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羽遇到刘邦》第40章


果作为衡量标准的,却恰恰忽略了它的过程,忽略了这个过程中的道义和诚信。
遗憾的是,人们却往往只想追求成功后的风光,而不去衡量过程的优劣,这就让这个社会的良知越来越缺失。更可悲的是,在这样的游戏中,有人不愿意接受过程中的潜规则,于是便毫无悬念地被潜规则击垮了,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他们会把这种失意转化成对社会的仇恨,因为他们丧失的是心中那份最美好的信念。这是十分可怕的。
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1。人生的博弈】
精彩的人生,是博弈的人生,而博弈的人生,总是要经历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或大或小,因人而异,程度不同,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人们之所以喜欢冒险,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外部条件又不完全具备,于是便要赌一把、搏一下。简单说,就是因为某种诱惑而进行的有风险的尝试。
有人喜欢平静的生活,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他们喜欢那份安宁,喜欢按部就班,喜欢一成不变,喜欢习惯于某些程式化的东西而又乐在其中。这种向往充满着祥和、快乐,但对于这种说辞,我宁可相信是某些人在经历了人生坎坷后的生活感悟,是进行过几番冒险后心灵的暂时疲惫,而不是对冒险本身的完全否定。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比如年轻的时候,比如事业的上升期,人们大多是不喜欢平淡的,平淡的生活有如白开水,让他们觉得很乏味。他们更喜欢味道浓一些的咖啡或奶茶,所以他们喜欢刺激,喜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向往更好的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绝不会安于现状。这种欲望会促使他们走上冒险之路,因为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的路上也不只你一人在走。既然机会不只属于你,或者干脆都不偏向你,竞争就在所难免,你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做一些你并没有十分把握的事。这些事虽然具备一定的成功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
同样是冒险,表现也因人而异,有人当断则断、毫不犹豫,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有人则要反复推敲、几度论证,最后才能下定决心。不管哪一种,他们最后确定要走的这条路,一定是艰辛而曲折的。
冒险其实就是赌博,赌注是自己的手段,以及尊严、金钱等,甚至还有身家性命。就看你冒的什么险,要达到什么目的了。不管赌博的结果是成功或失败,都需要手段。有的人虽然愿意冒险,但并不愿意使用卑鄙手段。有的人则为了达到目的,什么都可以拿来当作赌注。
刘邦给人的印象,要比项羽稳重。所以有人认为冒险的事只能属于项羽而非刘邦,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项羽是冒险家不假,刘邦其实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如假包换的大冒险家。只是二人的冒险方式不同而已。
刘邦骨子里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喝酒耍钱玩女人就不说了,给岳父送贺礼,这事也够玩闹的。那时刘邦还在当泗水亭长,岳父还不是岳父,是个外来避难的大户,刘邦送上一纸空帖:贺钱万。一分钱不花,便白吃白喝了一顿酒席,还被捧为贵宾,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岳父变成了真正的岳父。这虽说不是军事或政治上的冒险,也上不得什么台面,但却是刘邦胆识的一个体现,也是其性格的一个体现。他不拘泥于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生活上的玩世不恭,这样的性格本身就富于挑战性,富于冒险性。
刘邦比较大的冒险行动,一共有过五次:
一是放走徙人。这大概是刘邦人生中第一次比较大的冒险,为此他丢掉了令无数人艳羡的铁饭碗。泗水亭长,不过是个撑不死饿不着的小差事,就像现在最基层的那些小公务员,工资不高,奖金没有,但如果省着点的话,还能勉强养家糊口。就这些,在老百姓眼里那还是挺风光的,用他们的话说,动动嘴就把钱挣了,不用起早贪黑,不用汗珠子摔八瓣儿。刘邦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上班打打哈哈儿、喝点闲酒、吓唬吓唬老百姓,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添点农具添头牛,每天两点一线,日子倒也惬意。可惜,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一次公差而泡汤了。
