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第198章


于是这一份来自董家的礼是第二重的——最重的礼来自建文帝。
建文帝封了齐宝的母亲文氏二品诰命夫人(这下她是真正的夫人了,而不是民间私下称呼的夫人。明代只有二品官以上的妻子才能称夫人,文氏虽然是齐宝的母亲,却不能在官方场合称其为“夫人”,齐敏倒是可以被称作“靖远侯夫人”),并且让齐宝的爵位可以世承一代,然后再降一等袭封。
也就是说秋哥儿长大成人后什么都不必做,就能继承他老子靖远侯的爵位,不必降一等袭伯爵——这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第九章 形势复杂
明代的爵位,本来分为世袭和不世袭,以及降等受袭三种。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就是流爵,而降等袭封的则要还其诰券。
齐宝的爵位本来是流爵,建文帝这首圣旨一下,就是把他的爵位提到了世袭一代再降封一代,等于是连他一共三代人能俸禄了,也算是大恩赏了。
不过诰命夫人这一点就比较奇怪了——按说先封赏齐宝的母亲是应该的,但是不封齐敏就有点奇怪了。
总不可能是皇帝也瞧不起童养媳吧!
在齐敏看来,这可能是这个穿越者皇帝与自己开的一个玩笑,也是在继续试探自己,看自己有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齐敏还真不在乎这个,每日里只是哺育两个孩子。
而在齐敏坐月子的同时,许放也正式迎娶了齐秀雯,与齐家成了姻亲。只是齐敏在坐月子,没法去相贺了,只是备了贺礼,让齐芸代自己前去了。
这一次许放的婚礼,倒是挺低调,没有怎么喧哗铺张。这一来是齐宝之前的信中有所嘱咐,二来也是齐连春听了齐敏的劝告,做事不要太张扬。
不过从那之后,齐秀雯倒是经常过府来探望文氏——在她没有出嫁前,她和文氏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如今齐秀雯又到了长安,与许放的婚后生活也很美满,自然对文氏感激万分,也就走动得更勤了。
齐敏之前与齐秀雯没有过交集,通过几次相见,也知道这是个温婉柔顺的人,可以放心相交。
齐秀雯的年纪比齐福大四岁,今年三十九岁了,比许放小七岁,还算是年龄相当,只是看起来像是齐敏的长辈,不像是她姐姐罢了。
待等孩子满月了,齐敏也就出了月子,可以下床出门走动了,再加上齐秀雯也在长安,两家也经常走动,互相间也有个照应,齐连春和齐芸便也都告辞回了盱眙——齐连春进献的望远镜已经受到了建文帝的嘉奖,而为朝廷专供望远镜的差事,也由齐家承担了下来。
当然,这其中也有恩遇齐家的意思,毕竟齐宝正在前线打仗,齐连春又捐了那么多银钱,皇上怎么也得意思意思。而且齐连春是经常捐钱给朝廷和灾民的,只是通常借用了别人的名义罢了,皇上却怎么可能不知道——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多赏一点也无所谓了。
而长安虽然也有齐家的一个琉璃场,但是齐连春的家在盱眙,他还是想把做望远镜的工厂设在盱眙——毕竟长安将来乃是天子脚下,各种关系太过敏感复杂,还是避开点的好——所以一等齐敏出了月子,他就带着齐芸告辞了。
其实齐敏早就想下床,只是家人都不允。而且古代人坐月子,连窗都不开,密不透风的——这时又是五月盛夏,把个齐敏热得苦不堪言——连痱子都焐出来了!
古代不要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哪怕就是有,也不许给齐敏扇到一丝风的,更不用说窖藏的冰块了!
