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飞马》第3章


这种高雅的器皿,被我这种人拿着真是可惜。
“织部的咖啡杯,很罕见吧!”老师坐在我面前,如此说道。
“唉呀,这是织部啊?”
我只学了几年钢琴,与茶道无缘。高中校庆时,茶道社的朋友强迫我买餐券去喝茶,一席四、五个人当中,我好歹没有大口灌下,而是学前面的人慢慢啜饮。因此,对于茶杯的知识粗浅得很。
“织部不是绿色的吗?”
在我家,母亲大人有时候会搭配菜色,选用方形钵。母亲大人说:“这是织部喔。”所以那幅景象成了固定画面,深植在我脑海中。
“上面有布纹。”
我自曝其短。
“有布纹的是用模型做的。”
老师以说明的语气缓缓说道。
“在模型上铺布,在上面放土,然后用力……”
老师边说,边像鞠躬似地身体向前倾,然后使力。
“压紧之后拿掉模型,喏,铺了布就可以完整地拿出来。所以啊,手工的就没有布纹。”
“是。”
“另外,颜色不限于绿色。原本的织部是指……”
老师说到这里,不知为何忽然噤口不语,然后像是想到似地拿起茶杯。
“趁热喝。”
总觉得老师的态度不自然,但是香气扑鼻,于是我欣然伸手。虽然没人说不准喝,但如果老师不邀请,身为女孩子实在不好意思享用。
早上的天气凉飕飕的,我感觉有一股暖流通过喉咙。
“真好喝!”
我就像美食漫画中的女孩发出赞叹,但这不是逢迎拍马屁,这是我在将近二十年的人生中,喝过最好喝的咖啡。老师开心地眯起眼,旋即露出粗心大意的表情。
“噢,不好意思,你要糖和奶精吗?”
坦白说,我平常喝咖啡一定会加糖和奶精。但是,今天大概是天气冷、充满睡意,再加上肠胃状况恰到好处,不饱也不饿,所以这么美味的咖啡直接喝也无妨。
“不用,这样就好……”
“好。”
于是换我发问:“老师平常都喝这种咖啡吗?”
“好几次想换难喝一点的,但是没办法持续下去。”
老师认真地说道。我以为听错了,微微张口,脸上写着问号。老师解释:“要是好喝,就会不小心喝过头,我一喝就停不了,喝到连自己都会担心的地步,真是伤脑筋。”您就像巴尔扎克【注】一样,我想接着这么说,但总觉得这样很狂妄,于是作罢。姑且不论这点,那句话似乎是真的。一丝不苟与纪律散漫、自我管理与顺其自然混在一起,十分有趣。
【注】: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一七九九——八五〇),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崇高地位,与莎士比亚、歌德享有同等声誉。
说到这个,我还发现另一件事。
书架上的藏书全部包着纸书套,书背均以充满特色的字体写上标题。不只如此,我瞄了一眼桌上的几本书,封面和封底还写着许多蝇头小字。每一行的开头都写着P多少,指的当然是页数吧。这么说来,老师避免在内页写字,而是在封面和封底做密密麻麻的笔记。若以这种作法依序写下重点,书一看完也就做好了便利的一览表。然而,这还是其次,我很清楚老师不想让笔记弄脏了内页。
但是,老师这么爱书,对于挑选相当于衣服的纸书套,实在很随性。有的只是将书店的纸书套反过来,有的则是将夹报广告或日历纸摺成纸书套使用。
这些都还好,不过有一点实在令人“傻眼”。
书架上有几十本藏书颠倒放置,我实在无法忍受,如果我的书这样颠倒乱放,简直就像眼中钉、肉中刺。不过加茂老师好像无所谓。
我啜饮着咖啡,一本正经地想,原来人类就是内心矛盾的生物。原本混沌的思绪变得清晰,运作顺畅!这种感觉又回到了体内。
于是,我想起了老师正在说明织部。
“织部是人名吗?”
那肯定是利休【注】的弟子或与他有关的名字。
【注】:利休(一五二二——一五九一),中世末期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日本茶道大师。
“是的。古田织部正重然。”老师思考着每个字的发音说道。
“他是关原之战时期的人。不过,织部当然不是指这个人做的茶杯。这种茶杯现在仍有生产。换句话说,这个人喜爱的茶器款式就称为织部,大胆的设计不同于在那之前的茶器。”
我配合老师沉稳的语调说:“这么说来,也就是打破传统,变成另一个新款啰?”
