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凤还巢》第251章


贾琏回家告诉凤姐,鸳鸯不愿意再回京都,已经留在金陵旧居,已经与赵嬷嬷小儿子议定了婚期,并说自己做主已经发还了奶兄赵梁身契。让鸳鸯做一回当家主母。另有金文翔丧偶,已经续娶了金钏儿做填房。他父母原不肯,只怕金钏跟贾政有什么首尾,不然王夫人不会下毒手。倒是鸳鸯做得主,说金钏原是好姑娘,金文翔新婚之夜见落红,把个金钏儿宝贝似的捧着。
凤姐闻言直感叹:“原感叹赵梁老实头偏待命,死了儿子死老婆,不想他倒得了这个便宜了。”
贾琏笑:“谁说不是呢,这小子算是走了狗屎运了,只可惜鸳鸯姐姐一朵鲜花儿。”
凤姐斜着眼睛笑:“一朵鲜花儿如何?该插在你这牛粪上才般配是也不是?”
贾琏摸着鼻子笑:“错,我这牛粪还是插你这朵狗尾巴草合适些。”
这一日,已经十月底交了十一月,天气冷冽起来,平儿正跟巧姐儿发放各屋烧炭,因今年西山无烟银霜炭产量少,府里只得几百斤,巧姐儿便与李纨商议,上等只给凤姐与黛玉两处,其余各处就用中等。李纨与平儿都道好,正在分派,忽然得了湘云消息。
平儿闻言不知该喜该忧,忙着来告知凤姐:“卫家大爷出事了,原本因为御史参奏卫老爷子贪功冒进,圣上怕寒了将士之心压下了,留中不发,这回卫家大奶奶竟然逼得佃户在她府门吊死了,被御史参了,又扯出了上次他们两口合谋云表姑奶奶,要夺二房财产之事,卫家大爷已经被传唤了,据说这回差事定然要丢了,估计爵位也悬了。”
凤姐闻言一声冷笑:“该!上次杨老婆子借口湘云不该哭诉,漏了家丑,把他们两口子分出去另居,孤单单撵到西山庄子上去了,还美其名曰是叫姑爷养病。家产就是那座破庄子,另外五千银子了事。我呸,亏她做得出来,我们老祖宗也有三千银子给云儿,她倒分家只给五千,心长歪了,黑烂了。只是表姑爷不愿意争,我们也管不着,这回到要将看看她们两只肥羊如何死法了。”
平儿只担心:“虽说分了家,之事云姑娘始终是卫家媳妇,只怕要受牵连,表姑爷已经丢了侍卫差事,这可怎么好呢?云姑娘如何这般命苦?”
凤姐却笑道:“这不一定,你瞧着吧,或许,你云姑娘就成了三品诰命了!”
平儿眼睛一亮:“奶奶是说?”
146
146、第 146 章 。。。 
很快就是新春,虽然不大肆庆贺,各府年礼不可少,贾家又有两位怀氏夫人需要将息,史家忠靖侯袭爵旨意下了,史正鲲袭爵一等子。
虽在孝期,贾府乃是至亲,忙着送礼恭贺,各种忙乱不堪,也就无暇顾及别人家之事。
新春除夕夜,贾府有孝在身,不便张灯结彩,凤姐黛玉身子不方便,这年过得十分低调,寻常日子一样吃顿饭便罢了。
所不同者,乃是参拜祖宗牌位之时多了贾母牌位,凤姐李纨黛玉无不想起贾母好,各自落泪不止,只因为新年大节哭泣不吉利,只是偷偷饮泣,偷偷擦干了。
这日正是上元佳节,正月十五,虽然不举行庆贺仪式,汤圆还是要吃的,这一日凤姐正与黛玉李纨一起聚在凤姐房里热闹,不想贾琏宝玉下朝回家,带回十分不好消息,西征大军大败,被敌军捉了主帅王爷,烧了粮草给养。
一时圣上震怒,人心惶惶。
朝上分为两派,一派主战,要求派兵,摧毁敌酋,荡平贼巢穴。一派主和,要求派人何谈罢兵,惩处败将。
双方争论不休。
皇帝水淳举棋不定,宣布散朝,留下北静王水溶,并急招半隐退状态林如海进宫议事。
君臣三人开了碰头会,圣上问计有二,一问是和是战。
二问败军之将士是否严惩。
水王爷慷慨激扬,愿意挂帅出征,与敌酋兵车相会,一争高低,势必寸土不让。
圣心甚慰。便问林如海,是和是战,如何对待三军将士。
林如海不答反问圣上:“请问圣上,若和,要如何和发?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赔款纳贡?还是权宜之计,以和谈拖延时间,厉兵秣马他日再战?”
