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第145章


这一年冬季,北方寒冷异常。李世民巡视到蒲州时,发现夹道相迎的百姓没有棉衣,在寒风中冻得嘴唇发青,而沿街店铺、楼台却装饰一新。 
一到驿馆,李世民便问长孙无忌:“刚才那些父老的夹道欢迎和满城华丽的装饰,是谁的主意?” 
无忌回答道:“是蒲州刺史赵元楷的布置。另外……”他望了望世民的脸色,继续说:“他还叫人将一百多只肥羊、数百条 几斤重的大鱼,分别送给陛下的随员。” 
李世民闻言大怒:“立刻宣赵元楷。” 
赵元楷以为皇上要嘉奖他,满心欢喜地进来。一看到满脸怒气的皇上,他心里不由咚咚地打起鼓来。 
“你就是赵元楷?”李世民冷冷地问。 
赵元楷急忙回道:“微臣是!” 
李世民脸色一沉,道:“欢迎的父老和到处装饰一新,都是你的主意?” 
赵元楷道:“是微臣布置的。” 
“那些肥羊鲜鱼,也都是你送的?” 
听李世民的语气不对,赵元楷大惊失色,结结巴巴起来:“是……是微臣……献……献上的。” 
李世民勃然大怒:“朕出外巡视,凡是需要的,都由国家仓库供应,不敢烦劳百姓。你竟叫百姓穿着单衣在风中受冻,又到处大加装饰,你这样做是要百姓说朕好呢,还是要百姓骂朕?” 
赵元楷吓得满脸是汗,跪下来祈求道:“陛下恕罪。” 
李世民怒气难消,厉声斥责:“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隋朝末年的坏风气,是在败坏朕的名声!这样的官,要他何用!你的刺史,也就做到此为止吧!” 
赵元楷趴在地上,连连叩头,后悔莫及。 
李世民巡视归来后,身心疲惫,几天未理朝政,奏章堆积如山。 
这天吃罢晚饭,他正在御书房闭目养神,魏征前来晋见。 
“陛下巡视归来,多日未见上朝。臣有一奏章,想要亲自交给陛下。” 
李世民看他神情严肃地样子,不由接过长卷,展开仔细研读起来。 
这份奏章,就是《十思疏》。 
魏征在奏章中认为,一代英主在贪得无厌时,应知足常乐;在大兴土木时,要断然停止;自己高高在上时,要思及谦卑;每逢自己洋洋得意时,要思及自我克制;喜爱安逸享乐时,要思及省俭;在快乐时,要思及后患;避免受人蒙蔽时,要思及接受别人的劝告建议;厌恶奸邪陷害忠良时,要思及增进自己的品德;实施奖赏时,要思及会因喜爱而重赏;实施惩罚时,要思及会因气愤而重罚。 
在奏章最后,魏征认为应综合上述十思,授权给有才干能力的人,则陛下即令不做什么事,天下也可以太平,又何必劳苦精神、消耗体力去代理文武官员的职务? 
李世民阅完,掩卷长叹一声。 
秘书省著作佐郎邓世隆上疏,请求将李世民所写的文章汇总刊印,以传后世。李世民自阅了《十思疏》后,感想颇多,从秦汉思索到近世的杨隋,前车覆辙不能不借鉴啊! 
于是,他召魏征和房玄龄到政事堂,告诉他俩邓世隆的奏章的内容。 
房玄龄十分赞同,认为有必要留传后世。而魏征却提出了疑问:“立意固然甚佳,但是难免失之锦上添花,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沉思片刻,朗声道:“朕的言论文章,只要对百姓有益的,史书自然会记载,足可以不朽;如果对百姓无益,出册选集,又有何益?当年萧衍父子、陈叔宝、杨广等,都有选集流行于世,并不能拯救他们的国家于不亡。朕认为,身为君王,应该只担心对百姓有没有恩德,不必担心言论不受敬重。” 
魏征、房玄龄皆以为然。 
李世民话题一转,又说:“朕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开创大业和巩固江山,究竟哪一个艰难?” 
