两代帝王的阴谋与情仇:大明王朝1449 作者:王彪 赵锐勇长征出版社 出版《大明王朝1449》第一部分 人物表(年龄以出场时为准 于 谦:五十岁,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抚。后为兵部尚书,封少保 朱祁镇:英宗皇帝,二十岁 朱祁钰:英宗之异母弟,十九岁,封郕王。土木之变后立为景帝 孙太后:英宗之母,五十
- 大明王朝1566
- 作者:刘和平楔子已经腊月二十九了,嘉靖三十九年入冬以来京师地面和邻近数省便没有下过一场雪。一冬无雪,明岁准定是虫蝗大作,饥馑临头,老天爷要收人了。人心于是惶惶,民间传言如风:大明朝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历经十帝,从来就没有遭过这样的天谴!天怒者谁?今年国库亏空到连北京各部衙的京官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俸禄银
- 最新章:第223章
- 明朝第一道士
- 《明朝第一道士》作者:半蓝第001章 没死明朝,嘉靖年间,江西省广信府贵溪县。一位二十出头,长相干净,身材中等的年轻男人是一脸茫然的坐在停尸板上面,而他眼中看到的一切似真似幻。耷拉着脑袋的他是一言不发,想要从中找到合理的答案。对于自己身上所穿的古代服饰,从开始的特别诧异变成了逐渐的接受。自rì出开始
- 明朝第一驸马
- 《明朝第一驸马【1】护送任务朱友亮原本是某特种部队十九连上尉,退伍之后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级安全顾问。这家名叫天地人禾的集团公司主营农产品,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粮食交易和生产都有它的份。用当时人的话说,天地人禾控制着全世界人民的米袋子。这次,朱友亮负责一次秘密的护卫任务,把一种公司新研发的小麦种子晕倒位
- 最新章:第291章
- 明朝第一公子
- 作者:方景第一卷豪门世家第001章庄公梦蝶前尘往事,南柯一梦。静卧在床榻之上的孩童缓缓睁开眼帘,脑海间兀自昏昏沉沉,苏醒之前的风尘碌碌,似乎至此再无半点干系,顷刻间灰飞湮灭,杳然无踪。突兀的抬起一只手臂,在半空中胡乱挥舞,但即使想尽全力去抓住那如走马观花,飞快逝去的模糊梦境,也根本是徒劳无功,很快,
- 最新章:第39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