当时刘邦押解徙人去咸阳务工,结果路上看得不紧,跑了不少,这是刘邦的失职。那时大秦律又相当严苛,刘邦怕被追究责任,于是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将这些人全放了,顺便也就砸了自己的铁饭碗,亭长也不当了,干脆去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这勇气比之现在敢于砸掉铁饭碗下海的人也不在其下。这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即便现在,我国经济环境如此之好,每年八九个点地飞速前进,你让一个公务员选择放弃铁饭碗去经商,也是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二是布兵函谷关。布兵函谷关,应该说是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入关的顺利超出了他的预期,而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关中王的位置非他莫属,所以他听从了属下的建议,将关口封死,俨然成为了关中王。但此举无疑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还险些与项羽兵戈相见。成为项羽的敌人,应该说刘邦是绝对没有想到的,纯属意外。但此举就是没有项羽的动怒,也会招来其他诸侯的不满,只不过项羽是作为一个代表率先站了出来而已。你守住关口,就是对其他诸侯的一种排斥,是山头主义,这是大家所不能容忍的,你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幸运的是,刘邦最后借着项伯,终于摆脱了这个困境。后来他再公开对抗项羽时,就学得乖多了,号召诸侯一同反对项羽,争取大多数,尽量拉拢项羽一方的势力为己所用。
三是还定三秦。这是刘邦向项羽权威挑战的开始。当时项羽被田荣拖住,分身乏术,刘邦感到机会来了,便趁机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关中。但刘邦此举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当时刘邦的实力根本无法和项羽抗衡,所以他让张良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张良致信项羽,说明只想要回失去的东西,绝无他念;二是让张良把田荣、陈馀写给各个诸侯要求联合灭楚的信给项羽看,把火引向齐、赵。尽管如此,也不能说万无一失。如果项羽选择暂时放弃与齐国交战,转而去对付刘邦,或者分出一部分兵力对付刘邦,刘邦都会很被动。
四是出兵彭城。如果说还定三秦仅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出兵彭城便是刘邦军事上一次最大的冒险了。刘邦还定三秦后,靠着关中的富庶,给养充分,一时兵强马壮,刘邦窥伺天下之心便蠢蠢欲动了。当时项羽正与田荣交战,后防空虚,刘邦看到了机会,于是东发彭城,一路上还联合几个小诸侯国,总计兵力五十六万,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刘邦当时兵力数量优势明显,但属于诸侯联军,形式上很松散,战斗力如何还很难说。况且彭城是项羽的根据地,民心所向,刘邦大军长途征伐,不占地利优势。所以刘邦此举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而且最后的结果是,项羽闻听刘邦占据了彭城,赶忙稳住齐地,率领三万精兵强将回攻刘邦,不但把刘邦打败,赶出了彭城,还一路追杀到了荥阳一带。刘邦还差点送了命。
第五,撕毁合约。鸿沟议和,是项羽由强势转向弱势的标志,但刘邦也没有灭掉项羽的十足把握,否则便不会议和了。前文说过,这是当时双方形势的需要。刘邦撕毁合约,追击项羽,此举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项羽的实力仍旧不可忽视。刘邦当时的计划是不错的,想与韩信、彭越合兵一处,一举把项羽拿下。没想到韩信、彭越二位按兵不动,刘邦一下便陷入了被动,这等于还是和项羽一对一,这哪是对手啊!所以又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后来刘邦不得不对韩信、彭越作出封赏许诺,二位这才出兵,也够悬的。
从刘邦的这几次冒险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刘邦的几个特点:
首先,刘邦不甘于平庸。这点从他放走徙人一事中就可以看出。刘邦完不成任务,肯定会被治罪,但也不一定被处死,关上几年,或是流放边疆做个苦力,总还有以后的活路。可当强盗就不一样了,由原来的政府工作人员,一下变成了政府的对立面,成为政府征剿的对象,逮住就是得死。也就是说,刘邦因为怕蹲几年牢狱,而选择了有可能被处死的道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
其实,敢于冒险的人,骨子里都不甘于平庸。世上许多的冒险,本就是因为不甘于平庸才去尝试的。为了更高的欲望,他们情愿加大危险的系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