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主母》第198章


“大人。”姜虞向着那一身玄衣绣章,仪态不凡些有年纪的男子鞠躬辞谢,“我与贵女出外游行而已,不需劳大人费心。”
“夫人。”男子甚是亲切地将姜虞低下拱手的双臂扶起。
“我只是一名寺人,服侍贵女之人。”姜虞推却道,以卑礼自诩。
男子听完这话,神态似是不信的。他以惊疑的目光扫视姜虞优美的体态与美好的娇容,语含深意说:“若汝为寺人,其祖上必是并非为寺人。”
姜虞不直答是还是不是,客气地笑了笑,转而指着她道:“此乃我服侍之采邑贵女,为我服侍之人。”
“哦。”男子抚抚下巴留下的小戳胡须,望向她。
她见男子目光和蔼可亲,倍觉好感,以姜虞所教礼节向其鞠躬,道:“拜见大人。”
“贵女如何称呼?”男子道,并不因为她年纪小而小看,以礼敬重。
对他谦虚的品德,她更有敬意地答:“大人可唤我阿愉。”
男子听此回答,高兴地说:“阿愉,可否与吾等一同乘车?”
她犹豫地咬咬小嘴唇,望向了姜虞。
姜虞笑着答说:“吾乃服侍贵女之人,一切听凭贵女决定。”那笑容倒像是鼓励她答是的。她便是答那男子,点头:“到了夜宿之地过夜之后,吾等只能各行各路。”
“可以。”男子答,接着自谦道,“贵女可唤我为不才。”
不才,这名一听便像是伪名。她上下打量这男子,或许长得不是十分俊美,然其仪态着实不凡,非一般人士。尤其他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两个小酒窝愈加深浓,好像窝藏了满腹子经纶一样。幼小的她肚子里便腹诽:早知我也用伪名了,哼。
伴随男子而行的寺人将马车帷幔掀开,扶她上车。踩物登车后,她眼前花地一亮,终于明白男子为何称“与吾等一同乘车”。原来,这马车里还坐了两个人。也亏了这两人都沉得住气。坐在马车里听男子与她们说话,却是一声不吭的,既不声张,坐在车里头好像死人似的屏住了气息。
她往前走,那两人各坐车里的一边。她从他们中间的夹道经过,顺便往两边好奇地窥探对方。见右手边坐的少年,头顶梳着个头包一样的髻,两腿交叉盘坐,两手把着一个陶埙。他面容方正,两眉粗浓,微笑时与不才一样嘴角有两个深浓的小酒窝。见她望过来,他便向她笑,神态倒不像是怀有恶意的。左手边的少年则侧躺着,额前几条凌乱的发丝垂落在玉枕上,两眉细如裁,微微往上飞扬入到墨黑的鬓内。他本
闭着目,似是熟睡的。见她目光,他蓦地睁开眼,那眼瞳深如夜色,她与之对视之间,觉心中掠过一丝惊慌,便立马转过脸。
此两人衣着打扮,皆都与不才一样带有贵族气息。她便在猜想,他们莫非是不才的什么人?
如此思虑着,走到车中那唯一空着的丝带为边的莞席,她迟疑着能不能坐下。
坐着的少年见到她的难处,说:“贵女,请坐。”
她方才坐了下来,拘谨中挺直了腰板。
坐着的少年问:“贵女,如何称呼?”
她道:“我乃来自乐邑,可唤我为阿愉。”
“阿愉?”对方稍有疑惑,大概是想详细探问为此愉是哪个愉字。
她未答,侧躺的少年忽然接上话:“阿鱼,莫非是水中游行之物?”
“是。”她灵机一动,脱口而出。不才不是刚用了伪名吗?刚好将计就计,自己也用个伪名。幼小的她在心里头为自己的机灵洋洋得意。
两名少年面面相觑,貌似都不大相信她的话。
她问他们:“汝等如何称呼?”
“贵女唤我不公,他是不良。”坐着的少年答。
不才,不公,不良……这么古怪的名,她再次深深地端详他们两个。
不公,似比不良年纪稍长一些,神态端庄一些。不良,像是孤独惯了,不喜睬人似的,喜欢闭着眼睛。现在,不良便闭着双目指挥不公说:“吹只曲子给我听听。”
她听了,不禁问不公:“汝是他何人?”这尊卑的礼节可是不能错的。要是不公只是服侍不良的人,她若都对他们行了尊礼,那就是对真正的主人不敬了。
不公正欲将唇靠到陶埙上吹音,听到此等问话,歇手正要答。不良却又突然插话:“小小年纪,且如此多心思。”
这话明显就是说她的。她听了怎能不来气,反诘道:“我以礼相问,有何过错?”
