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陈世美》第14章


罗伯至忙着读书写策论和那些族人打交道,忙的脚尖都不沾地,哪里有空余和罗婉这么一个小孩来增进感情的。
罗伯至在垂手和弟弟站在下首。
罗庆节是一个比较正经的士大夫,虽然有妾侍,但是庶出的孩子却是没有活下来的。虽然说都是说多子多福,但是孩子一多也是负担,哪怕是在士大夫家里,嫡子还好,若是有过多的庶子日后的分家,还有嫁娶聘礼嫁妆问题肯定是要出矛盾的。时风重嫁娶,孩子的嫁娶给家里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嫁娶之前必须要互通聘礼和嫁妆互相攀比,因此就是富足之家也不希望自家孩子过多。
男不过三,女不过二。多了就生下来拿出去溺死。
这种做法下至庶人上至士大夫家里都很常见。
不过罗婉是想不出为什么家里没有庶出的原因,她还没想过自家为什么没有几个庶子庶女的事呢。
“我不在家中,大郎要好好读书。”罗庆节秉承严父的风范吩咐长子,“再过两年,便是州中的取解试。”
罗伯至听着父亲的话神色一肃,他朝父亲拢手一拜,“不敢忘大人所言。”
罗仲达向来是跳脱的性子,虽然平日里没有什么荒唐事情,但是要说他完全和个正人君子一样吧,也不是。见过哪个君子逗鸟说话的?
“二郎,你性子欠缺磨练,必须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罗婉听见自家二哥被点名,不禁抬眼看了一下。只见平日里跳脱的很的二哥这会垂着头乖顺的不得了。其实算算,他的年纪在现代撑死还是个高三生。弄不好连叛逆期都没过呢,她记得男孩子这个年纪其实是最跳脱最难管的。
不过再跳脱的性子,罗仲达在父亲面前也是听话的好儿子形象。
罗庆节对女儿们的话不多,基本上只有两句话拉倒。毕竟对于女儿的教育还是在正妻的分内事,他要说,还真的说得不多。
最后他对张氏说道,“家中事务要娘子费心了。”
“官人何出此言?这难道不是我份内的事情?”张氏听见说道。
罗庆节含笑点头,见着妻子身边的抬头看他的女娃娃,他俯下身摸了摸她的头。女孩年纪还幼小,甚至头发都还不能梳成总角,只能是扎三丫髻。
“四娘子在家里要听娘娘的话,知道吗?”对于最小的女儿,罗庆节说话都柔和了起来。
罗婉点点头,拿着一双清亮的眼睛盯着面前的父亲直看。
“好了,时辰不早了。也该走了。”罗庆节摸了摸小女儿光滑的脸蛋。转身离去。
罗妤已经长大了,也定了婚事,是不能随意出去了,因此也只能送到门口。
罗婉看着罗庆节上了车,当看着车子慢慢的弛出去的时候。她听见罗妤似乎有微微抽泣的声音。
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多久能回来呢,罗婉莫名的也有些感伤了。
罗妤定了人家,张氏的心难免要放在罗妤身上一些,而且要着手将给女儿准备好的嫁妆再好好理一次,看看要不要再加些什么。小女儿年幼,说要嫁人恐怕都要等上十年去了,因此张氏难免都有对罗婉忽视了。
罗婉自从多了个先生教她读书,再想像以前的吃吃喝喝过每一天已经是不可能了。
不过好歹还是有事做了。她毕竟不像是罗仲达,还能够出去到书院里读书。在家里除了吃就是喝,就算不闷死也要变成头猪。给几本书读正好缓解一下。
家中请来的那些老师,最多只能给孩子启蒙,再要读是要去正经的书院里,拜一个老师好好正经的读书。
罗仲达坐在车中,想起将要成为自己妹夫的许家大郎许思纯。因为都是本地的士绅,他倒是和那位许大在书院里打过几次照面。细细想起来那位妹夫似乎也与平常的儿郎没多大区别。
骡车一停,外头小厮儿道,“郎君,到了呢。”
罗仲达一听,扶着车沿下车。一下车他看到一个约莫是十一二岁的少年,穿着一袭长衫,衣料并不华丽,甚至有几简约。头上不做总角束装,已经梳成了发髻。
周礼道男子二十成年,但是实际行事并不是如此。甚至有些男子不到二十到了十二三便将头发束起来。
那个少年长得唇红齿白,面容中甚至秀气的像是沾了露水的绿芽,露珠滚动,却是将那一抹秀气映衬的越发勾人。
这样的人如果是正经且家世清白的话,是不太可能是田舍郎。田舍汉家里每日做活,日晒雨淋的,一个个面皮都开裂了,怎么可能养出这等俊俏的儿郎?