跟古代人说坐月子要通风什么的,根本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谁都不会听她的。
所以等好不容易出了月子,齐敏光是冰镇的水果,就吃了一大缸子,慌得婉容直叫唤。
到了六月,齐灵回家探亲,与董祺一起来了长安。
齐灵与齐敏关系最好,所以在听到齐敏生了一对双胞胎后,一定要回来。董祺怕她路上出事,便也就陪着一起来了。
齐敏见董祺与齐灵夫妻恩爱,也就放了心——起码这次没有乱配对。
之所心这样想,是因为齐升一直对她和齐宝硬塞给他的婉颜没有什么感情,哪怕是儿子齐书文是由婉颜所出,他都没有给过婉颜一星半点的温柔。这么多年来,他们连同房都没有过,齐升过着如同清教徒一般的禁欲生活。
齐敏心中一直对齐升的事耿耿于怀,就是因为怕齐升仍然念着自己,所以迟迟不肯结婚。现在齐升与婉颜两个人都痛苦万分,齐敏知道了也只能眼睁睁地瞧着,毫无办法可想——毕竟两地相隔遥远,写信去劝,也只是隔靴搔痒,起不了什么大用。
于是齐敏也只有等着迁都之后,与齐升在长安重聚时,再好好劝解他了。
而这几个月里,齐家的家信和封赏的圣旨都已经转送到了在广西作战的齐宝营中,齐宝的家书也寄回来了一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齐敏和文氏、齐芸等人看到这封信都是激动万分。
还好信上齐宝说一切都很顺利,胜仗一仗接着一仗,看来很快就能平定乱事,班师回朝了。
而在建文二十五年的七月,传世巨典《建文大典》编成了。这部巨著汇集天下所有的书册图集,光目录就有七十一卷,正文两万五千余卷,装成一万三千册,超过了正史中的《永乐大典》,是建文帝在武功之外的一大文治成果。
而且为此,参加编纂的人跋山涉水都得到了封赏,婉婷更是以唯一的女纂官被提升为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的官员,且兼任科学院的副院长,一时间风光无限。
现在只要南边的战事平定,那建文帝也算是圆满了。
但是一直到了八月,齐宝的军队仍然被困在广西,朝廷为此又发了之前未到的援兵——之前齐宝没有等部队汇齐便走,其余的部队也就都原地等待观望,没有再向京师集结——这一下甚至耽误了原本要在这年举行的封禅大典。
而同是在这一年的八月,西边的唐赛儿彻底击溃了亦力把里的军队,扶植了一个傀儡君主,然后准备休整一小段时间后正式班师回朝。
同月,朝廷中传出建文帝生病,不能理朝的消息。
皇帝生病,太子拥重兵在外,大将齐宝的部队也不在中原,一切又都变得微妙起来。
齐敏在长安,也仍然能收到这样的消息,一则是来自齐宝在京师里布下的眼线,二则是齐升的来信。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齐敏其实心里也很紧张,不知道这个穿越皇帝会怎么做。
平心而论,建文帝上台以来所做的一切还算是很好的,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大为发展,甚至拓展了新的航路找到了美洲。虽然也有些种族灭绝的劣迹,但发动不道德的战争,就算是在现代也是常有的,何必过份苛责。
所以齐敏并不希望建文帝倒台,或者不得善终,更不希望的,是明朝发生内乱。
于是在九月,南京传出了即时迁都的消息——这个时候的长安城建设,虽然没有完全完工,但是也算基本结束了。齐家的下水道工程做了一年,皇宫里的已经完成,城中的主干道也已经完工,只有几个点还在修建。至于皇宫,长安是数朝古都,翻新再建不是一件要耗太大工程的事,再加上之前早已经在慢慢施工,现在也足够建文帝来住了。
只是现在建文帝的身体正在生病,在这个时候迁都,未免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更何况,在下达的诏书中,还有着一条以南京为陪都,钦定太子的长子朱颒为太孙,留守陪都南京。
明代在永乐帝之后,太子留守南京是惯例,以防天子守边出现意外,那太子可以在南京迅速组织勤王的部队,甚至称帝,以保社稷。
现在的建文帝显然也是用了这老一套的办法,不但把孙子朱颒立为太孙,而且还大封群臣,不但把一大批他认为忠诚可靠的官员升了职,成为了南京留守内阁的成员,更是提拔了一大批进士,填补了空缺——事实上留在南京的人,都是有能力而无经验的,在南京留守职位上的历练,也能让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
而太孙与皇太孙看上去有一字之差,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分别。太孙朱颒生于建文十七年,如今九岁,自然是要人辅佐的,而最受到皇帝欣赏的年轻人自然就是辅佐太子的最佳人选,于是建文朝第一位活着的一品大员出现了——南京留守太子太傅苏睿。
群臣对此极为不满,纷纷上书要求改为太子少傅或太子少师,这样就是正二品衔,不然的话那些功勋老臣,将无地自容。
于是在各方的妥协下,徐辉祖、铁铉、杨士奇、黄淮四人被提升为正一品,杨荣和杨溥、夏元吉以及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提升为从一品。
郑和本是宦官,不得升为四品以上的官爵,这一次也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