“你莫非在想隗诚?”季愉挑着长眉看她。
见此情况,不公急忙道:“不良,汝此话对于贵女实有不敬之处,应向贵女致歉。”
怎么回事?听这话,不公好像不是服侍不良的人。可这不良怎么一副骄傲的姿态?她疑惑重重。
“来者是客。客为上,何况是不才邀请之客人。”不良懒洋洋的,很不情愿地坐了起来,面向她拱了拱手,“贵女,吾刚才所言有误,请贵女不要放在心上。”
事到如今,她自然是要还礼,答说:“大人言重了。吾年岁小不知事,也有错,请大人不要放在心上。”
他们见她如此庄重地行事,不免又是互相望望。不公问:“汝之礼节为何人所教?”意即,她固然年幼,行的礼节十分之好,必是出自十分不凡的家族。乐邑之中,当属她祖父乐离大夫与祖母乐芊在镐京受过天子嘉奖其礼仪风范。此事她曾听姜虞提过。但不想到不良他们也会知道。听不良琢磨着道:“莫非,汝为乐邑主公与其妻亲自教导礼节?汝为世子之女?”
她想到伪名的事,况且,与姜虞出行,每次都小心翼翼不惹是生非,避免姜虞受连累。费了脑筋想了一通,她否认道:“非也。吾不过是世子胞弟之女,也从未与祖父祖母亲近。”因为这话半是谎言半是真话,她把握自如,说得恰是这么一回事。他们无法从她脸上与话语瞅出端倪,便都点了点头。
她心里头长舒口气。
那不良又接着问:“如此说法,汝之礼节为汝阿媪所教?”
她烦恼于他们接二连三的逼问,板起面孔:“是。”
不良长长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双目眯眯。不公把陶埙凑到了嘴边,边笑边吹了起来。
陶埙是种特别的乐器,特别考验乐者的功力。这等功力并非一日便能练成,在于不止需要完善技巧,还需修炼丹田之气。因此,能把陶埙真正吹得好的人,其武艺必是也不错的。
她听不公吹奏陶埙,其音色之广域,非一般乐人能及。至少在乐邑中,她尚未听过有人能如此精湛地吹奏陶埙,便是十分惊奇。
不公吹的非雅乐颂乐,为民间之乐,曲子深沉而明亮。听者闻之,仿佛置身于一片广阔的海域,心境辽阔而舒展。乐者吹奏之乐,能一定程度反映出此人的心态。她听着不公的埙乐,能感受到此人明亮宽广的心境。至善的乐能感人,如今,她伴随乐声情不自禁中轻轻哼起了一首姜虞教导的歌谣。
水摇兮兮,
舟泛兮兮,
木已成舟,
笑声兮兮。
吾举右伐,
汝抬左伐,
木舟泛兮,
吾与汝——
同伐舟兮。
“吾与汝,同伐舟兮——”她重复此句,是十分喜爱此句。还记得,在田埂中,那一群群辛苦劳作的人们。当丰收来临之际,普天同庆之时,此等欢乐的心境,只有与一起同甘共苦的人共同庆贺,才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心底感动之处的甘甜之水。
在她打着拍子哼曲子的时候,旁边忽起的一支篪音,以和善之姿伴于她与埙乐,令她不觉把注目转向了它。
两手握着一支素面素目竹篪的是不良。他两目微闭,似乎在倾尽全心听歌声与埙乐,掌心握有的竹篪在他唇间来回移动的姿态,宛如那在水面上泛泛行走的木舟。他一双袖口随风而荡,其韵雅轻尘脱俗。她望之,忽然无法移开双目,只想着:天下竟有如此洒脱男子,好像欲乘风而去似的。
坐在对面的不公,见不良用如此肃穆的状态吹乐,嘴角的两个小酒窝愈是深浓了,好比两汪深泉。紧接,他也是两眉紧拢,以更紧凑的乐声来贴紧竹篪的乐声。
一时,她双耳聆听竹篪与陶埙之乐,其一唱一和,齐出之乐声美丽而不乏高亢,深沉而不乏明亮,此等美好和谐之音让稍有善心的人都能感动得流出眼泪来。她心中尚且浮起了古诗一句:“天之诱民,如埙如篪。”便是如此这般的兄弟音乐吧。
这两人,难道是兄弟?
吾与汝,同伐舟兮——
她唱着,再同时望向此两人,在心中悄悄地进行对比。他们的眉眼间,似有相似又似不同,可是他们在乐声彼此相望的目光,又如比翼齐飞的雀儿,水乳交融,亲切得密不可分。她真的怔疑了,口齿微开却忽然哑了音,心中之跳动宛如雷声,震得我体内的灵魂在颤抖。
姜虞,姜虞在哪里?为何要她答应上了这辆车,与这些人相遇?
“阿鱼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