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歌》第13章


德奥认真地想:〃莎伦比我更想为我找到住处。〃
第二部分 第35节:纽约(7)
但这怎么可能呢?

夏天到了。一天德奥同莎伦出门散步,莎伦突然告诉德奥她有一个教会的朋友叫朱格乌,来自尼日利亚,他俩情同兄妹。朱格乌曾在纽约经历了一番苦难,而现在,他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当数学教授。
德奥一面说也许莎伦可以帮他给朱格乌打个电话,一面心想反正不管他说不说莎伦自己都会打。和往常一样,这个电话的结果就是要在炎炎夏日穿过纽约市,去找一个名叫詹姆斯·奥马利的律师。显然,朱格乌告诉莎伦要先带德奥找个律师。
德奥并不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律师,他又没犯法,但他琢磨这可能与自己的移民身份有关。
詹姆斯的律师办公室很漂亮,他个子不高,穿着体面,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后。德奥能听懂莎伦正在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律师,他零零星星地听到了〃布隆迪〃、〃卢旺达〃和〃医学学生〃这些词。然后莎伦告诉德奥,律师想看看他的护照,德奥一直把护照带在身上。
〃你是怎么弄到商业签证的?〃莎伦翻译了律师的问题。
德奥就把经过告诉了詹姆斯。在这个过程中,詹姆斯一直皱着眉头看着德奥的签证,看了足足有一两分钟。然后他笑着抬起头,和莎伦说了几句,莎伦听了也笑了。她翻译给德奥听:〃詹姆斯说,如果你答应当他的私人医生,他很愿意为你处理这件事。〃
这个回答让德奥喜出望外。詹姆斯的意思是说他可以回学校接着学医了吗?他兴奋地想,说不定他真的需要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律师。
朱格乌还给了莎伦一些别的建议,但与以前别人说过的都大同小异,有些甚至让人觉得心灰意冷。一次,莎伦告诉德奥,沃尔夫夫妇,也就是南希和查理,邀请德奥到他们家吃顿饭。他们都是朱格乌的老朋友,而且也认识莎伦。莎伦说,南希是个艺术家,查理是个社会学家,他们人很好,住在位于纽约市中心的SOHO公寓,德奥需要坐地铁过去。莎伦还把地址写下来拿给德奥。
德奥看着地址,飞快地想着拒绝的方法。他从没到过市中心,便问莎伦:〃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话,我该说些什么?〃
这不是借口,他真的不知道,莎伦也明白。
〃那我和你一起去。〃莎伦没有犹豫。
第三部分 第36节:纽约(1)
第五章
纽约
1994年
他们乘一架嗡嗡作响的老式电梯上升,电梯直接通往沃尔夫家的客厅。客厅的一面是一块大而通透的玻璃,其他几面整齐地码放着装得满满的书架。德奥心里想:〃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借一本书来看。〃
一进到房间,德奥眼中只看到了那些书,所以当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前站着几个陌生人,自己甚至还在和他们握手时,德奥又有一种如梦初醒般的感觉。太太南希身材高挑而消瘦,金发白肤。她的手仿佛一刻也闲不下,即便不是在干活,她也会用丰富的手势调动它们。她一直在微笑,甚至会稍显紧张地大笑出声,仿佛就这么干站着让她感觉很不自在。她的语速很快,德奥完全听不懂她说了些什么。他徒劳地尝试了一下,便干脆放弃去听了。而查理却十分温和,他和德奥说话时语速很慢,一字一词地说,有时还会做些手势好帮助德奥明白他的意思。他身上的气质让德奥觉得舒服而熟悉。
德奥发现,每当南希打断查理说话时,查理马上就会停下来,变成一位倾听者。如果南希抱歉自己插话了,查理也会和善地让她接着说。这种情况出现了两三次,德奥开始想:〃他好像隆基诺爷爷。〃
他再次观察查理。他的头发泛着灰白,人看起来很平静。
在饭桌上,德奥试着和他们说说自己的经历,在这种场合中,沉默让他觉得很不舒服。可他心里想:〃我只是在制造噪音。他们可能觉得我很怪异,不知道我到底在说什么。〃可是德奥不在乎。和以前一样,说起自己经历的那些暴力事件还是让德奥觉得不安,但为了打破沉默,他只能有些急促地和他们讲讲家里养的牛,以及自己在医学院的事情。可他的英语总是不够用,德奥磕磕绊绊地说着,南希看起来越来越焦虑。突然,她对德奥说:〃你不用非得说话,多吃点!〃
过了一会儿,德奥就不再说话,而是试着听他们的谈话。他听出来查理说他曾在非洲工作,还和南希一起在尼日利亚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德奥沉默了一阵,突然,他意识到查理问了他一个问题——他认真地把每个音节发清楚:
〃我们,〃查理指着自己和南希,〃该怎么做,才能帮到……〃他又指指德奥,〃你?〃
德奥听明白了,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真的是想帮忙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德奥只能回答不知道。
查理又问了一遍问题。德奥勉强用蹩脚的英语问查理他是不是真的想知道。
〃是的,〃查理说,〃当然!〃
〃那么只有一件事,但这也许是不可能的……我想回到学校。〃
〃不,〃查理摇了摇头,慢慢地说,〃这不是不可能的。在美国,你永远有第二次机会。〃
〃第二次机会?〃德奥不懂。
〃很多机遇,你完全可以再次回到学校。〃
事后,德奥记不得他和查理大声说了些什么,也分不清哪些话是他在心里疾呼却没有办法表达出来。不过大概意思就是:〃只有让我重回校园才能真正帮到我,只有回到教室,我的身心才能恢复平静。〃德奥还记得坐在教室里是什么感觉,也许实际上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可是现在,这是他所能够记得的最大的乐趣。

