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赵祯》第67章


“包拯没猜错的话,魏姑娘要利用时间来听曲观心。太后为何要留你在宫,就是因为你掌握了太后的病况,你的曲子可以缓解太后的病情。这也为你接下来的心随曲动创造了条件。”包拯严肃地看着她,“你明知太后的病受不得刺激,可你却……”他沉吟半响,继续道:“你是大夫,病人的生死就在你一念之间。大夫是用来救人的,魏姑娘。”他重重地强调了她的名字。
“呵,包拯果然聪明。魏初尘今生没有几个钦佩之人,你就是其中的一个。”魏初尘没有半点忏悔的意思,“太后身患重疾,没有我她早就没命了。只是我为姑姑不值,一定要让刘后记起她对姑姑的伤害。呵,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魏初尘,你好大的胆子?”皇上没等她说完,拍案站起。
“皇上息怒。”魏初尘平静地说,“太后死的当晚我就知道皇上怀疑我。我留下来是要告诉皇上一个秘密,正愁无机会,所以就等着皇上揭发我。如今由包拯说出来,我就放心了。”
“初尘,你的城府好深!我以友相待,你为何要骗我?”傅晓轩缓缓地走到她的跟前,含泪问。
“对不起晓轩。”魏初尘看了看傅晓轩,向皇上解释,“皇上,我利用了你心爱的人。但这不关她的事。”
“有你这么蠢的人?”金宇愤然骂道,不知道有什么事不能商量一定要害人。
“什么秘密?”皇上强压怒气,沉着声音问。
“皇上不是刘太后所生。你的生母是李宸妃。”魏初尘提高声音,一字一句地说。
“混账!还敢造次?”皇上一脚踢翻身后的龙椅。泉顺义吓了一跳,赶紧跑上去扶起椅子,沏杯茶递给皇上。包拯并不吃惊,其余人皆感到意外。
“包大人,我的动机是什么?”魏初尘依旧平静地问。
“皇上。”包拯放慢语速,“你的生母确实是李宸妃。”
“包拯,你想造反?”他指着包拯,龙颜大怒。泉顺义端在手里的杯子砰地一声掉在地上打碎了,接着,泉顺义轰的一声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说话。傅晓轩从来没有见过皇上发这么大的火,也被吓了一跳,但她很快恢复了正常。
“皇上,怒气伤肝。”傅晓轩已经走过来站在了他的身旁。她示意泉顺义捡起地上的碎片,抬头正要说什么,却听皇上道:“包拯,继续说。”
“是。”包拯道,“包拯去查过李宸妃宫外的亲属,他的弟弟李云在一个小镇做官,据李云所说,李宸妃收养过一个孤女,送她去学艺又给她生活接济。李云只见过那个女孩儿一面,记得她手腕处有一块红色胎记。十几年过去了,那胎记还在吧?魏姑娘。”他盯着她,等着她证实他的话。魏初尘主动地挽起衣袖,只见那块红艳艳的胎记在手腕的中央。
“刘太后又做了什么?”金宇插话问。
“大中祥符三年,民间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故事里的太子就是当今圣上。”包拯顿了顿声,“话说当时的刘皇后无子,在李妃产下龙儿时,刘皇后用一只狸猫换走了太子。先皇大怒,以为李妃产下妖孽,于是将李妃贬入**……”
“够了。朕不想再听。”皇上大喝一声,惊异地站在原地。
“这只是无聊之人编的故事,不可相信。”傅晓轩对包拯道。她虽是这样说,心里却有几分相信,因为皇上是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出生的。
“大中祥符四年后,由于朝廷的缘故,人们再也不敢提起这故事。”包拯壮着胆子道,“事之真假,包拯知道至少有五个人清楚。”
“谁?”皇上虽然气愤可还是想知道真相。
“侍候太后的郭公公、先帝的杨淑妃、泸州的公孙辙,还有八王爷和吕相爷。”原来包拯写信问公孙策是因为他想知道公孙辙离开京城之前发生过什么事。包拯继续说,“李宸妃死于明道元年,而公孙辙和八王爷都是在明道元年离开京城。公孙辙在那一年为李宸妃办过丧事,八王爷与太后的关系,皇上比包拯清楚。再说郭公公和杨淑妃,他们常在太后身边,知道的事不会少。还有吕相爷……”
“传郭槐。”皇上命令道。包拯还没说完,只好收了后面的话。傅晓轩暗道,爹爹怎么掺和了这件事。
很快,郭槐慌慌张张地进来了,其他人将中间的位置腾了出来。礼毕,皇上直言道:“朕要知道李宸妃的事。”
“皇上。奴才什么也不知道呀。”郭槐两腿一弯跪在了地上。
“郭公公,你若不据实道来,待皇上查明真相,你就是欺君之罪。犯不着为了一句话送了性命吧?”傅晓轩轻言轻语,但这话确实把郭槐震住了。
“奴才说,奴才说。”郭槐带着颤抖的声音道,“当年太后娘娘抱走了李宸妃的孩子。他就是皇上。”
“可有狸猫换太子一说?”皇上故作冷静。
“没有,那都是瞎说。”郭槐慌忙解释,“奴才亲眼看到太子,就是皇上被抱走。”
“太子被抱走那是刘后的错,李妃怎会被贬冷宫?皇帝的女人生不出龙子也有错?”魏初尘激动地问。
“你放肆。”皇上对魏初尘喝道。
“对不起。”魏初尘轻声说了句。
“后来如何?”包拯接着问。
“李妃娘娘进冷宫没多久就出宫了。奴才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呐。”郭槐望着皇上,带着哭腔求道,“皇上,奴才说的都是实话。求皇上饶了奴才吧!”
