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妃》第49章


“不过是被皇上①斥责了几句,晋王殿下①何至苦闷于斯呢?”
正当安庆绪独自借酒浇愁之际,一道温和却不乏清丽的女声响起。待看清来人,安庆绪重重地放下了手中的酒盏,目不转睛地盯着她,语出讥讽:“云姑娘不在潼关替魏衡风他们出谋划策,怎么有空来了我这里?”
早在安禄山起兵之前,锦云就向当时最受他宠爱的次子安庆绪毛遂自荐了。安庆绪的身边从来不缺少武艺卓绝的帮手,一名无权无势的江湖女子并不为他所看重,甚至想要不予理睬。直到听完了锦云的整个故事,了解到她对李瑁、对杨玉环、对李唐皇室的满腔怨恨之后,安庆绪考虑着多她一个不多便留下了她。
令安庆绪没有想到而又欣喜的是,自己在锦云的帮助下比之从前更加深得安禄山的信任与倚重,他这才认识到自己是捡到宝了。为了万全起见,锦云嘱咐安庆绪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她的存在。除了安庆绪本人,没有任何人晓得他身后还有这样一位厉害的军师,他对锦云也是打从心底佩服与仰仗。直到上次攻打潼关,尽管早就知道胜不了,也知道锦云之所以出手相助必然是她计划中的一部分,可要是没有她与阳极,自己的损伤不会如此之大,更不会连日来都受到冷待。他心中不安不快,对锦云自是难免有了微词。
此时的锦云已然摘去面纱露出了真容。时光荏苒,却是因着长年处在极寒的静雪谷内,锦云容貌上的变化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可她再不是当初那名弱不禁风的千金娇小姐了。看着眼前这个对自己心生愤懑的男子,她扬了扬嘴角,淡然道:“潼关一役殿下根本毫无胜算,若是锦云不出手相助唐军如何取得他们十足十的信任,又如何找到破绽帮助殿下完成大业呢?”
听到这话,安庆绪的怨气才稍稍消减了些:“潼关那边出事了?”
锦云点了点头,“李瑁听了我的提议返回长安,如今已被软禁在寿王府内,李隆基的圣旨也已到了魏衡风手中。晋王殿下,你说潼关还能够守得住多久呢?”
安庆绪的双眼顿时有了光彩,起身走到锦云跟前,抚掌笑了起来:“云姑娘足智多谋,佩服佩服。”
锦云微一低头,谦逊道:“殿下谬赞了。”
“但是魏衡风不会那么听话。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看啊还是先别太乐观的好。”想到这一点,安庆绪随即皱紧了眉头。
锦云不以为然:“殿下何时变得如此悲观了?抗旨不尊可是诛九族的大罪,魏衡风拖不了多久。”
“悲观?”安庆绪苦笑道:“父皇对我越来越不看重,我怕是难以如姑娘所言当上太子进而继承皇位了。”
“殿下不必灰心。虽然眼下三皇子②圣宠正浓,可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在锦云的安慰下,安庆绪渐渐拾回了信心:“你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锦云一笑,献出了计策:“我是算好了日子离开潼关的。这会子李瑁被软禁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崔乾佑那里。殿下即刻去禀告皇上潼关的情况,再由你取崔乾佑而代之前去作战。到时潼关一破,长安再无屏障,天下尽在掌握,殿下还怕得不到皇上的欢心吗?”
锦云说得头头是道,安庆绪仍有疑虑:“父皇对崔乾佑极为倚重,这种时候根本不可能让我取代他。”
“一定会的。”锦云胸有成竹,笃定至极。
①: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建立大燕政权,自称为帝,定都洛阳,安庆绪被封为晋王。
②:安禄山第三子,安庆恩。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十章
对着锦云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一遍又一遍,进而闭着眼睛沉思了良久,安禄山才开口问道:“你真的是失踪了四年的寿王妃?”
安禄山曾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宫中是见过韦瑶晴几回的。有此一问仅仅是因着意外而非怀疑什么。这一点,锦云心里自是再清楚不过。她拱手以示尊敬,回话道:
“锦云确是离开了四年,但早已不是什么寿王妃。况且皇上新立的大燕才是正统,李唐很快就会彻底覆灭了,何来的寿王爷呢?”
