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凤还巢》第234章


玉备办嫁妆。
圣上获悉,也不怪罪,有事相商便传口谕,无事相寻,便随他去。
却说林家双方议定婚期,凤姐便也开始操办,粉刷怡红院,添置各种摆设器具。因宝玉不在,八月初三日,贾母生辰,一双两便,邢夫人凤姐带着官媒聘礼,吹吹打打正式上门跟林家下聘。
嗨,却说这回聘礼可是独一份,贾母王夫人的小库房紧着挑选,反正是要传给宝玉,不必索性拿出来下聘,一边彰显贾府对黛玉重视,反正日后还要抬回来,贾府只赚不赔。
聘礼第一台,是黛玉生肖,十二对卷毛小金羊,合计重量乃是吉祥数字,九百九十九两。紧着大珊瑚树一棵,百鸟朝凤玉石摆件一件。接下来是金项圈,龙凤赤金镯,镶嵌珠宝金簪金钗各种头面首饰八十八件,妆蟒一百零八匹.各色绸缎一百二十匹.四季的衣服共计一百二十八件。余下饮食类,新茶十二斤,许口酒十二坛,平安果十二篓子,肥羊一对,肥鹅一对,肥雁一对,另有各色美味糖果点心不知几多。
回娘家的迎春探春,来探亲的湘云邢岫烟,一个个看花眼,羡慕不已。
尤氏看时笑 
139、草无颜 。。。 
道:“老祖宗这是南北混搭啊,这聘礼六十四抬,不下万金,老祖宗这是问林姑老爷要一百二十八抬嫁妆二万金啊!”
凤姐抿嘴一笑:“老祖宗这条小鱼饵只怕要钓一条大金鱼呢!”
大家都是一笑,林家无儿,全部家当还不都是黛玉的,虽说要一肩双挑,分作两份,反正都是宝玉儿子,便宜这个无事忙了。
所有聘礼都用大红彩缎系着。凤姐吩咐挤了又挤,装成六十四抬,吹吹打打送到了林府。
聘礼只摆了一大院子,微风过处,彩带飘飘,喜气盈盈。
林家老姑祖母与林如海亲自待客,双方正是改口叫亲家老爷,亲家太太。
作者有话要说:贾府在贵妃伤逝之后,又一个风浪后归于平静。由于凤姐保密措施,贾母对这场风波一丝不闻,在园子里优哉游哉度夏消暑呢!
却说尤氏见媳妇胡氏回来,婆媳们哭了一场,胡氏任然称呼尤氏婆母,执媳妇礼,并跟尤氏表示,她要等贾蓉回来夫妻团圆。
三天后,宁府薛家人等正式发卖,尤氏派人去赎三姐,熟料三姐儿不愿意尤氏赎买自己,情愿卖给一个山西来的茶商,远走天涯去了。
尤氏无法只得依她,且尤氏也只准备恕她,只不叫她落入烟花,并不准备再认姐妹。就是二姐,尤氏也已经替她们娘儿们在惊叫庵堂租了一间房舍,着她们娘儿们居住,尤氏每月帮扶她们一两银子。随她是等贾珍,还是另配他人,反正姐妹没得做了。
却不料几日后,庵堂师太来报尤氏,言说二姐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只留下个孩子在房中哭泣。
尤氏闻讯去庵中查探,并不见只言片语,只孩子身上一张纸条,写着孩子生更八字,出生时辰。
孩子认得尤氏,被她抱起便不哭了,忙着伸手拉扯尤氏衣衫,往她怀里直拱。尤氏无法,只得抱回孩子,心里亦喜亦忧。
凤姐苦笑:“不想这二姐为了孩子前程,倒也狠的心,也算难得了。”
尤氏自此便与儿媳胡氏一起照管二姐儿子,那孩子一日比一日聪明可爱,竟然也不寻找母亲,却跟尤氏亲得很,忽一日,口里忽然发出:“妈咪。”的谐音。
尤氏惊奇,便道:“宝宝,再叫一声?”
小家伙得到鼓舞,更是手舞足蹈,咯咯直乐,嘴边挂着一串露珠儿,扑向尤氏怀里:“妈母!”
尤氏心里一抽一抽的疼爱,这是她梦见多次的画面,今天落在这个尴尬孩子身上,尤氏搂着孩子落了泪:“可怜的孩子,造的什么孽哟!”
