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刀玉步摇》第106章


天下明君,也自会听得忠言。既是忠言,我又岂有不遵从的道理?若是奸臣,怕大汗也早将我逐出去了罢!”
忽必烈听罢险些笑出声来:“你真真儿地怕她不成!”
“他才不怕我呢,我可害怕他了!”赵心玉抢道。
虽得了二人应允,但毕竟大婚已准备了些时日,各样东西均已备齐,若再收将起来也是麻烦,只在冬日里还好说,若到了夏日,岂非都要废弃不用了?想着这些个好东西都要扔掉,忽必烈也委实有些为难,但既然两个孩子都如此说了,自己也不好拒绝什么……
赵心玉看出了义父的无奈,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父汗不必烦恼,我倒有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既不废弃备好的喜事之物,又可让父汗再同百姓亲近一回!”
忽必烈顿时面露笑意:“哦?是何好法子啊?”
赵心玉得意地看了图那一眼,方才说道:“整座临安城中,近日要成婚的又不止我一个,诸多百姓,难道就没有嫁娶之事么?不若派了人出去打听,将要办的喜事都综在一处办成个大的,自然由父汗主婚,这也算做‘御赐的姻缘’了,百姓如何不欢喜?漫说没有浪费先前备下的好东西,父汗也同百姓更亲近了,这促成了天作之合的好事,也算是再积了德,长生天会更保佑您的!”
“哈哈哈哈……我究竟没有看错!这等好法子如何这么多人都想不出?”忽必烈听得哈哈大笑,遂亲自斟了一满碗的马奶酒端了过去,“好!就依玉儿所言!一会子处决罢了这些刺客,你便同兀良哈出去打听罢!”
赵心玉噘嘴道:“父汗真真儿地小器!我出了这么好的法子,怎地只有一碗酒吃?”
“那你要如何?”
赵心玉看了看仍旧昂首站立的李习武,想了想,道:“让他们好生地去罢,可不必用‘点天灯’之刑。那等酷刑只是对叛逃之人的,他们忠于自己的主子,也是忠臣良将,不若给他们留个全尸罢!”
忽必烈笑道:“你总是这般心善。”
图那在一旁也嘟囔起来:“待生人都如此的好,怎地对我倒是不善的?”一句话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旋即,忽必烈命人将李习武一干人等押至校场,只用了绞刑,算是给他们留了个全尸,事毕将这些人藏到田地里,日久天长,随土化了,也算得好肥料。
此事处理妥当,图那与赵心玉便各领了一队人马来至城中打听喜事,不出三日,果然探得六七对人儿近日将喜结良缘,心下里高兴,便将忽必烈之意告知与他们,人儿及家人自然受宠若惊,又哪有不受的道理?俱都谢了恩受了。想来这也是忽必烈入主中原来唯一一次做寻常人家的主婚人罢,也算得他的功绩了。
第四十五章 众忠将镇守南海
忽必烈处死李习武等人的事似风一般地传到了南海,这一路上虽有百姓纷纷议论不用“点天灯”之刑的意图,却也对蒙古人尤其是忽必烈更是放心起来:这等刺客都不用酷刑,可见实为明君之举!于是百姓们也暗暗挑起大指赞叹。
消息传至南海,闻听此事的文天祥和陆秀夫不禁叹起现今的国情。二人皆是宋廷的忠臣良将,虽誓死不做蒙古人的臣子,但毕竟大宋的江山只剩下这南海一隅,根本抵抗不了北方烧来的烈火:这团烈火可将南海的海水煮沸,又何况是区区的人?
大宋时日不长,身为臣子又当如何?
“既是我们一时间不能冲将出去,不若你我出去一人,领兵在蒙古人的身后突袭,使得他们腹背受敌,或许还有转机!”文天祥同陆秀夫商议着,准备孤注一掷。
于是,陆秀夫继续留在南海佯装同伯颜、阿术周旋,文天祥则领一队人马准备悄悄动身去江西,想着先是将自己的家乡夺回为最好。不料路遇蒙古人,费劲周折,最终暂且退到梅州。在梅州稍作休整,又于公元1277年五月自这里出兵,打响收复江西之战役。
文天祥不愧为宋廷一员忠勇之将,因吸取了先前折败的经验,故此一路上除奋勇领兵抗敌,更是将大宋之气势散播开来,所过之处必设招兵驿站,动员青壮年参军抗敌。此法果真大大奏效,士兵中不断有青壮年加入,也自然有身怀绝技且一心报国之人,文天祥不禁大为感概:看来是天不亡宋!
