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第161章


依偎在李世民怀中的吉儿能说什么呢?人常说做人难,可谁又知做皇帝更难!人们只知皇帝锦衣美食,妻妾成群,权倾天下,岂知那黄袍玉带包裹的是怎样一颗痛楚的心灵!她忽然无法自持了,动情地哭泣起来…… 
秋高草肥,又是一个狩猎的好季节。这天一早,李世民带着李治、李恪来到猎场。三匹快马飞也似地奔驰着,搜寻着猎物。李世民此来,绝不是单纯为狩猎,而是要看看太子的骑术于箭法。 
远远地,天边掠过几只飞鸟,李世民迅速抽出一支箭,弯弓射了出去。立时,一只鸟身上带着箭,坠落下来。李怡、李恪也各自搭箭而射,却只射中了一只鸟。李世民望了望李治,显得有些失望。 
三匹快马又继续向前飞奔。忽然,几头野猪远远地在视线中出现。李世民立刻勒住马,嗖地又射出一箭,一头野猪应声倒地。李恪也随即射中一头。已经失了一次手的李治,紧跟着急急忙忙拉开弓弦放箭,结果仍没有射中。饶有兴致地观望他们的李世民,对李恪点了点头,眼神中颇有赞赏之意;继而又失望地看着李治,摇了摇头。 
当三匹快马再次飞奔时,却被一道既宽又深的沟渠所阻。李世民一抖马缰,飞马轻轻一跃而过,如履平地;李恪也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地跨了过去。唯有李治却被吓住,他勒住马,望着沟渠,犹豫不决。 
李世民回身不见了李治,见他打马在沟那边徘徊,不禁皱起眉来,喊道:“治儿,赶快过来!” 
李治还是不敢过。李恪停下马,不断地鼓励着他:“别怕,再加把劲儿,你一定可以跨过来的!” 
李治低头看着沟渠,急得快哭了出来:“不行……我不行 ……我过不去啊!” 
李世民见李治如此胆小畏怯,心中一沉,脸上极为不悦。 
狩猎归来后,李世民总是心事重重的。终于有一天,他问长孙无忌道:“你劝朕立治儿为太子,可是治儿胆小懦弱,朕恐怕他守不住江山。” 
长孙无忌没想到皇上突然会这样说,也觉得十分意外,便问:“陛下的意思是……?” 
“吴王李恪文武双全,机智果断,非常像朕。朕打算改立李恪为太子,你以为如何?”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32 回复此发言
324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长孙无忌大惊失色,急忙道:“臣以为万万不可!” 
李世民见他反对,便很不高兴地说:“难道因为李恪不是你亲外甥?” 
无忌感觉申辩:“陛下万万不可以这样说!凡为王子,臣均不敢另眼相待,更何况吴王系贤淑仁德的杨妃娘娘所生?臣以为,自古以来,储君的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可忽视,又怎么能一再改换呢?更何况太子仁爱忠厚,具君王之仪,一定会不负众望的。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听了,默不作声。 
吉儿听说皇上意欲更换太子,忧虑重重。她唤来了李恪,关切地问他:“父皇真的想改立你作为太子吗?” 
“是的,孩儿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你自己的意思是什么?你想作太子吗?”吉儿凝视着李恪问。 
“孩儿不想。只是不知该如何回绝父皇。” 
“既然如此,我们这就去晋见皇上!” 
吉儿当机立断,带着李恪随即来到李世民宫中,向他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闻言,诧异地说:“朕之所以想改封恪儿为太子,一来是为大唐未来考虑;二是因为恪儿文武双全,才干出众,胆识过人,完全可以担此重任。更何况他各方面都极像朕,很让朕欣慰,朕也完全信任他。可是你们坚辞不就,这其中必有原因吧?” 
“陛下还记得当年曾想立臣妾为皇后的事吗?那时臣妾毫不犹豫地拒绝,是有难言的苦衷的。先皇后的典范,无人能够与之比肩,况且臣妾亦不愿卷入权利之争的漩涡之中。多年来,臣妾目睹了无数惨剧的发生,对于名利,已经看得很淡很淡。臣妾心静如水,不愿置身其中;如今,不想让恪儿当太子,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希望陛下能谅解。” 
吉儿话音刚落,李恪也由衷地道:“儿臣的想法,和亲娘的完全一样。从小时起,亲娘就常教诲儿臣,说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远比地位、权利重要得多。如今,儿臣已长大成人,更能体会出亲娘的良苦用心。恳请父皇看在亲娘的这份苦心上,就答应了儿臣吧!” 