德奥遇见莎伦后没多久,戈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派德奥出去为货车装货。德奥发现自己没有流汗,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身边热浪滚滚,眼前的货物堆得像个小山,德奥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泪眼蒙眬中,德奥看见戈斯和几个收银员站在商店窗子前看他干活,他们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幸灾乐祸地笑着。接着戈斯走到门边冲他喊:〃嘿,你是不是觉得很热?非洲是不是比这儿还热?〃
第三部分 第37节:纽约(2)
德奥想,要是戈斯死了,他一定会大大庆祝一番,他最好被热死!可是德奥脑子里又有一个声音责备自己不该有这种想法,这个声音仿佛是源于妈妈的善良,以及德奥纯洁的信仰。不过另一个声音还是坚持:不,我这么想也没错。
德奥刚装完货,戈斯又让他出去送货。德奥好不容易把货送完,然后便推着货车走到了商店附近的一个邮局——这是他又一个能够放松自己的小角落,而且邮局里还装了空调。虽然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营业员过来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忙,德奥还是在邮局自在地坐了好几个小时。邮局快关门时,德奥才离开。
他把货车扔在了邮局门口,他再也不会去格利史蒂斯商店了。
德奥无所事事地在外面转了五天,当他再次踏进商店大门时,助理经理冷漠地翻着白眼说:〃我们不认识你,你不在这儿上班。〃
后来,商店的活更加难做了。不仅仅是因为德奥央求他们同意自己回来继续工作,也不仅仅因为戈斯更加刁难德奥,拿杆子戳他的次数更加频繁,更重要的是德奥的英语现在已能应付商店的整个运作环节。在布隆迪山上干活时,德奥吃过更多苦;上小学时,德奥也受过比这更严重的羞辱。可那时他一直相信扛过去一切都会好的,一旦掌握了一项本领,就可以继续学到更多的本领。
可现在,他掌握了如何做一名运货工,但是他看不到未来。
生活仿佛只是永无尽头的时间流逝,他在逃难的时候亦曾感到同样的绝望,只不过现在他不必一直承受着惊惧不安,却也让人无比厌倦。在这些时刻中——比如往货车上装货时,或是在便门门口等待不耐烦的管理员开门时——德奥有时会回想起战乱爆发前的自己,那个曾经拥有梦想和未来的自己。
而当德奥从这些充满希望的回忆中回过神时,却发现自己站在铁门边,等着别人来给自己开门。德奥不由得笑自己傻:那些美梦早已破碎,只剩一地难堪的残渣。现在,他的生命中只剩下了那辆送货车,还有这个冰冷的便门。从此,他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体力,靠着在商店干一天体力活赚的十五美元为生。
日复一日,德奥越来越觉得生活只不过是个折磨人的苦差事,他恨不得早点结束,落个轻松。
〃干脆点吧,〃他默默地想,〃这场混乱该收场了。〃
德奥觉得自己应当更加感激莎伦。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