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赵祯》第65章


“谢谢恩公,谢谢恩公。”老人接过钱袋,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怀里。
“老伯伯回去吧。”展昭说着跟着包拯向前走。
“都给你。”金宇大方地将自己的钱袋扔在地上,抬起头吹着口哨走了。老人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道谢。
“你呀,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傅晓轩几步追上他。
金宇弯腰在路边拔起一根长长的青草,迅速地转身过来将草插入她的头发再打了个结。
“干嘛呢你?”傅晓轩伸手去解结,等她将草扯下来的时候见他已经跑到了包拯的前面。
“金鱼儿,你给我站住。还敢戏弄我!”傅晓轩边喊边追了过去。金宇嘻嘻哈哈地边跑边回头来看她。
“包大哥,傅姐姐是不是喜欢金宇哥哥?”展昭笑着问包拯。
包拯一愣,拍了一下展昭的头说:“小孩子,不要管大人的事。”
“哼,傅姐姐还说我像大人呢。”展昭不服气地撅起嘴。
包拯笑着摇摇头,继续思考心中的谜团。回到开封府,包拯让傅晓轩和金宇各自回去等消息。李玉是谁?太后恐惧的神色从何而来?魏初尘到底是什么人?如果魏初尘害了太后,那么她是如何作案的,动机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就像迷宫,包拯在里面迷失了方向。
旁晚时分,包拯胡乱地吃了点晚饭就出去了。他喜欢在宽广的地方思考问题,因为思想在民间更加活跃。此时的他在惠明河边踱步,看着河上的游船渐渐散开。随着夜的到来,船只渐渐增多,这是专为游人夜间游玩准备的。五彩缤纷的灯笼挂在那些船上,唱曲子的姑娘们也出来了。包拯心里的谜团始终解不开,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上了新桥。
“老三,你眼睛还肿着?真没出息!听曲儿都哭成这样?”
“楚楚那曲儿可是唱到心里去了。要是不信,今晚就去听听。”
“嘿嘿,我可要听高兴的,唱得心里乐呵。”
“呵呵,你这病还真要听喜曲儿。听了昨晚那曲儿,你小命就不长了,呵呵。”
“走走,要开唱了。”
这是两个路人的对话,包拯将他们的话句句听在耳里。
“曲子的悲喜左右人的悲喜。”包拯眼前一亮,心里的迷雾渐渐散开。他坐在新桥的边上,听姑娘们唱曲,悲的也有喜的也有。突然,他听到一首熟悉的汉乐府,不知道曲子从哪艘游船上传来。包拯赶紧下桥雇了一只小舟,让船夫去寻那歌者。
歌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歌声渐渐地近了。包拯没上游船,只让船家跟在这游船的后面。
“公子爷还是上去瞧瞧?”船夫问。
“呵呵,这样很好。”包拯笑了笑又继续听下面的内容。
船里人唱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唱到此处,那歌者的声音放低了,柔肠婉转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与哀愁。他又仔细往下听: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歌者唱到最后一句,反复了几遍,那发自肺腑的疑问与望眼欲穿的归情让听者黯然伤神。这首汉乐府寄予的情思复杂,包拯叹口气,情感如潮在内心澎湃。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歌者又一次发问,这首歌也随着音乐结束了。包拯从歌声中清醒过来,请船家送自己上岸。他好像找到了什么,急匆匆地赶回开封府。
“包大哥,我去放鸽子了?”展昭手里捧着一只白鸽。
“去吧。但愿公孙策能解开这个迷。”包拯点点头,示意展昭放鸽寄信。包拯转回房里,在书架上翻着书。这本也不是那本也不是!他心里有些着急了。第二日,包拯带着展昭跑到宫廷的书馆去找书。
“包大哥,这古怪的书是不是你要找的?”展昭的手里拿着一本陈旧褪色的书。
包拯拿过来一翻,高兴地点点头。展昭对这本书没半点兴趣,却见包拯将书当宝一样捧在手里翻阅。
“包大哥,这怪书写什么呀?”展昭斜眼瞟了一眼那书。
“走吧,有答案了。”包拯合上书将其放回原处,笑着对展昭说。他二人刚走到书馆的大门边,包拯想起了什么赶紧折转了回来。
“展昭,你还记得那墓碑上刻的日期?”