圣上当即情绪激动:“我堂堂天朝大帮,如何屈服于人?即便万不得已和谈,也要磨砺利剑,他日雪耻。”
林如海道:“既如此,便不能行惩处之事,此战虽败,并非三军将士贪生怕死之故,实乃太平日久,休兵日久,将士们鲜少磨练,仓促上阵,而敌酋分外剽悍,两下实力悬殊,不堪一战。
如今圣上既然存了他日再战心思,便不能惩罚侥幸存活将士,这会寒了忠臣之心。反而要对死难将士进行抚恤,对幸存者进行褒奖,让他们继续留在军中效命。这些将士,他们大都父子兄弟齐上阵,回来却只剩自身,这本身就是磨难,他们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已经脱胎换骨,他们与当初上阵之时,已经不可同日日语。且他们父兄尸骸丢在了战场上,对敌酋有刻骨仇恨,同时又熟悉战场地形,了解敌酋习性。圣上留下他们,褒奖他们,他们必定感恩戴德。他们便是圣上口碑,是圣上仁厚活招牌。留他们在军中训练兵士,便是火种,他日再战,必定民心所向,士气高涨,群情激昂,那时圣上寻觅一德高望重,英勇善战之主将,必定能一举荡平贼寇,凯旋班师。”
次一番话只说得圣上水淳心情激荡,连连点头,一扫连日来阴骘,一手拉住爱弟水溶,一手拉着恩师林如海,连说三声:“好,好,好!”
鉴于眼下财力国力兵力不济,再战也是徒劳无功。隔天,皇帝水淳便宣布和谈,同时传令,对死难将士进行褒奖,兵部郎中史正鲲破格提拔兵部侍郎。
圣上风向标一定,便有御史提说卫老将军父子,并参奏兵部员外郎卫若松,身为神武将军长子,临战退缩不前,是为不忠,假借母亲名义休弃弟妇致使母亲背负恶名,是为不孝。弟弟沙场征战生死未卜,他便迫害弟妇,致使其流落街头,是为不义,将重病弟弟扫地出门,是为不仁。又重利盘剥户下人等,致使佃户活不下去,一死鸣冤,实属暴虐无德。
望圣上予以重处,以昭正义,以正视听。
这可撞在枪口上了,皇帝水淳当堂询问有司长官,府尹奏报说,现已查清,乃是佃户无粮交租,卫家大管家逼人买女抵债,十五岁女儿不愿意与五十岁老头做妾,一根绳子悬了梁,其妻只剩一女,了无生趣,赶着女儿悬了梁。佃户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一怒到卫家讨说法,被卫家大奶奶吩咐大管家纵奴殴打,并扬言要送官究办,佃户走投无路,一根绳子吊死在卫家大门口,一死鸣冤告天状。
水淳顿时大怒,言说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不义,暴虐无德之徒,实在有辱圣德,不配在位列朝班。当即将卫若松,罢免官职,剥夺袭爵资格,勒令迁出敕造将军府,遣返原籍,永不录用。就连卫若松老丈人兵部侍郎杨俊生也遭到圣上斥责,养女不贤父之过,着降为兵部郎中。
这杨俊生本是忠顺亲王门徒,圣上早要收拾他,偏他小心谨慎不好下得手,这下子有了借口,焉能不顺便踩一脚这个老家伙的道理,这人五十几了,也给新人腾位置了。
便有御史提议,老将军沙场一生,不能了无下场,长子无德,次子卫若兰颇有乃父风骨,可让次子卫若兰袭父爵,以彰显圣上仁德。
此刻正是收买人心之际,圣上大笔一挥,准奏。
卫若兰降级袭爵,成了三品威烈将军了。
此令一出,大小杨氏呼天抢地,小杨氏便说是湘云跟贾府史家搞鬼,唆使大杨氏去西山寻着湘云两口子大闹一场。把湘云两口子骂得狗血淋头。
卫若兰病体刚刚有所起色,这一怄气,差点晕倒。湘云跪求婆婆,说不要爵位不要家产,只要安安静静过日子。
杨婆子拿了卫若兰两口子保证,这才满意而归,来寻兄长杨俊生上本要保大儿子一家爵位,儿子不袭,孙子袭爵。
杨俊生被卫家婆媳带累丢官,正在窝火,一怒撕了杨婆子手里保证书,将杨婆子狠狠教训一顿:“大儿子小儿子都不是儿子呢?你以为朝廷是你们卫家开得铺子,你还掌柜呢,你想谁就是谁了?原本战败,将官都要受罚,圣上仁慈,不予追究,你再闹,保不及你也被扫地出门了,你信不信?”
回头又骂女儿小杨氏:“你母亲如何教你?是这般叫你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吗?你已经拖累儿女失去爵位,难道还要拖累娘家兄弟子侄不得下场吗?”
最后,杨俊生下了最后通牒:“你们好好回去该遵旨办事,卫家杨家还是亲戚,倘若再闹,我立即上奏圣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