李世民听了,深为感动,不禁慨叹道:“为了当太子,有多少人不惜亲情与生命,争斗得头破血流。而你们却甘愿抛弃权势与名位,激流勇退……只是,朕十分担心治儿过于软弱无能,难以担当重任啊!唉,这便如何是好呢?” 
“陛下不必为此忧虑。可以选派德高望重、有胆有识的大臣辅佐太子,陛下也可常对其言传身教。想必不久以后,太子定会大有长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而有所作为的!” 
李恪也说:“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竭尽全力帮助九弟,不断鞭策他,让他成为一个最好的储君!” 
在吉儿和李恪的一再劝说下,李世民终于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从此把一颗心放在指点、教诲太子身上。 
但太子李治的柔弱,终究是李世民的心病。他一直为李治的柔弱怯懦担心,如果李治一旦继承天统,有几位老臣辅粥,可能不会有什么更大的问题,但如果这些老臣百年之后,他们的子孙是否仍能如其父辈般忠心辅佐治儿呢?李世民的担忧使自己常常显得闷闷不乐。 
一日,他在御书房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商议完国事后,他又想起了心中的担忧。 
他望着追随自己多年的老臣,忽然问道:“自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传位给子孙后,大多发生过内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听他猛地一问,无忌和玄龄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沉思良久,房玄龄才呐呐地说:“这是不是因为幼主生长在深宫之中,从小就享受着荣华富贵,不了解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不懂得治理国家的艰难,所以在执政后难免会出些乱子。” 
无忌附合着点头称是。 
李世民不觉又想起太子李治不敢骑马跨过沟渠时胆怯的神情,脱口问道:“难道仅仅是因为君主自幼享尽富贵未尝艰辛而引起内乱吗?” 
房玄龄感到自己有些唐突,缄口不语。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以为,许多功臣的子弟大多不注重品行、仁义的修养,奢靡浮华,但他们又仰仗祖辈的功荫做了高官。君主既然柔弱,臣子们又缺乏才能,国家有了难题,自然难以救助,这怎么能不发生内乱呢?” 
无忌与房玄龄似有所悟,心里明白了皇上仍为李治担忧着。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32 回复此发言
325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李世民并不在意他俩的反应,仍侃侃而谈:“杨广感激宇文述在他谋夺皇位时辅佐他的功劳,任用他的儿子宇文化及任将军。宇文化及不思量报效,反而却作出叛逆弑君的事,这难道不是臣子的罪过吗?我只是希望你们警戒勉励自己的子弟,使他们不要像宇文化及那样,就是国家的幸事。”他顿了顿,百思不解地样子问:“宇文化及与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是受同家恩惠最大的人,后来都起来反隋,这其中又是什么原因呢?” 
无忌心里明亮起来,清清楚楚地知道了皇上所要说的更深层的隐语是什么了,这才半是辩解半是安慰地说:“君子才能感恩戴德,杨玄感、宇文化及这样的人都是小人,所以才会背主叛道。这也是世人都鄙视小人的原因。” 
李世民感到仍难以排遣心中的担忧,茫然地点点头。 
庭院里,姹紫嫣红的花儿吸引来了无数的蝴蝶,心事重重的武才人也无目的地徘徊着。近来,她感到度日如年。她掐着指头一天天地算计着,皇上已经整整十天没有来过了。而这十天中,皇上每晚都留宿在杨妃那儿,这使奔已寂寞孤独的她更为伤心难过。 
一只美丽无比的大蝴蝶从她眼前飞过,落在了一朵怒放的鲜花上。她眼睛盯着这只蝴蝶,颇有深意地问跟在一旁的秋菊道:“这只蝴蝶,很漂亮是吧?” 
秋菊不知她在想什么,不敢贸然回答。武才人又喃喃自语道:“凡是我要的东西,我一定要得到它!谁阻挡住我的路,我就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说时迟,那时快,她以迅疾庆的动作,眨眼间将蝴蝶抓到了手中,紧紧地攥住。当她的手再伸开时,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已经被攥得不成形了。秋菊见了,惶恐不已,武才人却高兴地笑了起来。 
回到房中,武才人在秋菊耳边低语了几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