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主江山》第79章



在李琰旁边的椅子上坐定;见他开口道;“众卿平身。”
大殿上跪着的文武百官闻声高呼万岁;然后起身立在两旁。我暗自扫过两排人,右边首位是我爹秋明海;其次是大哥秋季初;然后是几位尚书,想来都是文官。而柳太傅则站在我左手边第二个位置,首位是才封为寿王的李鎏;他一向善于用兵;年纪轻轻就征战沙场立下过赫赫战功;第三位是新官上任的兵部尚书蒋元贡,想来左手边应该都是武将;柳太傅名为文臣,却站在武将的队列里,难不成他手里也有兵权?
“启奏陛下,陛下初登大宝,正是用人之际,而今左相之位至今依旧悬空,臣以为应当委以可信之人担当此为来辅佐陛下才是。”礼部侍郎站出来奏道,我看了他一眼,不记得名字,只依稀记得似乎是姓孙,他前面正是礼部尚书高祥,此人在朝上一直以一副世外之人的样子出现,很少插话,而能让他保持中立的一个原因则是他家世代为官,根基颇为深厚的缘故。我有些纳闷的是为什么尚书还没表态侍郎就先跳了出来?
“那依爱卿看来,谁能但此重任?”身着明黄龙袍的李琰缓缓问道。
孙侍郎似乎有些语塞,偷眼瞟了一下前面的柳太傅,又说,“臣以为太傅大人老成持重,可当此任。”我不禁莞尔,看来孙侍郎是用来打头阵的,接下来就是柳老头的党羽们随着附和了吧?
“众爱卿以为如何?”李琰不动声色的问道,我斜睨了他一眼,只见他也正好看向我,我翻了个白眼别过头去。
“臣以为孙大人所言极是,太傅大人才识广博定能当此重任。”兵部尚书蒋元贡站出来说道。
接着便有几人随声附和道,“甚是,甚是。”
我看向爹和大哥,之间爹依旧是眼观鼻鼻观心不为所动,大哥则不耐烦的瞥了那些人一眼,见我看过去便冲我微微一笑,似是安抚。
“秋相,你以为如何?”李琰看向我爹问道。
“臣以为左相在任期间也不过是在掌管户部和工部,如今臣观两位尚书十分勤勉,政事从未因刘大人还乡而落下,因此臣以为左相任免一事大可不急于一时。”我爹状似毫不关己的答道。我心里明白作为右相的我爹权责重在刑部和吏部,又负责京官的考核,与左相掌管的户部和工部的重要程度相当。曾听大哥说过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皆与我爹交好,其中工部尚书林敏洪曾是我爹的门生,仕途一路平坦也是深受我爹的恩惠,而户部尚书崔成文虽然在两方的持续拉拢中一直坚持中立,但是为人有些迂腐,爱好诗文,因此与我那当年名动京师的才子爹爹兴致颇为相投,暗地里是比较倾向我家的,我爹怕是因为如此才放任左相之位悬空的吧。
“皇后。”李琰突然冲我道,“到朕身边来。”
“陛下,臣妾以为这不合祖制。”我瞪了他一眼,又瞥了一眼下面脸色发青的柳太傅。
“规矩都是人定的,如何朕就定不得,况且既然一同临朝,你坐在朕身边又有何不可?”李琰微笑道,我只好走过去坐在他身边,这只妖孽正在拉我下水,哦,不,他早就把我拉下水了。
“皇后,你看此事如何?”我刚坐下,李琰就冲我问道。
“臣妾以为柳太傅原本是最好的人选,只可惜太傅大人日理万机,如今再压上户部工部的担子恐怕过于操劳,未免百姓说陛下不近人情,不如另选他人为好。”我冲李琰笑道。
“皇后朕选何人为好?”李琰又问道。
“臣妾以为礼部的高尚书也是个不错的人选。礼部历来为六部里最清闲的,如今也让高尚书来分担分担户部和工部的担子岂不很好?”我假意调笑道。
“哈哈,皇后说的对,如此,传旨,礼部尚书高祥政绩颇丰,深得朕意,特任其为左相。”李琰挥了挥手,让旁边的太监拟旨。我惊讶的瞥了他一眼,连议论都不让你手下议论一下就传旨,难不成你小子早就这么打算了?李琰见我看他,转过头冲我挑了挑眉。
“微臣谢陛下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祥错愕的下跪谢恩,想必他根本没想到会算计到他头上。
再看其他人,秋党阵营的人似乎没人反对,而且对让对头吃瘪有些得意。柳党的人就比较憋屈了,都小心翼翼的望了几下黑着脸的柳太傅,至始至终,皇上都不曾问过他的意见。
“这样一来,皇后,你可把礼部尚书的位置给朕空出来了,一年后朕的祈山祭天之行该由谁主持?”李琰笑咪咪的冲我道,我顿时有些无奈,一年之后的事儿你现在拿出来不是逗我玩呢么?
