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枭》第311章


冲锋已冲破叛军的鹿角障碍,与叛军厮杀在一起。声嘶力竭的呐喊声,即便是在中军的任天翔也清晰可闻。
史思明摆出的是一个以防守为主的环形阵,依托预先的工事进行抵抗。唐军人数虽然比叛军多出不少,但是分属四个节度使指挥,四支队伍战斗力参差不齐。李光弼和老将王思礼的部队战斗力与叛军精锐不相伯仲,但许叔冀和鲁炅的部队战斗力却明显比叛军差了一大截,加上唐军是主攻方,面对有营寨和工事依托的叛军,一时间竟占不到半点便宜。
李光弼焦急地遥望叛军中军大营方向,按约定当前方激战正酣之时,包抄到史思明后方的骑兵将向其中军发起冲击,只要令史思明中军动摇甚至混乱,叛军的士气定受到打击。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后方的战况很难及时通达全军,有时候来自后方的一个谣言,就可以动摇守军的信心,到那时叛军的防线就将土崩瓦解。
叛军后方终于传来隐隐的马蹄声和呐喊声,李光弼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他相信以唐军最精锐的三万骑兵发起的突袭,定会让史思明手忙脚乱。现在史思明理应将对付骑兵的长枪队放在了防守的前线,其后军面对骑兵的突然袭击,即便不会一触即溃,也难以挡住骑兵的冲击。
李光弼正待下令部队全力进攻,但以他现在所在的位置,仅能听到那隐约的马蹄声。他不禁奇道:“公子从何得知远方的战况?”
任天翔指向天边道:“尘土起处止于一线,说明骑兵根本没能突破叛军后方的防线,而且他们被困一偶,说明叛军早有准备,骑兵危险了!”
李光弼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但见叛军后方弥漫着依稀的尘土,他心中正有些将信将疑,突听前锋传来阵阵欢呼,原来叛军开始退缩,环形阵出现了一个口子,唐军正从缺口蜂拥而入,声威大震。
“任公子好像看错了,咱们的骑兵受到了奇效,叛军军心开始动摇。”一名将领呵呵大笑,转向李光弼道,“下令发起总攻吧,机会难得!”
此刻李光弼神情却凝重起来,他多次与史思明交过手,知道史军的战队里,这么快就防线动摇,实在令人生疑。加上任天翔的提醒,他隐约感觉到其中有诈。
但是现在唐军已不受他节制,除了他的中军未动,王思礼,许叔冀和鲁炅的兵马,已争先口后越过叛军防线,向史思明的中军大营突进。
“不好!叛军后方的尘土,开始逐渐散去。”就在唐军震耳欲聋的欢呼呐喊声中,忽听任天翔失声轻呼、李光弼连忙举目望去,就见叛军后方再无新的尘土扬起,侧耳聆听,先前那隐约的马蹄声和呐喊声也都消失,李光弼心中一凛,脸上微微变色。他知道这意味着三万骑兵很可能已被叛军消灭。不过这实在太令人难以置信,他一时还难以接受。
在李光弼和任天翔看不到的叛军后方战线,司马瑜正在心满意足地看着叛军打扫战场。犹豫有窥天珠之助,他预先在后方阵线设下了一个由各种战车和骡车组成的口袋阵。当三万唐军骑兵发起突袭时,正前方是骑兵的克星,由无数长矛方阵组成的防守阵线,后方则是战车和骡车合围,将三万骑兵包围其中,成为弓箭手的活靶子。司马瑜亲自之魂了对这三万骑兵的屠杀,他知道只要消灭这三万精锐,李光弼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
“报!唐军前锋已突破第一道防线!”传令兵飞速来报,这让司马瑜十分得意。本来像这样的战报,史思明完全可以不必派人来报告他,只要按原定计划行动就够了,特意派人来报,显然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可见他在史思明心中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很好,你回报史将军,就按原计划执行,我即刻率军赶去增援。”司马瑜令副将挥动令旗,调兵遣将,让后军尽快赶到中军增援史思明。
唐军前锋突破叛军第一道防线后,不约而同地直扑史思明中军大营,但见前方一道高约一丈,宽数十丈的应该巍然伫立,寨前鹿角森然,寨上弓箭手林立,不等唐军士兵靠近,箭雨就倾泻而来。要想以步兵破此营寨,无疑以卵击石。前锋将领见状急令后撤,但见此时叛军骑兵已从两翼包抄,截断了唐军的退路。唐军前锋顿时进退失据,攻势顿挫。