“哈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锦云的话让安禄山心情大好,朗声大笑着夸赞她到。
锦云见形势有利,趁机为安庆绪说起了话:“皇上,晋王殿下潼关一役失利而返,非是能力不足行事无果,全是锦云建议晋王殿下假意战败,如此才能博得李瑁魏衡风等人的信任。现在李瑁被软禁于长安王府,魏衡风则不敢真的违背李隆基的命令,最多撑不过五日便会出关迎战。到时候,潼关便成为皇上的囊中之物了。”
“父皇,虽然当初是按照云姑娘的建议才假意战败,终究是儿臣惹得父皇不悦。儿臣恳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儿臣代替崔将军去打这一仗。”安庆绪瞅准时机,将锦云教给他的话说了出来。
安禄山看上去五大三粗,实则为人多疑,心思细腻。尽管了解到了锦云很早之前就在帮助安庆绪,这次投诚的理由也很充分,而她寿王妃的身份更加足以解释她为何要如此费尽心思致李唐皇室于死地,可他仍不肯全然相信于她。尤其这阵前易帅之举牵连甚广,不得不谨慎为上。
思及此,安禄山出言安抚道:“庆绪,这些日子委屈你了,父皇以后会好好补偿你。但是崔乾佑带兵打仗从来没有犯过错,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就突然换统帅对军心会造成动荡,这件事还要好好斟酌。”
早知事情不会太过顺利,安庆绪倒也不着急,依着事先的安排不疾不徐地对安禄山说道:“崔乾佑明里的确没有犯下过错,暗中却有不臣之心。让这样的人统领我们大燕的军队,岂不是正中了李唐的下怀吗?”
安禄山闻言皱起了眉头,立刻问道:“怎么回事?”
安庆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锦云:“云姑娘,事情是你发现的,就由你来说吧。”
“是,殿下。”对着安庆绪示意之后,锦云转而对安禄山继续说道:“之前在潼关时,我偶然发现了魏衡风写的一封书信,收信之人正是崔乾佑崔将军。言辞之间二人早有默契,魏衡风会死守潼关不出,崔乾佑则假装挑衅实则等待时机暗中相助配合。若非如此,我也不必急着让李瑁返回长安,刺激杨国忠再度进言李隆基下圣旨强令魏衡风出兵。然而,就算不得以交战,崔乾佑肯定也不会尽全力,甚至会与魏衡风合谋危害大燕。”
锦云所言让安禄山脸色骤变,大骇之下却不忘小心求证:“那封书信现在在哪里?”
“锦云未能拿到手。”锦云觉得汗颜地低下了头。
安禄山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锦云见状,连忙说道:“虽然没有那封书信能证明锦云所言属实,但到了明天,崔乾佑必然会获悉李瑁被软禁的消息。锦云敢断定他不会禀告皇上。皇上若是对锦云心存疑虑,不妨等上一两日,到时候便知真假。”
事出突然,安禄山一时难辨真伪,又不能直言对锦云不完全信任,即是笑着打起了哈哈:“云姑娘言重了。事关重大,还是小心点好。万一那是魏衡风的反间计,冤枉了崔乾佑岂不坏了大事?就按照你说的,等上一两天吧。要是崔乾佑真的敢背叛朕,朕绝不容他!”
“是,皇上/父皇英明。”结果早在锦云预料之中,她与安庆绪都没有再纠缠于其中,异口同声地回应了安禄山。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十一章
据探子回报,崔乾佑已经知道了李瑁被软禁、李隆基降旨令魏衡风出兵的消息,但并没有因此采取什么行动也没有禀告安禄山,证实了锦云所言不虚,他的确暗中与魏衡风有了某种约定。安禄山对锦云再无怀疑,当即任命安庆绪为统领大将军,锦云为军师,前往潼关外捉拿崔乾佑并与魏衡风一战,务必拿下潼关,直捣长安。
安庆绪与锦云去到军中,连一个喊冤的机会都没有留给崔乾佑便将他斩杀于所有将士眼前,进而宣读了安禄山的旨意,说出了崔乾佑叛变的事实。自此,由晋王安庆绪执掌军中一切大小事务。
“云姑娘,这一次多亏了你,不然崔乾佑一定会危害我大燕,我也不可能重新获得父皇重用。”统将营帐之中,安庆绪对锦云感激地说到。
“崔乾佑与魏衡风有勾结一事我的确是偶然发现。说来当是晋王殿下福泽绵长,连上天都眷顾着你。”锦云并不居功。
安庆绪喜不自胜:“承云姑娘吉言。他日我得成大业,云姑娘当记首功!”
“殿下言重了。锦云不求功禄,只求能大仇得报,一雪耻辱。”似是忆起了那些陈年往事,锦云的眼中露出了再明显不过的恨意。
安庆绪满意地点了点头,走到案前,问道:“云姑娘,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