“臣妾方才看礼部侍郎年轻有为,不如提拔他一下。”我假惺惺的笑道,心里想着,完蛋了,你个妖孽,这个红颜祸水的名号是给我扣定了。
“那就依了你,拟旨。”李琰瞥了一眼正在拟旨的小太监,“升礼部侍郎孙泰为礼部尚书,去往祁山督建祭天台和行宫。”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孙泰的声音有些颤抖,不知道祁山是个什么情况,总之李琰很明显是要他远离朝廷嘛,明升暗降而已。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皇帝的意思,我不过是个代言人。我看了一眼负责拟旨的小太监,似乎有些眼熟,好像是那天在城门外扶我下马车的那一个。
“退朝吧。”李琰笑着挥手,“秋相和季初跟朕去御花园。”
“皇上今天心情很好?”我挽着李琰,身边跟着爹和大哥,在御花园里逛着。
“看若儿如此聪慧,竟能分毫不差的领会了朕的意思,朕当然高兴。”李琰笑道,“两位卿家就在此陪朕和皇后赏赏花如何?”
“陪陛下和娘娘赏花是臣等的荣幸。”爹垂头道。
李琰但笑不语,拉着我进了亭子坐下,又冲爹和大哥道“赐坐。”又挥挥手屏退旁人,只留下之前拟旨的太监承喜。
我又看了一眼此人,能得李琰如此赏识的人可千万不要是赵高那样的人物,否则遗患无穷。
李琰看到我的脸色,笑了出来,“若儿疑心还是那么重,承喜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十岁为奉养病中老母卖身进入太子府当宦官,也是前儿看他伶俐做事果断,所以才提到跟前来。”
爹和大哥似乎对李琰为我解释这种小事颇为惊讶,怪异的看了我一眼,我无奈叹道,“陛下,您再这样连臣妾的父兄都怀疑臣妾是不是狐媚惑主了。臣妾不过是看他眼熟才多看他几眼。”
“也是,这几天你总跟在我身边,你身边的人也没认全了,除了你从家带来的那个凝香,想必其他的人你一个也没认下来吧?”李琰叹道,“敢情认下来的都是朕身边的人。”
我心中一紧,忙道,“谁有闲情管你身边有什么人,我不过是看他机灵懂事而已。”
“哈哈,怎么这般不经逗。来,吃颗樱桃。”李琰说着捻起一颗樱桃喂进我嘴里。“原本的内侍总管是父皇的人,如今日夜在父皇母后身边候着,你怕是使唤不到的,宫里的老人朕看着都成了精了,所以我便提了承喜在身边,一来你管理宫内事物也有人跑腿,二来承喜也是才进宫来,在你身边也放心。”
我含着樱桃有些犹疑,这样护着我若是只有我二人也就罢了,如今岂不是故意做给我爹和大哥看。
李琰见我没有说话,也不再提,又对我爹说道,“右相分内多事监察考核之事,如今季初是吏部尚书,也能作为秋相的左膀右臂,十分令人欣慰。”
“承蒙陛下厚爱,犬子年少顽劣,多亏陛下才有今日成就。”爹恭敬的说道。
“朕听说季初有一个义兄,叫什么秦玉川的,听人说一表人才,此次可有心参与秋试?”李琰向大哥问道。我心里悄悄的翻了个白眼,只字不提秦玉川的身世是什么意思?
“回陛下,确有此事,此人是奉贤书院秦老先生的长子,为人温厚,颇有才情,亦满怀一腔抱负,准备与数位同窗一同参与秋试。”大哥垂头道。
“依朕看,既是爱卿看好的人,就不必去参加秋试了,如今礼部侍郎的位置空着,正好让他去补上。”李琰看似随意的说道。
“皇上。”我皱眉道,“皇上初登大宝,就这样一连换了三位重臣,会不会……”
“娘娘,”爹突然出声道,“臣以为陛下此举敲山震虎,想必明日就有结果。”
我疑惑的看了看爹,又望向李琰。
“若儿啊,我带你一同上朝,太傅便找人来帮他要左相的位置,如今没有要到,反而吃了你的亏,那明天太傅若是不扳回一局那岂不是太不像他的为人?”李琰轻轻揽过我的肩。
“皇上是想试探到底有多少官员存着异心?”我试探着问道。
“这一招可是向太上皇学的。”李琰假装无辜,“只委屈你担一下狐媚惑主的名声罢了。”说着,悄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