李光弼见唐军前锋身陷敌阵,再不救援就将全军覆没,他略作权衡,便令中军全力出击,冒险一搏。就在李光弼中军全线出击之时,立在高处的司马瑜已将唐军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他向一旁的副将点了点头,副将挥动令旗,向史思明示意唐军突击的方向。史思明亲率精锐骑师,迎头痛击。
唐军失去宝贵的骑兵,在来去如风的范阳精骑面前,只能被动挨打。但见范阳骑兵呼啸来去,他们并不交战,只是远处乱箭齐射,不断消耗唐军的战力。唐军仅凭步卒,只能被动防守,人数虽众却对叛军构不成任何威胁。
经过数轮消耗,史思明亲率骑师全线出击,此时就算是战斗力最强的溯方军,也难以抵挡叛军的突击。
眼看战事不利,鲁炅与许叔冀最先带兵后撤。未经将令擅自撤离,顿时动摇了唐军军心,众将士争先恐后随之后撤,唐军的防线开始崩溃。
李光弼眼看唐军全线溃败,只得一声长叹,率溯方军殿后,掩护全军撤退,同时令人往鱼朝恩处求援。此时史思明的骑兵已经冲到李光弼前方,对溃败的唐军轮番截杀,李光弼派出求援的将领,也死在叛军手里。
任天翔见状,立刻率义门众士奋力突围,直奔唐军大营求援。他最先见到郭子仪,忙将战情简略汇报、郭子仪心知救兵如救火,来不及禀报鱼朝恩,便率本部人马接应李光弼。两军在半道汇合,郭子仪的生力军(什么是生力军?书上就这么说的……)打退了史思明的追兵,暂时稳住了唐军阵脚。
唐军的调动很快就落在司马瑜眼里,有窥天珠之助,他比唐军统帅鱼朝恩还先一步知道唐军的调动情况,他立刻令人燃起狼烟,向邺城的安庆绪发出了反攻的信号。
安庆绪看到约定的信号,令人打开城门,亲率守军发起反攻。此时唐军若调度得当,凭其优势兵力,还可与叛军一战。但鱼朝恩从未经历过战阵,但听到四周喊杀声震天,邺城的守军竟然发动反攻,他早已乱了方寸,急令中军后撤。其余几路兵马见中军大旗摇动,不知就里,也纷纷后撤。各节度使皆有保存实力的私心,竞相撤离战场,撤退很快就变成了溃败到最后将不知帅,帅不知兵,数十万大军已成一盘散沙。到了这个时候,即便以郭子仪,李光弼之能,也是无力回天了。
叛军在史思明率领下一路追杀,不给唐军任何喘息之机。沿途州县听说唐军六十万大军竟被击溃,早已吓破了胆。而唐军在大败之后也变成了土匪,趁混乱洗劫百姓,因此沿途各州县不等叛军杀到,地方官就纷纷弃城而逃,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几万残兵一直败退到洛阳,也没得到地方的补给。而面对已经十室九空的洛阳,二人都知道仅凭这几万败兵绝对难以坚守,二人经过商议,决定放弃洛阳,由郭子仪退守潼关,李光弼则率军退守河阳,以牵制史思明的大军继续西进、威慑长安。
史思明令前锋继续追击唐军,自己却率中军回师邺城。但见邺城城门紧闭,安庆绪竟不放他入城。原来安庆绪趁着史思明追击唐军之时,将唐军丢弃的粮草辎重全部搬入城内,有了这批给养,他再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是问题。
史思明对安庆绪的举动倒也不生气,他将司马瑜请来,意味深长地笑道:“现在,该是先生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司马瑜颔首道:“将军放心,在下答应你的事,就一定会办到。不过将军得先做一件事。”
史思明忙问:“什么事?”
司马瑜道:“在城外搭高台,邀圣上敬告天地,歃血为盟,兴复大燕。”
史思明大笑道:“好!就依先生所嘱,设坛祭天,共襄盛举!”
史思明一声令下,高台克日而成,他以归还玉玺为由,邀安庆绪出城结盟祭天。与此同时,司马瑜也修书一封,令辛乙悄悄送到城中。安庆绪看到司马瑜的密函,便不顾手下劝阻,立刻率五百精兵出城来见史思明。
安庆绪来到史思明大帐,但见帐下刀斧手林立,立刻心知不妙。当即对史思明躬身拜道:“叔父在上,侄儿给您老请安。”
史思明并不还礼,只懒懒道:“陛下乃大燕皇帝,这不是折杀老夫么?”
安庆绪忙赔笑道:“大燕国的江山乃是叔父与先皇联手打下,侄儿不过是窃居此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