皇上微闭双眼,苦苦追忆李宸妃的模样。他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见过她,她总是远远地望着自己,对着自己微笑。刘太后从来不让自己接近李宸妃,李宸妃只有在无人之时偷看自己一眼。因年纪幼小,他实在想不起李宸妃的模样。
三六、童真童趣巧解心结 生母养母同归奉慈
却说李宸妃给皇上只留下模糊的印象,皇上还不能就此断定自己的身世。郭槐低头趴在地上,求皇上开恩。
“传吕夷简面圣。”皇上恨郭槐一眼,吩咐泉顺义传旨。泉顺义点头弯腰地跑了出去。傅晓轩有些紧张,怕爹爹做了不该做的事。她看了看皇上,见他没有留意她,便想悄悄出去,可她刚跨出一步就听皇上道:“就站在这里。”傅晓轩“哦”了一声,自觉地退了回来。
“包拯,你是如何知道她的姑姑就是李宸妃?”傅晓轩忍不住问。
“我们不是去看过那个墓碑吗?碑上的名字和日期都和李宸妃的情况吻合。”包拯转头看着魏初尘,“做墓碑的石头是新的,周围的泥土也新翻过,可以推测这墓碑所立不长。金宇说你曾用龙凤玉救你的姑姑,可你从不让他们跟着。为什么?因为李宸妃的灵柩在洪福院。你冒险偷玉救你的姑姑,怎么会让你姑姑的灵柩在那个常满杂草的小土坡上?”
“我真是笨死了。”傅晓轩自言自语,转头见皇上重新坐了下来正在纸上写着什么。她默默地站在他的身边,见他剑眉紧锁,奋笔疾书。
没多时,泉顺义和吕夷简进了御书房。皇上放下手中的笔,没等吕夷简行礼便问道:“吕相,告诉朕李宸妃的事。她可是朕的生生之母?”
吕夷简看了看众人,察言观色后心里有了底,拱手禀道:“回皇上,李宸妃是皇上的生母。”
“你知情不报,该当何罪?”皇上提高声音问。
“不是微臣不报,只因太后的压力,所以微臣不敢声张。”吕夷简小心翼翼地说。
“皇上,这可不关爹爹的事。八王爷离京还不是为避太后的压力……”傅晓轩还没说完,就被皇上打断了:“朕没问你。”傅晓轩知趣地闭上嘴,心里却是不服。
“太后对李宸妃也算不薄。李宸妃的弟弟能够为官,全是太后的恩惠。太后厚葬李宸妃的事,皇上也是清楚的。”吕夷简的话刚落音,就听魏初尘着急地喊:“假的。刘后若善待姑姑,如何抢走她的皇子?”此时,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
“魏姑娘,宫廷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吕夷简解释道,“以当时的形式看,太子由刘皇后抚养更为合适。是刘皇后辅佐太子登基,当今圣上治国有方少不了刘皇后。李宸妃泉下有知,也该安息了。”
“姑姑念子成疾又哭瞎了双眼,最后含恨而终。刘后就没错吗?”魏初尘悲泣地问。
“再是有错,也轮不到你来责问!”皇上站起来,慢慢地走近魏初尘,“魏初尘,你可知罪?”
皇上在离她两米远处时,见她快速地从衣袖里抽出一把匕首笔直地插入她的心脏。谁都看得出,这一刀是致命的。
“初尘!”金宇慌忙上前一步扶住她,“你怎么这么傻呀?”魏初尘的血染红了她白色的衣衫,她淡淡地笑着:“谢谢你金宇,初尘再也不能和你行走江湖了,你好好保重自己。”金宇悲伤地将她抱在怀里,轻轻地扶她坐在地上。
“皇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