想了一晚,隔天去怡红院见贾母,言称自己要收养二姐孩子。贾母瞧着孩子粉嫩可爱,又想尤氏多年无处,边点了头:“孩子还是姓贾罢,叫他二叔公起个名去。”
贾政知道这孩子来历,略一思忖,挥笔写下一个“苓”字。这孩子便叫贾苓了。
尤氏凤姐只说这名字好听,李纨却一愣,茯苓者,寄生物!自己公公不喜欢这个孩子呢。只是李纨见尤氏高兴也不说破。
回头却说薛家。
那贾雨村虽然下狱,因未定罪,薛宝钗还是自由身,先是哭哭啼啼替薛蟠收了尸骨,而后买下了薛姨妈,薛蝌因为是薛蟠贿赂官员的执行者,判了三年,被拉去西山采煤,日日劳作,苦不堪言,只薛宝琴一人无辜,却一下子六亲无靠,了无着落,最后被宝钗将她与薛姨妈一起接去她那个不算家的家里去暂时安置。
夏金桂主仆这一对破罐子则被她老娘赎回家去了,从此与薛家再无干系。
贾雨村的继配夫人娇杏因为宝钗入府被剥夺了主母名位,原本恨得宝钗要死,却因为贾雨村宠爱,宝钗貌美机巧,使她不敢稍加辞色,只得带着儿子媳妇偏安一隅,苟且偷安。此刻见贾雨村因为薛蟠而下狱,正好乘机带着儿子媳妇跳将出来主事,熟料到处求人碰壁,原先那些对府尹大人趋之若骛之人唯恐避之不及。
娇杏认为这都是薛家带来的霉运,只是薛宝钗是贾雨村三书六礼所娶,贾雨村不发话,娇杏奈她不得,只有便成天在家打打摔摔,骂骂咧咧几句‘狐狸精,败家娘们,笤帚星’之类言语泄愤。
最后薛姨妈实在受不得腌臜气,薛家旧居又全部查封。无奈,宝钗只得拿了一千银子给薛姨妈,让她带着宝琴出去租赁房舍另居。
薛姨妈至此便带着宝琴时不时去牢房看薛蝌,给他送衣衫饮食,心里把他当成了今后依靠。只在心里悔恨,没有迎娶邢岫烟,否则,今日薛蝌管事尚有贾府照管,也不至于身陷囹圄。
随后,朝中局势忽然一边倒,之前同声参奏贾府的御史言官,因为忠顺亲王的倒霉,忽然调转头来一致参奏贾雨村,除了参奏他草菅人命,还列举一系列贾雨村酷吏盘剥行径。
那些有亲友或是故旧,曾经被贾雨村参奏倒台的官员,更是列举贾雨村十几条大罪,奏章如雪片一般飞到皇上案前。
皇上原本不想舍弃贾雨村这个贪婪能干的走狗,无奈清流言官众志成城,皇帝无奈只得下旨抄家,到底情留一线,没有发买他家小。
一时间,都察院官差衙役如狼似虎,他们可不是水溶亲兵,抄家发财一半一半。不光抄光了贾雨村这些年贪污所得,就连薛宝钗几万妆奁也抢个精光。
娇杏乘机赶走了薛宝钗,与儿子媳妇搬去贾雨村初进京城所置老屋居住,要饭的也有三个知己,冷子兴算是贾雨村一个知己,见娇杏等活不下去,拿了几百银子给她们母子,算是朋友一场,随即,冷子兴似乎嗅得风向,他可是放过高利贷,先前靠着贾府,后来靠着贾雨村,现在谁也靠不住了,便脚下抹油,一夜之间带着家小消失无踪,连当铺也不要了。
宝钗只得收拾些几件漏下衣衫投奔薛姨妈,母女们勤俭度日。
随后一批忠顺亲王麾下御史走狗左都御史顾恺,忽然领头对林如海发起攻讦,说酷吏毛贼贾雨村原是林如海引荐重启,林如海有误君之嫌。
因为之前皇上对贾府维护,顾恺这次没敢提贾政。不过贾政这人还算酸腐有骨气,当即站出来顶缸,说那贾雨村乃是自己引荐,实在跟林如海没有关系。
皇上闻言心下暗喜,准备就梯下台,申斥贾政几句再罚奉了事。因水淳了解,贾府混不靠爵禄吃饭。
熟料皇上没开口,顾恺借机转而攻讦贾政,说他谎言欺君,意图丢车保帅。大有不把林如海拉下马不罢休之势。
而林如海的门生故吏,却拍案而起。众口一词指责顾恺乃是忠顺一党,这般攻讦则是因为林家拒婚挟私报复。而之前林如海不畏权贵,把女儿许嫁七品翰林贾宝玉之举,让所有读书出身的清流深感钦佩。
于是朝堂上官员分做两派,忠顺王死党与投靠其门下媚俗清流一派,另一派则是佩服林如海之酸腐读书人,或者说是硬骨头清流。
两班人马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互不相让,一时之间金銮殿上,吐沫横飞。一边说林如海是朝堂第一奸贼,党同伐异,财害忠良,蛊惑圣君。证据就是林如海在江南时节,心狠手辣,很多官员世家坏在他的手上。譬如几任扬州知府,山东巡抚,安徽巡抚,浙江巡抚,都被林如海罗列罪状,构陷入狱,以便安插自己党羽。
而保林一派则说,林如海乃是海瑞重生,包公再世,是国之栋梁,社稷柱石。那些贪官污吏落马,则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这些话里话外来龙去脉,皇上水淳一清二楚。林如海可谓是皇上保驾之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