就在罗仲达打量那个少年的时候,那个少年转过头来,对他颔首。
罗仲达也点头回礼。
或许这是哪个前来求学的吧。他想道。
作者有话要说:楠竹已经……长成少年,女主……你加把劲长……要保住他的贞操啊
、斗茶
男孩子启蒙是一个老师,到了年岁大了要开始着手准备拜一个人品学识出众的老师,这种老师要么就是自己父亲的好友,要么就是到那种比较好的书院里去。
越好的书院出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些同窗才有比较高的交往价值。
古人也不是不明白有几个好同学的好处的,也别把古人看得太蠢。说古人蠢的,那么现代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毕竟很多经验和智慧根本上是从古人那里继承过来的。根子要是愚蠢的不可行的,丫的早就被灭了,哪里还可以指手划脚的。
罗婉是没有那个可能性和两个哥哥一样,去书院读书认识几个同窗在父亲打定的基础上继续扩展人脉神马的,她就只有在家里跟着那位西席先生摇头晃脑的读诗经,还要接受一番先生“诗三百,思无邪。乃是道后妃之贤德。”这种花季护航的洗脑教育。
罗婉听了先生的话,板着一张脸。手里还拿着书,耳朵里听着那边先生在胡诌这首诗是怎么凸显了古人的贤德,还有讥讽昏君的。
罗婉看了看手里的那首诗《静姝》。
这首诗左看右看不都是在说一个怀春骚年,拿着一个妹纸送他的芦苇管子,在城墙处蹲着等妹纸。
哪里来的高尚品德?哪里来的讥讽昏君?
她抬眼看着那边坐着的西席先生,他是没有抬头看她的,手里拿着那卷书,坐在那里手边放着一盏热茶。
宋代的茶和唐代的已经大不一样了,唐朝的茶不但是供给贵族的,而且还会拿什么盐姜米一锅炖的。在宋朝这么干,保证会被人围观。而且茶叶在这会上至大内下达普通士人都好饮茶,虽然制茶的方式和现代不同,但是饮茶之风却是相当浓厚。因此罗家拿出片茶来给西席先生解渴,也不是什么太不可思议的事情。
“毛诗三百思无邪。”先生瞧着那边的女娃看着手里的书卷,眼神都开始发直了。就知道小娘子开始发呆了。
先生教女学生纯粹是无奈,小娘子们读书识字就算是个才女,也不能去考进士来给他这个师傅脸上添光,他心底还是更想要教小郎君。不过这家本来就是士大夫之家,家风正且家主有官职在身,出的钱米也很叫他心动。毕竟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张着嘴等着吃饭。屡次考举不中,家里也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粮来给他考试了。心里再想考试再想小娘子不值得一教,为了全家的肚子,他还是来了。
先生见到罗婉坐在那里眼睛发直,一看就知道神游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先生心里不悦,虽然说小娘子们不必和小郎君们一样,但是为人师表的自尊还是很不喜欢学生走神的。
“咳咳!”先生手握成拳放在唇上咳嗽了一声。
罗婉闻声看向先生。
“这诗可懂了么?”先生一本正经的问道。
不就是怀春骚年抱着芦苇杆子等妹纸么?有什么不好懂的。罗婉在心里吐槽,很简单的事情为啥要说的那么复杂。
“学生懂了。”罗婉低下头一副好学生的模样说道。
简单事儿说的复杂叫人晕头转向,她以前又不是没见到过,心里吐槽一番也就过了,大家彼此面上能过得去就好。
正屋里张氏刚从外面回来,她眉眼带笑看着就是一股和气,服侍的婆子见着大娘子心情好,也弯下腰来,“今日喜鹊在枝头上叫的很欢呢。”
“这倒真是喜事来着。”张氏听婆子说起喜鹊叫的欢,脸上的笑更加浓厚,“果然好事就是连枝头的雀儿都来凑热闹。”
婆子脸上堆着笑讨好道,“连雀儿都来报信呢。”
“大嫂有身了,这的确是好事。”张氏说道,今日她出去和那些相识的大娘子们相聚。这次去倒是没见着大嫂陈氏,一打听才知道大嫂又有身了。
虽然说小姑子和嫂子容易不和睦,但是张氏和陈氏的关系还真是不错,彼此之间也没有过小姑子欺负嫂子,或者是嫂子给小姑子暗亏吃的事情。
张氏想起陈氏在生育上的不顺,前十几年那些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的孩子,心里也叹息一声。好不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