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70章


第二天一早,严邟来约曹操一起去许劭的私学看看。他要报名上学,劝曹操先别着急走,既然大老远来了,不妨一看。
曹操来到许劭的私学,为何深感震惊?
此生奢求真理存
曹操和严邟不用问路,就跟着人流来到许劭的私学,平舆县城东门外,这里市井俨然,茅屋相连。众多学子来往街巷,有很多赶去学堂听课。
在一座仍旧是茅草屋顶的高大房子里,四面轩窗,屋内大约能容纳二百名学生,屋外有一块块小石头或者砖头,成放射状排列。
交钱的就有号牌,可以到茅屋里面听课,交不起钱或者报不上名的只能坐在屋外听许劭给学生讲课。
对于蹭课的穷苦士子,许劭并不收费,也不驱赶,尽力开化众生,有钱无钱并不是能不能接受教育的唯一标准。
许劭的班级分上下午,每五天每个班只上两个半天的课,可以有五个班轮换教课,最多可教授一千名左右的学生。
事实上,平舆县城内聚集最多时候达到三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学者,再加上跟随这帮学子前来的家人、仆人、朋友等,何止上万。
自周至秦再到东西两汉,官学资源紧张门槛高,自然就催生了私学经济。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都曾是大名鼎鼎的私学领袖。像许劭、郑玄、卢植这样有在洛阳太学任教,对当时官场熟悉的大儒们,自然就成了“钻石级别”的稀缺资源,寒士学子们对之趋之若鹜。
学堂内二百名学生早已坐定,等待许劭,学堂外面靠近里圈的石头和砖头上也早已挤满人,曹操想要找一块砖头安放屁股,却连插一只脚都很困难。
学堂外面至少有一百名蹭课学子,围着学堂就座,众星拱月般。
曹操觉得奇怪,至于吗?不就一个许劭吗?他的课值得这么听吗?想当初他们在太学……嗨,曹操想,要是当初未上太学之前能看到这么刻苦狂热的求学场面,他和其他同学至少添加两分的刻苦。
曹操再看着里里外外这么多人,还能听见上课内容吗?听课者中有十几岁的懵懂少年,有几十岁的庄稼农人。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参差不齐,他们能听懂许劭的课吗?
学生们一阵轻微的骚动过后,瞬间平静。按照曹操的经验,传说中的许劭登场了。原本以为的中年落魄教书先生,被相貌伟岸、年轻才俊、仪表端方、穿着讲究颇有官味的青年才俊形象代替。
许劭生于公元150年,仅比曹操大五岁。这么年轻的他,竟然能开门办学,还有令世人追羡的“月旦评”。他讲的课究竟怎么样?
曹操看所有学生都已经准备好听课,就他还站着,显得那么突兀,慌忙就地坐下,抱着桥玄的青玄剑准备听课。
许劭开始讲课,声音洪亮,发音缓慢,为的是尽量让里外所有学生都能听得清楚。
曹操彻底被感染,被年轻的许劭融化。一个人让人恨的理由不多,而让人爱的理由也不多,无非就是心中有没有爱。
曹操为自己对许劭的误解和贬低而羞愧,他此刻像个虔诚的孩子,聆听许劭松下听风般地讲解经典:自古帝王所贵重的无非是宝贝,所亲近的无非是亲戚和故旧,他们所爱的,应该是人民,所看重的,不应该是爵禄。而历史上亡国之君,他们不爱人民、不善待社稷、不懂得管理亲戚故旧,不知道平衡权利和爵禄,让普天之下的人效仿他,为了宝物杀害生命,为了爵位僭越朝纲。老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纵观历史,有几任君主不是倒过来理解这句话?他们觉得君为重、社稷次之、民为轻……
许劭说完停顿,场上鸦雀无声。
曹操听得震撼,他终于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他遇到的彷徨和苦寂的根源所在。
如果皇帝和当权者不将民众看重,任由你曹操傻傻地努力,一切将会付之东流。
曹操由衷佩服许劭的勇气,他竟然敢在这样的课堂上,说这么敏感的话题,在洛阳会遭到禁闭。
许劭继续讲:圣人说人君千万不能因为爱自己的亲戚,危及到社稷。爱某几个人,伤害到法律。不要以为自古治人就像治理河流,养人就像饲养六畜,用人就像用草木。要知道人具有情感,具有是非,具有相背。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要注意学习、完善自身。明辨事物的规律和隐含其间的道理。帝王将相要上下一心,和气治国。民众为一家之主,该睦邻友好、团结父兄妻子。这样就可以群臣服教、百吏严断、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圣人要求帝王心中装有四海,是为了不要忘记四海之内有功、有劳、有爱民之心之士,不忘记国中每一位有功之人,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有罪之人,这样才能将恩威远播、四海同心。
这是曹操自从离开太学,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如此真切的忧国爱民之声。这种久违的熟悉忽地勾起被积压进内心深处的感动。在场学子因真理由衷鼓掌,经久不息。曹操也跟着热烈鼓掌,不知道何时,泪光已在双眸闪烁。
曹操已被许劭折服,可已经排到十年后的队,数百里风尘露宿的他,如何能求到许劭对他的品评?
