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者邓广铭说:“中国没有个傅孟真(傅斯年),就没有二三十年代的安阳殷墟发掘;没有当初的殷墟发掘,今天的考古学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毛泽东说:“(梁启超)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苏雪林说:“周作人的小品文创作,其成果在新文学运动中是第一位的,他给予青年的影响之大,和胡适之、陈独秀不相上下。”
⊙曾国藩月课课程共有十二条。第一要主敬,克服轻佻;第二要静坐,避免串门;第三要早起,整治贪睡;第四要读书不二,以免学习不专心;第五要读史,为自己寻找借鉴;第六要谨言,收敛夸夸其谈;第七要养气,打消心浮气躁;第八要保身,杜绝作息不定和有害健康的习惯;第九要日知其所无,时刻敲响警钟;第十要月无忘其所能,激励自身;第十一要作字,锻炼恒心;第十二要夜不出门,拒绝诱惑。
⊙孙中山评价胡汉民说:“若论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求于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嗣兄弟蒙参议院举为临时总统,一切布施,深资臂助。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
⊙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说:吕碧城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是“凤毛麟角之才女”。柳亚子说:百余年来,吕碧城“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易实甫也曾称赞吕碧城说:“其所为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
⊙1935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梁启超五岁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考中第一名秀才,十七岁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主考官李端棻认为他“国士无双”,很是欣赏,遂把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
⊙柯劭忞自小才思敏捷、机智过人,七岁时便有“燕子不来春已晚,空庭落尽紫丁花”的诗句传世。
⊙语言学家陈原回忆说:“在我青少年时代,到处都是赵元任的影子。”少年时,陈着迷于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长大了,想学“国语”,就用赵元任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当老师。再后来,他又迷上了赵元任谱曲并亲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傅斯年曾在《新潮》发表文章,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及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同列为“文学革命的宣言书”。
⊙1912年,经友人介绍,孙禄堂与太极拳家郝维祯相识。两人谈得投机,孙禄堂向郝维祯请教太极拳心意技法,之后二人切磋。刚一搭手,郝维祯便觉不支,慨叹道:“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
⊙郭沫若评价梁启超说:“当时的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有朋友曾评价钱穆:“能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1881年2月24日,《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俄国代理外交大臣格尔斯对中方代表曾纪泽说:“我办外国事件42年,所见人才甚多,今与贵爵共事,始知中国非无人才。”
⊙1946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美国过七十大寿。老舍和曹禺合写献词:“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蔡锷做云南都督时,治军严肃。人们纷纷集资,要为他建生祠、铸铜像。蔡将这些钱都分散给了饥民,并说:“诸君建祠铸像尚在百千年后,哀鸿嗷嗷,食此涓滴之赐当可活命无算,彰人之功不若拯人之命。”人们听后交口称赞。
⊙陈寅恪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梅贻琦)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唐兰是古文字学的权威,甲骨、金文专家,在《联大八年》一书中,西南联大的学生这样评价他:“中文系教授,说文解字教者,唐先生的课很叫座,现在却不行了。但无可否认的是唐先生是古文字学的权威。唐先生常说只有容庚先生可和他较量,郭沫若、董作宾等人的功夫都不太够。”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司马长风评价陈衡哲说:“当文学革命蓬勃兴起的时候,首先响应拿起笔写小说的作家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她实是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女作家。”
⊙陈平原说:“支撑着西南联大的现代中国文学课程的,是杨振声先生。”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1915年冬天,蔡锷设计逃离北京。袁世凯对财政总长周学熙说:“此人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大公报》名记者高集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姑父张季鸾:“他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报业老板,而是个真正的报人。”
⊙《大公报》记者陈纪滢说:“文人办报往往鄙于求利,但是,不考虑从印刷到发行,从广告到旅费,从营业到销路,往往就会断送报纸的前途。以经营为本,以办好报纸为目的,在经营管理上如此用心,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办报经验,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恐怕就只有胡政之一人。”
⊙梁启超认为,18世纪60年代是“文祥和沈桂芬的时代”。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从未遇见过比文祥更聪明的人。丁韪良则对文祥有着更高的评价:“他影响之大,同时代的中国政治家无人可比。”文祥去世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的文告中,盛赞文祥“外交内治,无不尽心筹划,实为股肱心膂之臣”。
⊙董必武评价吴佩孚:“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陈省身先生在《立夫师在昆明》一文中说:“立夫(姜立夫)师任筹备处主任。他洞见了当时中国数学界的情形,只求切实工作,未尝躁进,树立了模范。”
⊙冯友兰早年留学哈佛时,就仰慕陈寅恪。在西南联大任文学院院长时,冯已是位响当当的大哲学家,但每回上中国哲学史时,冯总是恭敬地跟着陈寅恪从教员休息室里出来,边走边听陈讲话,直至教室门口,才鞠个大躬,然后分开。
⊙吕碧城写过一首《浪淘沙》的词:“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樊增祥看过后在词旁批道:“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按:李清照曾著有《漱玉词》,朱淑真有《断肠集》)
⊙王耀武被俘后,解放军查抄其家发现并无余财,只有两台美国产拖拉机,问其为何家里要留两台拖拉机?王答说:退役后准备回泰安老家开几亩地种。在山东与王耀武打过交道的陈毅听后感叹不已,评价王耀武在国民党军中算是头脑比较清楚的。
⊙朱湘死后,鲁迅称其为“中国的济慈”。罗念生说:“英国的济慈是不死的,中国的济慈也是不死的。”
⊙苏雪林回忆吕碧城时说:“我记得曾从某杂志剪下她一幅玉照,着黑色薄纱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支,美艳有如仙子。此像曾供养多年,抗战发生,入蜀始失。”足见其对这位女诗人的钦慕。
⊙孙中山曾说:“干革命,有两达(邓演达、张民达),革命有希望。”
⊙1933年冬天,胡适与杨振声等人应邀去武汉大学演讲,?
小说推荐
-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 作者:黄一鹤】总统皇帝只在一瞬间:袁世凯的“小站”人民国初年,人们把袁世凯比做美国的华盛顿,但袁世凯终究没能成为华盛顿,袁归根到底是个“旧时代的人。袁的圈子里,活跃的也仍是以旧时代的人为主:前清旧僚、北洋嫡系,外加少数具有新思想的新分子。袁作为一代领袖,在笼络人心上极有手腕,要求名的给名,要求官的给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1949民国圈子-第50章
- 在历史现场
- 11985年3月23日,一架来自美国的客机在北京国际机场降落。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国际航班,可是,对于从飞机上走下来的这群美国老记者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却非同寻常。他们是二战期间来中国报道中国抗战的一批美国记者。从四十年代末离开之后,为重返中国,他们已经等了三十几年。今天,他们应《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40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57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其他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5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25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