“明道元年二月一日。”展昭肯定地回答。
“走,去查查史书。”包拯说着已经走了进去。很快,包拯找到了要找的书。展昭凑过来看,只见包拯快速地翻看,直到一页纸上出现了“李宸妃”三字。
“大中祥符四年,李宸妃受贬,于明道元年崩。”包拯念着书上的文字。
“包大哥,这不是同一个人吧?”展昭惊讶地问。
“回去再说。”包拯放了书朝门外走。展昭紧跟在他的身后。
午时,信鸽已经到了。展昭取下信递给包拯。包拯读完信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果然是这样。”展昭又想问什么,却听包拯对他说,让他去吕府找傅晓轩。没多久,展昭带着傅晓轩回来了。傅晓轩见包拯的眉头不再紧锁得那么厉害,便猜他找到了线索:“有发现了?”
“还不肯定。”包拯道,“请傅小姐向吕相打听一件事。”
“什么?”
“李宸妃的身世。”包拯道,“我想知道李宸妃在宫外可有亲人?”
“李宸妃?没听皇上提起过啊。”傅晓轩伸指点了一下自己的头,回忆**的嫔妃。
“哦,她是先帝的爱妃。”包拯觉得好笑,因他知道了皇上和傅晓轩的关系,此时却看到她误会的样子。
“这样啊。”傅晓轩苦笑一声,紧接着拍了一下手,“没问题。我很快问出她的身世。”她转念一想,又问包拯:“你怎么知道我爹爹知道她的身世啊?”
“近些年,吕相爷一直在京城……”包拯还没说完,就见傅晓轩抬起手阻止他。
“行了,我明白了。等我的消息吧。”傅晓轩转身向大门走了几步,回头抿嘴笑道,“我匆匆赶过来,你都不请我进去坐坐。你这包大人也太不体谅人了吧?”没等包拯答话,她已经出去了。
“包大哥,傅姐姐好像跟皇上很熟啊?”展昭笑嘻嘻地过来问。
“做事吧。”包拯恨他一眼,不去理会他了。展昭不生气,嘻嘻呵呵地缠着包拯问凶手。
三五、包拯揭秘指证真凶 赵祯认母追忆李妃
却说包拯托傅晓轩去打听李宸妃一事。傅晓轩好奇得很,迫不及待地跑到吕夷简的书房来等他。她知道爹爹的生活习惯,每日午时都会来这里看看书。这时,门咯吱一声开了,她抬头看见的人不是吕夷简而是吕寒。
“小妹,你在爹的书房做什么?”吕寒站在门边惊讶地问。
“啊,我找爹爹有事。”傅晓轩笑着错开话题,“哦对了,寒哥哥查到崇王多少余党啊?”
“你一个女孩子少管朝廷的事了。皇上可不喜欢女人参政哦。”吕寒笑她。
“不跟你说了。忙你的吧。”傅晓轩催促他离开。吕寒笑着扣上了门。良久,门又开了,这次是吕夷简回来了。
“爹爹可算回来了。”傅晓轩高兴地凑过来挽着他的手臂。她扶吕夷简坐下,转身到一张方桌边慢慢地给他沏了一杯热茶。
“你这丫头一反常就有事。说吧。”吕夷简一眼就看出她的心思。
“爹爹先喝茶啊。”她递给他一杯茶。他放到嘴边尝了一口,赞道:“好茶!这莫不是……”
“闻林茶。”傅晓轩接过话,“爹爹你看,这茶叶在水里就像碧玉入了杯,这味儿香如幽兰,多怡神啊。爹爹多喝点儿,这可是宫里的贡品。”
“有皇上给你撑腰,贡茶也敢往府上拿?”吕夷简又给女儿准备了长篇大论。傅晓轩赶紧转了话:“可不是我偷的,这是皇上给爹爹的。皇上呢,让我问爹爹一件事。”
“问事?”吕夷简端着杯子抬头看着女儿。
“皇上想知道李宸妃的身世。”傅晓轩的话刚落音,见吕夷简的手颤抖了一下,茶水溅湿了他胸前的衣服。
“爹爹怎么了?”傅晓轩赶紧过来端着茶杯,将杯子放到桌子上。
“爹记不起李宸妃的事。”吕夷简站起来拍着身上的茶水,硬生生地回答。傅晓轩见爹爹受惊的神情,猜他一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