名评缘何出来信
曹操摸摸袖中桥玄的推荐信,下课后,跟严邟来到学校报名处。询问坐在席子上的办事员:要是找许教授给评语,该怎么办?
办事员徐聘边玩刻刀边上下打量曹操,下巴一扬:先去那边登记,排号,等着。
曹操还是希望出现奇迹:是不是等的时间能短点?
徐聘想要捉弄下这个心急不了解情况的外乡人,不怀好意地问曹操:那你想等多短?
曹操抬眼算了算:三四天吧,最多七八天。
徐聘冷笑:真不了解行情,现在差不多快到十一年以后的六月中旬了。
曹操蒙了,怎么刚过了一个晚上就排到了十一年以后?看来造成资源紧缺,也是月旦评名扬天下的原因。
曹操陪笑道:您看,我来的时候带的钱不够,不能久等。再说……
徐聘打断曹操:你可以回去继续等。
曹操解释:我是说,我以后不一定有时间再来,干脆这次……
徐聘不耐烦地掼下刻刀:每个人都这么说,你要插队,前面的人能答应吗?
曹操举手投足间虽然有点官气和贵气,但在见多识广的办事员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曹操还想说,看徐聘面色阴郁。
曹操本来想忍了,但徐聘极其不耐烦地挥手赶曹操:走开走开,后面还有人要报名。
曹操有点生气,还是没动。办事员仰看坐在席子上,瞄看曹操:干嘛?你一没钱、二没时间、三没耐性,跟我这磨蹭没用。快滚开!
曹操猛地从腰间抽出青玄剑,一下子砍在徐聘面前的几案上,将几案砍为两半。
徐聘吓得大喊:不得了喽,杀人喽。
曹操举剑站着,徐聘连鞋子也没穿,光着脚跑出屋子,哭着找许劭。其他人等拿来木棍等工具,想要制止曹操,曹操将青玄剑猛地放回剑鞘,说了一句:想不到圣人门下,也有看门恶狗。
许劭正好进来,听到曹操这句话,忙说:在下可不敢自称圣人。倒是有哪个贩夫当众骂街?
曹操见许劭进来,众人围着他们俩。严邟在一边吓得要拖曹操离开。曹操气哼哼地瞪着许劭,一言不发。
许劭不认识曹操,上前拿起被曹操一剑劈断的几案:好剑锋、好臂力!
曹操扭头看向别处,不理会许劭。
只要和桥玄同时代在洛阳太学共事过,没人不知道桥玄随身宝物青玄剑,许劭认出桥玄的青玄剑,很是意外:是桥大夫要你来的?
曹操纳闷,摸到腰间青玄剑,忙说:哦,不,是!
许劭立刻止退众人,带着曹操去他的住所。曹操心下忐忑,本来想要讨许劭几句好话,可以显名当世,这下被许劭称作骂街贩夫,完了!没落下好印象却先做了件恶事。
许劭的住处简朴大方,只要有空余的墙壁都被整齐地码放上了书简,充满儒雅书卷气息。几案上放着一把古琴,炉内虽未生烟,然香薰气息弥漫。许劭和曹操分宾主坐定,给曹操斟茶:欢迎洛阳来客。
曹操赶紧道歉:刚才学生无心鲁莽,还请先生多包含。
许劭问:你是怎么认识桥总长的?
许劭离开洛阳时,桥玄还是太学总长。
曹操自报家门:学生姓曹名操字孟德,是建宁三年的太学生。
许劭微微张嘴点头:哦……蔡伯喈是你们班的教务长。
曹操点头:是的,可惜……
许劭也轻轻叹气:可惜……
沉默后,曹操说明来意,许劭劝茶赔礼,确实每个月只评价八人,让有些人等得时间实在太漫长。但他要对托评人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