“嗯,可以这么说。”
老师品尝咖啡。走廊上传来一阵说话声,从窗户照进来的光线增加了室内的亮度。
“你讨厌织部吗?”
老师放下茶杯问道。
“不会啊。” 棒槌学堂·出品
我吓了一跳,没料到老师会这么问。这种茶杯很适合在这里使用。
“我啊……”
老师并非漫不经心,而是略显犹豫地说道,那感觉好比落在睫毛上的雪花般轻微。
“从前很讨厌。”
大量的阳光洒落在桌面上。
□ 4 □ 
拨云见日。
刚才天空覆盖着云层,因此阳光看起来比实际更耀眼。白色窗帘朝窗户的左右两侧收拢,甚至感觉像被风吹得鼓胀了起来。
“不知为何,我年轻时完全不能接受织部。有个奇怪的比喻,在你这种小女生面前讲也很奇怪,但是讨厌蛇的人并没有原因,就是不能接受蛇,对吧!我的感觉就像那样。”我并非柔弱的公主一听见“蛇”这个字眼就惊声尖叫。勒纳尔【注】用“太长”的事物比喻生理上的厌恶感。为什么我会对陶器抱有这种感觉?
【注】:勒纳尔(Jules Renard,一八六四?一九一〇),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其著名小说为《胡萝卜须》(Poil de Catotte)。他擅长以平易近人的日常用语、敏锐的观察力描写各种优异的作品。
我暗想,自己上得了台面的器官是眼睛和手指,总觉得拎在指尖的茶杯变得异常沉重。于是,我理所当然这么问:“过去式吗?”
“嗯,从前很讨厌。”
既然老师现在这么爱用织部,我当然会感到好奇。
“说起来很有意思,在二十年前,这种感觉突然消失了。”
老师慢条斯理地啜完最后一口咖啡,将茶杯捧在掌心。我记得校庆时,茶道社社员教过我观看抹茶茶杯的步骤,老师的动作和那个类似。他的双手好像在沉稳的无色中感受到微妙的色彩。
“这是我学生做的茶杯。”
“哇!”
感觉真棒。
“我长年教书,遇过各式各样的学生。制作这茶杯的学生说要学近松【注】,所以由我来带他。”
【注】:近松门左卫门,本名为杉森信盛(一六五三~一七二五),活跃于江户时代前期的歌舞伎、人形净瑠璃剧作家。
老师回想过去,面露微笑。他的嘴张得老大,一副乡下学究的表情,令人备觉亲切。
“那个学生一直留着女孩子的发型,还把一头长发绑在脑后。如今留长发的男生司空见惯,但是从前很少见,所以他相当引人注目。有一次,他说:‘昨天,我遇到我的高中同学。’。”
“嗯。”
“那天晚上,当他一个人在新宿街头逛着,从某家酒店走出一群穿着学生制服的客人,正在吵闹。后来,听说他们看到他,便紧跟在他身后。走了一阵子,他听见背后有人说:‘喂,那家伙是男的喔,真邋遢,给他点颜色瞧瞧吧。’。”
“哇。”
“他心想‘这下糟了’,但一时之间束手无策,只听见脚步声迅速接近,一只手搭上他的肩头,‘喂’了一声。他不得已只好回头,没想到对方竟然是同学。”
好特别的重逢。
“同学说:‘搞什么,原来是你啊?’于是高声说:‘喂,放过这家伙。’四周的人应了一声。听说当时的情况很好笑。”
我也面露微笑,说:“可是,一开始还不是担心得不得了?”
“对啊。”
老师点点头。棒槌学堂·出品
“那个学生说想学做陶器,在毕业前便辍学了。当时,离毕业只剩下几个月,他好像突然觉得这就是未来的工作,连一秒钟都不愿浪费,就这样离开了学校。后来,过了十几年,我偶然在歧阜遇见他。我对于陶器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太清楚,不过他好像在陶艺界变得相当有名。”
老师流露出母鸟思念雏鸟的眼神。
“至于打扮方面,他早已不再留着当年的发型,完全变成一般人。有趣的是,他采取另一种形式,全心投入某种技艺,成了个中高手。我虽然没办法去窑厂参观,不过他带我坐计程车到他的陶器店。”
老师以温暖的眼神看着茶杯。
“他在那里挑给我的,就是这个。”
“当时,您不再排斥织部了吗?”
“是啊,我清楚地听到他说:请老师收下这个茶杯。我明知那是织部,拿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