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探西游》第42章


看起来好象是为了皇帝;可他一去居然是14年;唐太宗正等着他把经取回来好做法事解灾;但他并没有把皇帝放在心上;两三年的路走了14年;这就说明:皇帝究竟是死是活;他不会太在意;他取经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自己能成佛。只要他走到了就能成佛;所以迟一天早一天没有什么关系。
作为一个出家人;最基本的要求有5条:不杀;不盗;不诳;不淫;不酒。这五戒唐僧破了四戒;只有不淫真正做到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诳语;不饮酒这四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而要求禁止性生活;禁止性幻想;则恐怕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难于做到的。所以;作者有意把唐僧写成这样一个怪人;正常人能做到的;他做不到;正常人不能做到的;他做到了。要想成佛;就不能把自己当人。
其实;唐僧破不破戒;和他能不能成佛没有关系;决定权只在佛祖一句话。他担心破了色戒不能成佛;可是作者偏偏把许多妖怪神仙写成是有配偶的;这就说明有性生活也是可以成仙成佛的。
作者更妙的是;女性要想成仙;还必须得破色戒!女性极难成正果;无论怎样修炼;就因为你是个女的;你就成不了正果;如果这个女性上进心很强;一定要成正果;那怎么办呢;不是像唐僧这样经历八十一难;而是把自己的身体奉献出来;送给唐僧这样能成佛的高级人员配合;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要。
西游记中有两位女性要和唐僧交配的动机是为了成太乙金仙。
太乙金仙在西游记中级别是很低的;孙悟空就是太乙金仙;他成仙的根本标志是封弼马温时授予的“仙箓”;所以太乙金仙的级别大概只在弼马温这个位置上。
唐僧;眼看就要成佛了;有成仙这种进步思想的女性要是不和唐僧这样的人交欢配合;那么;永远也成不了仙;没有第二条路。
(62)沙僧为何不卖力
沙僧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取经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没他的什么戏。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个老好人还是假装出来的?
如果他是假装出来的一个老好人;那么;他的动机、目的就是想通过伪装手段混进取经队伍;在里面搞破坏!可是;西游记看到结束;也没发现他使坏;那么;在这部小说中;就只能把他定位成:真的是个老好人。
在取经队伍中;沙僧的工作任务和孙悟空、猪八戒是一样的;负责消灭妖怪;保护唐僧;使取经队伍得以前进。
可奇怪的是;沙僧居然没立功;一个大妖怪也没打死;功果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的工作业绩;猪八戒就经常向孙悟空要功果;或是干脆直接抢功果;沙僧他却没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济;打不过妖怪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本事:
1。第二十二回:沙僧和猪八戒先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又斗了两个时辰(四小时;即半天),不分胜败。这说明沙僧和猪八戒的本事是差不多的。而猪八戒比孙悟空也差不了多远;(两个可以从二更斗到天亮)。
2。在花果山;沙僧见到假取经队伍时,只一招就把假沙僧打死了!可见身手是相当利落的。那行者恼了,轮金箍棒,帅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在只身一人的情况下;对付一个行者和一群小妖;还能轻易逃脱!
3。沙僧以前是玉皇大帝的保镖;功夫肯定不会差!
这就说明沙僧还是有本事的;可他为什么就不打妖怪呢?
从头看到尾;沙僧总是说;我看着师父;当师父被捉走后;他又说我看着行李;总之不肯卖力上前;再就是干脆让妖怪抓去;一上场打不了几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小。
沙僧不卖力;在取经队伍中有什么用呢?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怎么会被观音菩萨选中呢?
我们从双向选择的角度分析:
1)观音菩萨为什么会选择沙僧
第八回;观音菩萨与惠岸走到流沙河时;沙僧跳出来就捉菩萨,并和惠岸交过手;观音菩萨这个时候就选定了他。
这是菩萨选择的第一个人;菩萨此时是否决定了要用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是不确定的;就算菩萨决定了要用悟空八戒;那悟空八戒是否一定就会答应?所以这也是不确定的。
因此;观音菩萨在此时选择沙僧;绝对是对他寄于厚望的;因为菩萨在此时只知道沙僧曾经是玉皇大帝的保镖;保一个唐僧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观音菩萨选择沙僧;是有充足理由的。
2)沙僧为什么会选择保唐僧
沙僧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
沙僧很痛苦;这个时候;菩萨说:“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观音菩萨开出了两个条件:教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这对沙僧来说;是相当优厚的;所以沙僧满口答应;成交了。
三个徒弟中;观音菩萨最先看中的是沙僧;并且给沙僧开的价也是三人中最高的!这就说明菩萨本来是指望他来大展身手;降妖捉怪的。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经队伍后;一点也不卖力;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个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从孙悟空的角度看: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2)从猪八戒的角度看: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3)从唐僧的角度看:沙僧是个好人;唐僧从来就没批评过他。
4)从观音菩萨的角度看:沙僧偷懒;很不卖力。
沙僧一直跟着在走;尽管他不打妖怪;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观音菩萨也不能单方面毁约;所以没把他这个只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显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因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三个徒弟的投入与回报模拟值如下:
悟空:投入95%以上的精力;付出了95%以上的行动。
八戒:投入60%以上的精力;因为经常在困难时期想散伙;不是全心全意。不过他也有许多苦劳;又挑担子又降妖;在关键时候还是比较卖力的;付出了60%以上的行动。
沙僧:反正他只是跟着走;不过在关键时候起到了稳定作用;投入了20%以上的精力。最不卖力;挑担子的时候较少;多数时候是八戒在挑担子。付出了20%以上的行动。
这三个人都得了正果;按60分及格算;模拟值:佛90菩萨75罗汉60
悟空:投入95%以上。回报90
八戒:投入60%以上。回报70
沙僧:投入20%以上。回报60
从中可以看到:在西游记中佛组织里混;
1。从成绩看;付出越多;回报越高;付出越少;回报越低。
2。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看;投入越少;回报率反而更高。
什么是团队精神?这就是团队精神。一个健康的团队不仅仅要提供精英人才发挥能力的空间;更要提供闲杂人等混日子的空间。
从外部环境看;取经团队允许有人混日子。但是;我们本着“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条最本质的原则来看;沙僧他不应该无所作为;他应该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获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沙僧他放弃了;所以;有人说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为功名所动;不受外界诱惑。我说这些都是屁话!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既然沙僧选择了放弃进取;那就一定是因为放弃对他最有利;进取对他没多大利!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呢?从这一路上的表现中看不出来;那么;我们往前推;看沙僧是怎样被贬到流沙河的。
(63)卷帘大将
沙僧因为打破了玉皇大帝的一个杯子;就被贬下界来;并且受到酷刑: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
量刑过重;很不正常。于是就不免被人怀疑他是个用苦肉计的卧底。
沙僧是卧底的说法;一般有两种:
1)说沙僧是如来佛祖安置的卧底
证据是沙僧没喝子母河的水;这个应该说不通。如来没有必要安排一个卧底在取经队伍里面;因为有39个暗神一直在监视;并且记账。再说;就算如来想安排一个卧底;也不可能把玉皇大帝的贴身保镖兼秘书安排下去。
2)说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
如果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那么;目的就只有一个:破坏取经!沙僧有没有破坏取经呢?这要分两个部分看:他加入取经队伍之前与之后。
从他加入取经队伍起;到取经结束;并没有发现他破坏取经;而且在关键时候还有挽救取经队伍的行为;这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玉帝的卧底。
沙僧在加入取经队伍前;有过破坏取经的行为;因为他曾经吃了9个取经的僧人。有人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