房玄龄不加思索地说:“天下大乱之余,群雄并起,要一一拼搏,使之臣服,因此开创大业要难得多。”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4 回复此发言
291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魏征不同意房玄龄的见解,认为:“自古以来,帝王创业,没有不艰难困苦,而最后都在安逸享乐中失去政权,所以保持成果要难得多。” 
李世民看他俩各执一词,笑道:“玄龄跟朕共同夺取天下,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艰难;魏征和朕共同治理天下,常怕富贵产生骄傲奢侈,在怠慢中发生灾难,所以深信巩固江山的艰难。现在,开创大业的艰难,业已过去;巩固江山的艰难,朕与二位都应谨慎。” 
世民欣慰地说:“贞观之前,随朕夺取天下,是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能够直言进谏,使朕避免许多过失,是魏征的功劳。” 
房玄龄面有喜色,而魏征则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世民感到诧异,便问为何。 
魏征道:“臣实在受之有愧。” 
世民奇怪地望着他。 
魏征说:“近年来,政事已大不如贞观之初,说明了臣并未尽到纠正各种错误之责,因此臣实在有愧。” 
“难道朕的政事不如过去吗?”李世民不禁问道。 
“陛下权威所到达的地方,比贞观初年远了许多,但人心悦服则不如过去。”魏征坦诚道。 
李世民一愣,心想贞观以来大唐兴盛,远非历朝所比,人心怎能不悦服?于是问道:“四周小国欣羡大唐丰饶的物产,惧怕大唐的武力,所以纷纷向我们称臣。如果不悦服,又怎么能够这样呢?” 
魏征又倔强起来:“陛下过去总担心国家治理不好,所以政绩日新月异。现在陛下以为治理好了,心安理得,所以难免百虑而有一疏。” 
李世民渐渐有些恼意:“依朕看来,现在所作所为与过去并无相异之处,怎能说不同呢?” 
魏征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变化,略一沉吟道:“贞观之初,陛下唯恐群臣不提意见,常鼓励大家,只要提得对,就欣然接受。现在则不然,虽然勉强接受,但常面有难色,所以说不同。” 
世民眉头紧皱:“可举出事实么?” 
“陛下曾经赏赐兰陵公主花园一座,价值百万钱。有人以为赏赐太厚,但陛下却说,朕即位以来,还没有人给朕提意见,所以要厚厚地赏她,这是陛下鼓励提意见的例子。前不久,皇甫德参上疏以为不该修洛阳宫,陛下竟要怪罪他。后来虽因臣求情而作罢,但心里还是不高兴,这是勉强接受意见的例子。”魏 征侃侃而谈。 
李世民听说完,竟笑了起来:“确有此事。” 
魏征刚才也是心有余悸,但长期以来直言进谏,也多次看过皇上的脸色,可以说习以为常了。他看到世民肯定了他的看法,心里也平静下来。 
贞观十二年八月初,吐蕃国王弃宗弄赞,率军二十万人攻陷松州。二十七日,李世民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五万人迎战,九月六日光复松州。弃宗弄赞恐惧撤退,派使节前来长安道歉,请求迎娶大唐公主,世民准奏。 
贞观十二年,高昌王国掬文泰不断阻截西城各国前来长安朝贡的使节。李世民劝解无效,便于十二月四日,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担任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远征高昌。次年掬文泰听到远征军已到沙漠口岸,一病而死,由其子掬智盛继位。远征军攻克回城,围攻国都高昌城。八月八日,掬智盛开城投降。李世民将高昌王国故地改称西州,并在交河城设提安西都护府。这时大唐的国土,东到大海,西到焉耆,南到林邑,北到瀚海沙漠。 
红烛摇曳着,映得室内洋溢着喜气。新入宫的武才人焦灼地期待着。她不安地坐在铜镜前,竖起两耳,注意倾听门外的动静。 
武才人细长的柳眉微微建起,两腮兴奋地泛起了潮红。她年仅十四岁,就被李世民召入后宫,封为才人。按宫里的规矩,才人入宫第一天,皇上一定会临幸的。月牙儿早已挂在树梢,像是爬在那儿偷窥着她的喜悦。她一会儿对镜梳理鬓发,一会儿又剪着灯花。她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似的怦怦跳着,眼睛不停地向外张望。天愈晚,她的心里愈不安起来。 
三更已过,武才人绝望地咬着嘴唇,她不想让眼泪流出来,尤其是不愿让贴身侍女秋菊看到她的眼泪。 
她心里明白,皇上今晚肯定不会来了。入宫第一天,她就在寂寞冷清中度过。 
李世民在退朝时,几位近臣建议皇上再立皇后,搅得他心烦意乱,使忘记了新选入宫的美人武才人。 
他自皇后去世后,喜欢与吉儿呆在一起。论起女人,他最欢的就是吉儿。一遇有心烦意乱的事,就跑到吉儿的宫内喝酒聊天,排解郁闷。 
此时,他默默地自斟自饮,一句话也不说。吉儿感到奇怪,问了起来。 
李世民叹了口气,放下酒杯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