文天祥领兵至江西之前,早先派出去的心腹将领已然聚起了多支义军,以备文天祥到达之时与其配合,好使得蒙古人腹背受敌。义军聚起后,虽不归属督府军所管,却是配合其作战。因义军多来自百姓,故此甚是熟知江西当地地形,而督府军自是人马、粮草、兵器等完备,两军配合,自是给了元兵重创。文天祥到达江西后,更是将这里的抗元之事进行得如火如荼,在雩都取得大捷后,又马不停蹄地重兵进攻赣州。此时会昌、雩都、兴国三地已被收回,过往百姓甚至江湖人士似又看到了宋廷之希望,纷纷请缨参军,分宁、武宁、建昌三县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及江湖人士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感动于这些人的救国之情,遂进行了统一部署,将他们编制在督府军帐下。多方人员合一,兵力自是增强了不少,也已然鼓舞了士气,有道是“趁热打铁”,于是文天祥再次动用重兵,挥师席卷赣南,短时间内便收复了大片土地。
不断接到各座城池接连战败的消息,忽必烈如坐针毡,他不曾想过自己勇猛无敌的草原铁骑竟也有落败的时候,自然恼怒不已,但伯颜和阿术现在南海周旋,远水不能解近渴,况且若是离了那里,小皇帝再逃将出来,多日来的围困岂非就功亏一篑了?细想之下,便由自己继续坐镇重城临安,派图那去往襄阳,阿尔斯楞领兵助援樊城,卜远和韩忱鹳分别领兵攻打赣州和吉州。
卜远和韩忱鹳虽为大元效力已有六七年的时间,这几年间独自领了兵去攻城也不在少数,只是此次事发紧急,若不能将赣、吉两地收复,自己兵败被俘一头撞死倒还罢了,怕只怕那是敌军气焰更盛,不是反而助了他人威风么?但这心里因紧张着,也就更警觉起来,二人于接到旨意后十日内便陆续出兵去往赣州和吉州,以收复失地。
若说行军打仗之事,卜远较韩忱鹳还强些,因是饱读诗书之人,先前又懂得些兵法战术,因此去往赣州的路上竟是一路小捷,万分顺利地来在了赣州城,于到达这里的三日内对城里发起进攻,竟将对方大败!心下高兴之余便要写了信去告知忽必烈,不成想这竟是文天祥使的佯败之计:城中粮草兵器等物早已被宋兵运了出去,只待元兵送上门来,一番厮杀之后再佯败退出城去,将敌人困在城中,若不能困得降了,困死也是好的,免得再去攻打,以坏了赣州这几百年的古城。只是那文天祥也是个爱将之人,闻听卜远一路勇猛杀将而来,就想将对方劝降收为己用。
不料,卜远送了这同为忠臣勇将却非侍同一君主的人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我虽不是良禽,却也落在良木之上,如何要再重回朽木?”
他这里同文天祥的部众苦苦周旋着,韩忱鹳这里也是惨烈不已。不日前到《奇》达吉州后,因不熟《书》悉地形,竟中了文天《网》祥布下的乱石阵,虽率大部分将领及士兵逃出,却在吉州城前乱了阵脚。因这里也同赣州城一样被敌军使了计策,故此虽进得城来,却也是缺少粮草且伤者众多之状态。韩忱鹳于参军前本是一小心之人,自参军来在徐子成帐下时也未有许多改变,但自同图那、卜远结拜之后似变了许多,更是在为大元效力之时才觉出究竟何人才是日后入主中原的君王!因此也就铁下心来跟随了。此次被困究竟不是小事,若在往常,也兴许他会说得一两句软话,但此次在听了文天祥派来的心腹之人进行劝降时,说出的话来虽是不羁却也堪称此人有一副傲骨!
“我若降了也可,除非送了小皇帝来!——降了,到了你们帐中我也是一头撞死,还不如不降了!”
文天祥见此二人虽为汉人,却铁心地要为蒙古人打江山,心里奇着,却也想着若不是忽必烈有些爱民如子的手段,如何能将有如此傲骨的二人收于帐下?但自己并未动摇,只想着将宋廷失地一一收回,也不枉了身为人臣!
卜远同韩忱鹳所率之军分别被困于赣州、吉州三日后,一直与文天祥周旋并追其至空坑的江西宣慰使李恒便得了消息,只是此时仍与文天祥兵败于梅州时的残部周旋,将要到达兴国县了,故此未曾救援,只待这里战役平息后,便要率领蒙古铁骑对敌军进行猛烈冲击,以让对方惨败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